玖·大自然的生命
用感恩心看待生活,你將減少抱怨;
用智慧心升華生活,你將收獲歡喜;
用清淨心安排生活,你將擁抱安寧;
用慈悲心麵對生活,你將享受禪悅。
大自然的生命
大自然裏,凡是存在的東西,應該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沒有生命,怎麼能與天地同在呢?以下試說生命在大自然裏散布的情況:
一、細菌住於潮濕。凡是潮濕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細菌繁殖,所以自古農業加工技術不發達,但是農民都懂得用日曬、烘焙法來保存蔬菜等農產品,因為幹燥的地方,細菌不容易生存。
二、鬼神住於陰暗。世間有一種生命屬於“化生”,如鬼神之類,他們不在陽光下活躍,隻在陰暗的地方生活。
三、昆蟲住於土壤。昆蟲的種類很多,有的寄生於樹木、花草之間,有的蟄居在土壤下麵,這也是它們維護生命的安全之地。
四、魚蝦住於大海。有人說,海洋裏的生命最多,確實不錯。世界上,海洋占了大地的四分之三,裏麵有各種生命,除了常見的魚蝦以外,卵生、胎生、濕生,兩足、多足、無足,有骨、無骨等形形色色的生命,真是百千萬億也難以概括。
五、鳥獸住於山林。相對於遼闊的海洋,在森林茂密的崇山峻嶺裏,一樣有無數的飛禽走獸生活其中,高山林木就是鳥獸們生存的庇蔭所。
六、人類住於平地。世界上的人口總數六十億,比起海洋、高山、土壤,乃至陰暗、潮濕之地的眾生,為數極少。但是居住在平地上的人類,憑借雙手萬能,尤其有能思考的頭腦,因此成為“萬物之靈”。
七、日月住於虛空。人類的社會,生命的發展,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宇宙之間,人有居處之外,日月星辰在虛空中運轉,風霜雨雪調節萬類有情的生機,所以同樣讓人感覺到大地山河、日月星辰也有生命的運轉。
八、佛陀住於涅槃。宇宙間的大覺者,修煉到生命圓滿時,所謂“不生不死”、“不生不滅”,那就是一個“涅槃”的境界。諸佛菩薩,他們現在多住於涅槃之中,超越大化之外,不受時空、生死對待的限製,比天地更永久,比日月更恒長。
綜上所說,天人住在天上,地獄眾生住在地獄裏,甚至法界有情各有居處,各有住所。唯有佛陀及修道有成的人,認真說起來,他們不住於生死,也不住於涅槃,他們已經超越時空、生死,所以佛教講到虛空之大,都用無量無邊、無窮無盡來形容。講到時間之長,都用無量阿僧祇劫來表示;講到眾生之多,真如數恒河沙。在無限的時空、無量的生命裏,我們人類數十年有限的生命,實在是大海之一漚、大地之一沙,渺乎其渺,微乎其微,所以要窮究生命之奧,還有待我們向佛法裏探討。
以水為師
世界上什麼最可愛?有人說:大自然最可愛。大自然裏,高山流水,平疇綠野,乃至藍天白雲、晨暉夕照、鳥叫蟲鳴、花草樹木等,都讓人賞心悅目,也讓人師法學習。
大自然裏有什麼值得吾人學習的呢,茲以水為例,略述如下:
一、向滴水學習。滴水雖微,可以穿石;滴水雖小,可以彙聚成洋。不可以小看一滴水,“楊枝一滴真甘露,灑得山河大地春”,一滴水可以滋養樹木成長,可以讓花朵開放。日本有位禪師以“滴水”為名,因為他在無意間把一盆水隨手倒掉,師父生氣地責備他:“一滴水可以供人解渴,一滴水可以滋潤大地、萬物,你怎麼可以隨便把一盆水倒棄呢?”弟子不敢申辯,想到一滴水有無限的生命,因此改名為“滴水”,表示向滴水學習。
二、向溪水學習。山澗的溪水一般不受人重視,但是溪水最幹淨,溪水最清涼。潺潺的溪水,它沒有洶湧澎湃的氣勢,它隻在山間林野靜靜地流淌著,那麼怡然自得,從不與人爭。我們不要看一溪清淺的流水,在它流經之處,遇山,山不轉,沒關係,水轉;遇石,石不轉,沒關係,水轉。小小的溪水,它不和人對立,此處不讓路,我自有他處去,所以溪水不休不息,一路流向海洋,終能成就汪洋之浩瀚。
