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走更遠的路
人生好比一條“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總是沒有把人生活得淋漓盡致,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生涯規劃”。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圓滿。圓滿的人生要有許多方麵的成功才能完成。但是,成功有成功的條件,想成功必須先建立良好的觀念,否則可能就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了。
世間的一切,我們不可以用愚癡、貪心、妄念、邪見去追求,要用智慧去擁有。
發現
古往今來,人類有很多偉大的發現,有了發現,然後才有偉大的發明。例如,富蘭克林發現了雷電,經過半個世紀之後,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讓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大大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此外,牛頓發現“地心引力”,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達爾文發現“進化論”,畢達哥拉斯最早發現“地球是圓的”,乃至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以及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等,在在都讓世界文明有了長足的進展。
其實,世間最偉大的發現,是釋迦牟尼佛發現了“真理”,說明宇宙人生一切都是“緣起”而有,不但幫助人類解答生死之謎,同時揭開了宇宙萬有的奧秘。
說到“發現”,人類應該可以有更多偉大的發現,例如:
一、發現自己的缺點。孔子說:“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可見人要發現自己的缺點,才知道改進,才知道學習。所以,人生最大的發現,應該是發現自己的缺點;我執、無明、自私、貪愛、嫉妒,就是身心蘊藏了許多比盜賊還可怕的敵人,它們會汙染人性,是我們進步的障礙,應該去除。可是一般人往往隻看得到別人的缺點,發現不到自己的缺點,這是最大的愚癡,也是最大的遺憾。如同醫生看病,要找出病源,才能把病醫好,所以如何找到缺點,加以修正,這是人生第一要務。
二、發現自己的特長。語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有缺點,但也有優點。假如能發現自己的優點、特長,例如對科學、物理、電機、音樂等,很有興趣,把很多興趣、愛好,發展成為自己的專長。別人不能,我能;別人不會,我會;別人不好,我好。能把自己的特長盡量貢獻給社會、人類,則活在世間也就有存在的價值了。
三、發現自己的潛能。所謂“潛能”,就是還沒有被開發出來的能力。根據研究指出,一般人所展現的能力,隻有潛能的百分之十,另有百分之九十有待發掘,可見人的潛能無限。世間有不少的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因為發現了自我的潛能,因此提出許多學說,說明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見解。其實,人的潛能包括慈悲的潛能、般若的潛能、成佛作祖的潛能,隻是這些潛能都有待吾人自我發現。
四、發現自己的恩人。人在世間,不是靠自己就能成功,凡事要有助緣。例如,一個人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朋友的提攜、社會的重用,這都是對我們有益的恩人。另外還有一些不容易被人想起的恩人,例如我們從小喝牛奶,牛就是我們的恩人;寒冷了要穿衣,織布工人就是我們的恩人;肚子餓了要吃飯,農夫就是我們的恩人。舉凡天地的孕育,萬物的供給,一切眾生的助緣,都是有恩於我,我應該對世間一切生起報恩的心念,這應該是人類一個偉大的發現。有了這種發現,則宇宙與我同在,世間一切與我共存,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則人生怎麼會感到活得沒有意義呢?
五、發現自己的尊嚴。人類都有自卑感,這是沒有出息的想法。人能自謙,自然可貴。假如能活出尊嚴,更為重要。所謂“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世間沒有天生的釋迦,也沒有自然的彌勒,一切都要靠我們的自尊心,活出自我,成為人間的依怙。
六、發現自己的佛性。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悟的就是宇宙之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這一昭示說明,假如吾人能發現自己也是佛種,也有佛性,也有成佛的潛能,這比起前述所說的科學家、哲學家之發現,不是更偉大嗎?
找到了
失落的東西,忽然找到了,歡喜之情可想而知。“找到了”實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尤其是找到“東西”之外,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更是值得慶喜。人生應該找到自己的什麼呢?列舉如下:
一、找到了自己的缺點。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不是,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有朝一日,自我反省,找到了自己的缺點,例如貪心太重、脾氣太大、語言太多、習慣不好、心地不良等。假如知道自己的缺點而加以改正,這是多麼值得慶賀的事。
二、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有一些事被人怨怪、被人責備,產生誤會,找不到問題所在。有一天忽然發現問題的症結,是由於自己的自私、執著、禮貌不夠、度量不寬……一旦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並且加以改進,必是人生美事。
三、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有的人做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假如能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的興趣,例如喜歡繪畫、歡喜唱歌、樂於尋幽覽勝,甚至喜愛蒔花植草等,隻要有興趣,人生就會活得很有樂趣。
四、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像是無頭蒼蠅,找不到生活的重心、意義。假如能立定自己的誌向,確立自己的目標,不管從政、經商、治學,或是務農、做工等,隻要有了生活的目標,踏實地過日子,就算不能成大功、立大業,至少也能活得自在歡喜。
五、找到了自己的良師。世間男女想要找個結婚的對象比較容易,若想找個值得跟隨學習的良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尤其“經師易遇,人師難遭”,士農工商各種技術上的老師還容易找,心性上、道德上、人格上的良師,就難遭難遇了。有幸找到了,要肯聽他的指導、開示,要能接受他的糾正、改錯,那真是人生至樂。
六、找到了自己的益友。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但是朋友也有益友與損友之別。能夠找到一個相知相惜的知心益友,彼此誌同道合,患難與共,生死不棄,那真是人間最幸福美好的事。
七、找到了自己的因緣。世間凡事要靠因緣際會,因緣不到,求也求不來;因緣成熟了,不求自然能成就。所以,一旦遇到自己的好因緣,當然是好事,隻是因緣也要靠自己培養。種善因,結善緣,自然會有好的因緣幫助我們成就好事。
八、找到了自己的真心。人如果不認識自己,不明白自己,就像行屍走肉一般,做不了主。有一天忽然找到了自己,明明白白地認識了自己的本性、本心,見到了自己本來的麵目,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本家,這才是人生真正最值得歡喜的事。
整理
家庭裏,客廳亂了要整理一下,廚房髒了也要整理一下。甚至庭院裏的花草樹木,每隔一段時間如果不加以修剪整理,就會草穢叢生。生活裏,每日的開支用度,賬目久不整理,也難免會透支。
人生數十年的歲月,應該整理的事物很多。就說每天出門之前,總得把衣冠整理幹淨整潔,才能走向人前。顏麵也要整理得容光煥發,才可以和人會麵。其他尤其應該整理的事項,諸如:
一、整理生活,才有紀律。人每天都要生活,但有的人當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該起床的時候不起床。白天睡覺,晚間挑燈夜戰,這種晨昏顛倒的混亂生活,造成起居不能正常,三餐不能按時,不但影響身體健康,甚至精神萎靡、情緒不穩,間接影響工作效率。因此,除非工作需要不得不如此,否則沒事喜歡晝伏夜出、習慣過夜生活的人,必須加以調整,讓生活恢複規律,讓生理時鍾恢複正常,生活才能步上軌道。如果作息無常,要想讓人生正常,此實難矣哉!