三、向河水學習。在江河湖海等各種水域當中,河水不大不小,它不和海洋爭大,也不捐棄涓涓細流。河水供人使用,你挑水回家,洗菜淘米,我都願意幫忙;你用來生飲熟喝,我都樂於奉獻;你就近到河邊洗衣沐浴,或是抽取河水灌溉農田,我都隨緣服務。無論你用河水做任何用途,我都毫無怨言,隻是我有一個呼籲,就是不要把垃圾、廢棄物倒進河川裏,因為保持河流的清澈,才能帶給現代人美好的生活環境。
四、向湖水學習。世界上的湖泊很多,湖泊有蓄水、防洪、調節氣候,乃至旅遊觀光等功能。有名的尼亞加拉瀑布,就是由五大湖水彙聚而成,所以能夠終年奔瀉不停。中國的名湖也很多,西湖、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等,甚至在青海、西藏高原等地方,也有很多湖泊,例如納木錯湖、瑪旁雍錯湖、羊卓雍措湖,並稱為“西藏三大聖湖”。此中尤以納木錯湖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湖”之一。美麗的湖光山色,為人間平添無限的生機。
五、向海水學習。江海之大,人們形容為“江無邊,海無角”,可見江海之深、之廣。江海之水終年流瀉,澎湃不停,它提供各種客商往來,以及物資運輸之方便。由於水上的交通比陸路更為方便,所以自古以來,凡是靠江或靠海的城市都比較繁榮、富裕。江海不但為人類找尋出路,帶來財富,也讓人類的文明相互交流,迅速發展。但是江海本身從來不會去攀龍附鳳,尤其江海的廣闊、包容,任你怎麼使用,它都不會推拒,所以水的美德,真是值得吾人學習。
水的性格
人生有三件寶:日光、空氣、水。假如虛空中沒有日光、空氣、水,世間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茲以三篇短文,試述水的性格、水的啟示、水的功用。首先講到水的性格:
一、自己活動,推動別人。“水往低處流”,隻要有渠道,或是高低落差之處,水就會自己順勢流動,同時還可以推動其他物品順水而流。例如,船舫可以在河海中漂流,一根木材、一片菜葉,也可以在水上流動,乃至人可以在水中遊泳。水可以把一切漂浮其上的東西,運載到目的地,所以水能自己活動,也可以推動別人。
二、婉轉自如,委曲求全。水的性格柔軟,遇到強硬的東西會“以柔克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尤其遇到阻力時,所謂“遇山山不轉,水轉;遇石石不轉,水轉”。水能委曲求全,自己轉彎,要前要後,婉轉自如,碰到阻礙,總是迂回曲折,另找出路。
三、尋找方向,不斷延伸。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最初都隻是一隅之地,但是因為水能不斷延伸,流向各地,於是形成了汾河、渭河、無定河、嘉陵江、岷江、湘江等支流。
四、洗滌汙垢,清淨自在。水能洗滌汙垢,再肮髒的衣服,用水清洗,就能恢複幹淨;再汙穢的容器,經水一洗,就會潔淨如前。尤其水洗汙物,自己雖然變髒、變濁,但是不管淨垢,水始終怡然自在。
五、容彙百川,寬宏廣大。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百分比大約是三比七,也就是說,地球上有四分之三是被海洋所覆蓋。而在所謂“四大海”、“五大洋”裏,它們能容納各地的江、河、溪、湖等百川之水。因為不揀細流,所以能成其寬宏廣大。
六、滋潤萬物,生氣蓬勃。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隻要有水的滋潤,花草樹木就能成長,甚至像馬牛羊、獅子老虎,也是逐水草而齊聚。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機;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與水的調節有關,因此鄉村居民莫不希望風調雨順,才能四季平安。一切萬有,也都有待天降甘霖才能生存,但是有的時候天不從人願,大旱之望雲霓,也讓多少生命望天興歎。有時候霪雨過多,到處泛濫成災,也造成民不聊生。所以世間的東西,要能適量適分,太多太少,都不合適。
總之,世界上每一種物品,都有正負麵的作用,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要學習和大自然的萬物友愛相處,希望在世人的“善知水性”下,讓水隻能載舟,而不要覆舟也。
水的啟示
上文說到“水的性格”,水性屈伸自如,婉轉自在,很值得吾人學習。本文再說“水的啟示”,略述八點如下:
一、可彎可直。一般正常的情況下,所有流水都是直流,一旦遇到阻礙,則會自動轉彎。所以人生應該學習流水當直則直,當彎則彎。如果隻能直行,遇到阻礙還不懂得轉彎,必然到處碰壁,前途多舛。
二、可深可淺。流水都是順勢而行,不管流到江、湖、河、海,都是遇深則深,遇淺則淺。正如一些文人學者探討義理,當淺則以通俗講座演說,當深也可以用長篇大論詮釋奧義,所以佛法裏有“三獸渡河”,說明跡有深淺,水無深淺也。
三、可剛可柔。水在一般清淺的池塘、溪流裏,總是溫柔平和地任人嬉戲遊玩,但是一旦流到地勢落差很大的懸崖峭壁,形成湍急的瀑布,則浩浩乎如萬馬奔騰,一瀉千裏,無可阻擋。這也好似自古英雄有剛柔並濟的性格,才能成為大英雄也。
四、可出可入。所謂“流水”,可以流動自如,你想把它引入到水庫裏蓄存,隻要有渠道,它會依照指引前進;你想將它引出灌溉,隻要打開閘門,它也毫不滯留,所以水隨人願,可見一斑。
五、可載可沉。“水能載舟”,不隻大如軍艦,小如一葉扁舟,都可以在水上航行,一個泳技高超的人,也可以在水中悠遊自在,隨水漂流。但是,如果不諳水性,則可能在水中遭到滅頂之禍,所以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人水相處,也需知性。
六、可洗可喝。一般旅人行走在外,又熱又渴時,忽然見到麵前有條小河,總會快步向前,先用雙手掬水而飲,接著捧水洗臉,頓時疲累全消。做人要像水一樣,能夠濟人之需,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七、可淨可穢。水的本身,隻要不受外物汙染,它能常保潔淨,供人飲用。假如不懂得愛惜它,讓它受到汙染,它也是逆來順受。隻是淨水一滴,能夠增長生機;汙水一滴,可能傳染疾病。所以,做人要像淨水善利萬物,千萬不要如汙水一樣,成為傳染源。
八、可敬可畏。水可以滋潤萬物,可以解除眾生的乏渴,可以洗滌大地的汙穢。有了水,大地才有生機,生命才能維持。對於水的恩惠,總是令人感念,但是如果不幸屋漏偏逢連夜雨,大雨成災,海水倒灌,人畜受損,農地廢耕,也會令人感到畏懼。所以做人要受人尊敬,但不要令人畏懼。
佛教講“無情說法有情聽”,水的啟示也是一種無言的說法,希望人人都能如蘇東坡一樣,都能領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的智慧。
水的功用
繼“水的性格”、“水的啟示”之後,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水可以養活萬物,可以帶給世間無限的生機。魚蝦有水,才有天地,蚌殼離水,就養不出珍珠。其他不管天上飛的,地上走的,甚至萬物之靈的人類,都不能缺少水而活命。列舉四點如下:
一、水能成長生命。良田所以成為良田,一定要有水源可以供給灌溉,即使是種在山坡上的水果,也要不時引水灌溉。有的人居住在低窪地區,每逢大水泛濫,雖然可能危及生命財產,但是人需要水才能生活,所以仍然冒險靠水而居。
二、水能產生文化。有人將水比作財富,有水的地方就有財富。有水的地方,也才有文化,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如巴比倫文明發源於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埃及文明發源於尼羅河、印度文明發源於印度河與恒河流域,乃至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及長江流域等。自古沿海地區不但文化比較進步,甚至現代的英國、荷蘭,它們所以能在世界上稱霸多年,也是因為對航海的重視。
三、水能帶動觀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山水的地方,都會引來大批的觀光客,如尼亞加拉瀑布、伊瓜蘇瀑布、華嚴瀑布、烏來瀑布等,每年吸引無數的各國人士前往觀光旅遊。尤其泛舟觀景,更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心願。盡管有名的泰坦尼克號因為撞上冰山,造成傷亡無數,成為舉世皆知的船難,但是人類乘船觀光依舊前仆後繼,可見觀光和水的關係密切。
四、水能比喻萬法。有人把水喻如生命,所以有“生命之水”、“生命的洪流”之說。佛教裏,更把水比喻為佛法真理,如“甘露法水”、“法水長流”等,甚至世間萬物都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四大”成就了世界,但“四大”也會毀滅世界,如佛經講“火燒初禪,風吹二禪,水淹三禪”,即使無色界也逃避不了“國土危脆”。所以世間“諸行無常”,正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綜上所述,世界的文化都是沿著各個水域而發展,尤其當初陸上交通不發達,更是靠著航海溝通文化,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現在世界各地,隻要有水的地方,總會增加很多的觀光資源,如中國的九寨溝、千島湖、長江三峽,乃至世界著名的尼羅河、印度恒河、萊茵河、多瑙河、威尼斯大運河、巴拿馬運河等,都讓人類引以為傲。
過去度量衡還不發達的時候,物品的重量也可以用水來測量。例如寓言故事中,為了測量大象有多重,聰明的人把大象放入船中,在船的吃水位畫上記號,再把同樣水位的石頭,一一分別稱重,就能得知大象的重量。
現在工商業社會,少不得電的使用,各個國家有的用水力發電,有的用火力發電,有的用風力,甚至用核能發電。但在各種發電的方式當中,水力發電最無爭議,可見水的性格平和。正因為水的性格平和無爭,所以能發揮多重功能,利濟萬物。
光的功用
“光明”與“黑暗”一向被用來形容兩個對比的世界,例如過去專製的政權、不講法治的社會,我們稱之為“黑暗”時代。反之,經濟發達、政治民主、信仰自由,就是“光明”的時代。
光明代表幸福快樂的人生,黑暗表示痛苦悲愁的生命。自古以來,作家們莫不詛咒黑暗,謳歌光明。世間的人也都期望光明,唾棄黑暗。但是世界永遠都是“一半一半”,光明一半,黑暗也是一半。白天隻有十二小時,夜晚也有十二小時,光明黑暗合起來才有一天二十四小時。
光明與黑暗也常用來比喻人格,例如正人君子行事坦蕩,因此用“光明磊落”來形容他們,甚至所做都是正當的事情,就說是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檢視。如係邪惡的小人,專做一些見不得人的惡事,我們就說是籠罩在黑暗底下,是不能曝光的“黑手”。
一個人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坦蕩磊落地做事、講話,就表示他有天理良心。假如隻能在黑暗中鬼鬼祟祟地活動,就被譏為齷齪小人。光明究竟有什麼功用呢?試舉其義如下:
一、光明能照破黑暗。“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一線光明,在漆黑無光的暗室裏,確實非常重要,因為有光明,才能看清室內所有;有光明,才能看清前進方向。光明能照破黑暗,給人帶來安全感;光明能燭照四方,讓人充滿新希望。每當晨曦衝破黑暗,黎明透出光輝的時候,大地眾生都活躍起來,不但人要起床作務,鳥獸蟲蟻也都出來覓食,所以在光明照耀之下,一切生命都各自展開生活,發揮生命的能量。
二、光明能溫暖大地。冰雪寒冬過去,夏日豔陽高照,大地經過陽光的照耀,重新恢複生機。即使沒有陽光,通過爐火,甚至燃燒木柴的熊熊烈火,都能溫暖大地。在美國,諸如洛杉磯等地區,如果房子不裝空調,不算非法,但是未裝暖氣,就不準建築。可見炎熱可以忍受,寒冷難以抵禦。
三、光明能去除恐懼。夜晚走路,一般人習慣拿著手電筒,或者提個燈籠,有時不一定要照路,主要是用光來壯膽。甚至有人夜晚睡覺,也要點個小燈才能安然入睡,為的也是去除對黑暗的恐懼。其實恐懼黑暗,是因為自己內心沒有光明,如果自己內心光明磊落,對外境的黑暗就不會心生恐怖了。
四、光明能成熟萬物。春風夏雨固然能使萬物成長,但是經過冬陽的照射,才能讓萬物成熟。不僅樹上的水果要經風吹日曬才能由澀變熟、由酸變甜,即使農夫收成稻穀之後,也要經過陽光曬幹,才能儲藏。
普世之大,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就有萬物,在陰暗的角落,萬物不容易成長,可見光明的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性之光,如能開啟心光,讓人沾光,甚至效法佛陀放萬世之光,豈不也是真善美的光明人生?
地的功用
佛教裏有一位“地藏王菩薩”,有人奇怪,菩薩為什麼要用“地”為名呢?地藏王菩薩不是為了要到地獄度眾生,才叫“地藏王”,“地藏”二字,主要是與菩薩的發心有關。所謂“地”,喻如大地有“普載世間”、“能生萬物”、“能藏萬有”的意思。“藏”,是指秘藏,說明地藏王如庫藏中秘密收存的金銀珠寶,可以用來救濟貧困,所以有“秘密”、“包容”、“涵育”的意義。
地藏王菩薩固然不可以少了“大地”之用;每一個眾生,也不可以少了“地藏”之德。茲將大地的功用說明如下:
一、大地能普載萬有。地球上,高山要在大地上聳立,海洋要在大地上流動,萬物要在大地上活動,大地普載萬有的功能,不得不讓人欽佩。大地對吾人有這樣多的貢獻,我們有感謝大地、有好好愛護大地嗎?長久以來,人類對大地總是盡情地又刮又挖,不是用來種植五穀,就是興建大樓。例如我們到香港、上海、台北等地一看,許多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真叫人吃驚,甚至擔心大地是否能承載得起?在佛教裏,有一位睒子菩薩,走路時不敢腳力太重,怕踩痛了大地;說話時不敢大聲,怕驚醒了眾生;任何時刻不敢亂丟東西,怕汙染了山河!這就是對大地的愛惜,也是對環保的重視。
二、大地能供給種植。吾人的生存,不但要靠大地普載,吾人的生活日用,也要靠大地種植供給。人類無論種植什麼瓜果、米穀、雜糧,乃至花草樹木等,大地都盡其所能地提供養分,供給所有植物成長,人類乃至一切萬物才能生生不息。
三、大地能蘊藏能源。人類所需的能源,除了內心的般若智慧、慈悲歡喜以外,就是大地的能源最寶貴了。平日我們所用的金銀銅鐵,哪一樣不是大地之寶呢?甚至現在科學家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鈾-235,乃至核子武器所需的鈷、鉻、鎳等,不都是取自大地?尤其大地所蘊藏的石油,更是今日社會不可或缺的能源。隻是石油的儲藏畢竟有限,人類無限度地開發使用,當有一天大地病了,石油礦產不再有時,人類該如何與大地共存呢?
四、大地能建設一切。大地能建設高山、建設河流、建設道路、建設公園、建設房屋,甚至大地蘊藏的地下水,也像血液一樣,補給人類生存的養分。所以,人類依靠大地而生活,我們要珍惜大地,更要歌頌大地、讚歎大地,南無地藏王菩薩!
地理風水
趨吉避凶,是每個人所希望的事。然而一般人的心態,對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見的事物,常常臆測,牽強附會,因此容易流於迷信,被神權所控製。尤其中國人自古就相信,地理風水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禍福。
其實,世間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各自的“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地理風水當然也有它的“原理”。地理是依據地形和天體方位而產生對人的影響力,這是一種自然的常識。
地理風水固然有它的原理,卻不是究竟的真理。以佛教的業力論與因果論來說,人的吉凶禍福,都是過去的善惡業因,造成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左右的結果。若從佛教的時空觀來看,虛空並沒有絕對的方位,例如兩人對坐,甲的右邊是乙的左邊,乙的前方是甲的後方。在無邊的時空中,我們真實的生命無所不在,何有時空方位之分?如果一個人能夠體證到自己的本來麵目,自心本性就遍滿虛空、充塞法界,與無限的時空融為一體。因此,方位不在他處,而是在我們的心中。
佛陀時代,善生子以為每天早晨洗浴,敬禮六方,就可以增長命財。佛陀借此教導他,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法理、心理上,隻要有誠意,自覺心安,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為一切福田都沒有離開心地。
所以,地理師所謂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後玄武,左龍蟠、右虎踞”,其實就是“前有景觀,後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現代最佳的生活環境來說,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一、要有通風,前後左右,順暢無阻。
二、要有陽光,采光自然,溫暖衛生。
三、要有視野,一望無際,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兩利。
能夠方便生活,心中愉悅舒服,就是最好的地理。
除了外在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以外,更重要的是內心也要有好地理。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進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學佛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從神權迷信裏跳脫出來,不受地理風水的支配,還給自己一個自由自主的人生。
因此,真正的地理風水是:良好的通風是思路通達,良好的陽光是熱心開朗,良好的視野是展望未來,良好的通路是菩提正道,這也是內心最好的龍穴。
以何為力
這是一個展現“力的競賽”,是“以力取勝”的世界。一場戰爭,勝者為王,表示有力。體育場上,誰最高、誰最遠、誰最快,誰就最有力,所以金牌選手都是“力”的象征,都是表現有力的人。
世間還有其他一些人,各有其表現力量的方法,例如:
一、兒童以啼哭為力。兒童在沒有辦法爭取自己所欲時,他“哇”的一聲,就展現了他的力量。他要喝奶,就能得到奶水;他要糖果,就能獲得糖果,兒童就是以眼淚為取勝的力量。
二、女人以美麗為力。一位女性,在一般場合裏,隻要美麗,就能展現她的實力。當然,如果在美麗的後麵,又有唱歌、舞蹈等才華,加上出身背景好,又具溫柔特質,她的力量不但能征服男人、風靡男人的社會,而且也能折服女性,甚至征服世界。
三、國王以權勢為力。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國王也好,總統也好,總理也好,隻要身為領袖,就有很大的權力,他的權力能決定你的禍福窮通、你的生死未來。即使權威的學者、商場的大亨、公眾的輿論,在一個有權勢的政治人物,尤其操生死大權的一國領導者之前,何人不畏懼。
四、富豪以金錢為力。“有錢能使鬼推磨”,世間很多困難的事,用金錢都能擺平。隻要你有錢,金錢可以買官;隻要你有錢,可以結交上流社會;隻要你有錢,可以買很多土地房產;隻要你有錢,可以打通很多關節。甚至作奸犯科的人,花錢都能消災,所以世間上各階層的人,都在努力積聚財富,希望富可敵國、富可驚動公卿。隻是財富的力量,有正有反,多少人為了發財、為了擴充財富,“人為財死”,也可見財富誘人的力量之大。
五、聖賢以忍耐為力。世間有一種人,他沒有權勢,也沒有財富,但他的忍耐,可以使盜賊畏懼、軍警敬重、當政者退讓。慧遠大師居住在廬山,毀佛滅法的官僚桓玄下令說:“廬山道德所居,不在搜檢之內。”道安大師手無寸鐵,無一兵一馬,姚秦苻堅認為他的力量勝過十萬大軍。忍不是弱者,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勇敢,刀劍槍炮對一個修道的聖賢、君子,也不能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