二、整理思緒,才有條理。有人說,思想像一堆亂麻,千頭萬緒,剪不斷,理還亂。盡管思緒如麻、如絲,人還是應該整理出頭緒來,才能駕馭情緒,而不至於庸人自擾。所以,思想的雜亂、情緒的起伏,在在都需要整理和駕馭。平時經常聽人說“讓我想一想”,他就是在整理思緒;“請給我一些時間考慮考慮”,他也是在整理思緒。隻要思想集中,有了重點、綱目,思緒就不至於紊亂,情緒就不至於像海潮澎湃洶湧、起伏不定了。當你整理好思緒,當你無明的風浪停止,情緒自然也會獲得平靜。
三、整理心靈,才能安定。亂糟糟的人生,就是由於沒有把心靈整理好,內心妄想紛飛,千頭萬緒,麵對外麵的境界,隻要遇到不如意的人事,就會心煩意躁、擾攘不安。這是由於平時沒有訓練好自己的心靈,由於心靈統率無方,駕馭不了眼耳鼻舌身,不但不會重用它們,反而受其幹擾。如果經過訓練,心靈駕馭有術,讓眼耳鼻舌身都受心的主人領導、指揮,當看則看,當聽則聽,當說則說,當行則行,不當的一概按兵不動,偃旗息鼓。如此內外都經過整理,讓眼耳鼻舌身聽心的指揮,心不隨境轉,自然就能安定自如了。
四、整理言語,才能優雅。在人生的各項整理當中,整理語言也是重要的大事。有的人開口就是長篇大論,但言不及義;有的人說話顛三倒四,沒有條理;有的人說話空洞沒有內容;有的人說話是非不明。所以,語言不加以整理,簡直無法與人相處。語言主要是為了溝通彼此的思想,說出來的語言要能讓對方歡喜接受。別人不接受,或不歡喜,說得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老師上課,教材都要事先經過整理;名人講演,更要整理一下語言的組織、架構;即使是平時的閑話家常,說話也要有分寸,經過整理的語言才不至於出錯。
勇氣
在佛經裏有許多菩薩救苦救難,他們不隻是憑著大慈悲、大智慧就夠了,還要有大勇氣。過去的人把勇氣和智慧並稱,所謂“智勇雙全”;佛教也主張“悲智雙運”,都是需要有勇氣。
談起勇氣,人生在麵對很多的逆境時,都需要有勇氣,包括:
一、麵對艱難困苦要有勇氣。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所以在麵對艱難困苦時,要奮勇突圍而出,沒有勇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所謂“勇氣”,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剛愎自用。所謂勇氣,是從艱難困苦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克服艱難困苦的力量。人要在艱難困苦中成為一個勝利者,那就非得依靠勇氣不可了。
二、麵對人我是非要有勇氣。在這個世間,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滿天飛。如果沒有勇氣的人,往往就被是非打倒,或被人我是非折騰得心灰意冷,毫無辦法。假如有勇氣,不管是是非非,表現出事實來給人知道,所有的流言、毀謗,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時,人我是非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三、麵對無明煩惱要有勇氣。人的無明煩惱,就如魔鬼,一直與我們糾纏不清。佛經講,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貪嗔癡”就是統領三千煩惱魔軍的大元帥,他們指揮煩惱無明,神勇無比。所以,吾人也要有強大的戰鬥力,要有般若智慧,要能像金剛般勇猛,才能與煩惱魔軍作戰。能夠降伏煩惱魔軍的人,才是有為的人。
四、麵對生死迷惘要有勇氣。懦弱的人,一到生死關頭,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尤其對於死後要到哪裏去一概不知的迷惘,更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從容麵對。一般人鼓勵人麵對生死要“節哀順變”,所謂節哀順變,就是必須鼓起勇氣,認清生死的真相,明白人雖有生死,但不要隨生死起舞。就是辦喪亡佛事時,也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克服那一份生死所造成的痛苦與迷惘。
五、麵對失敗挫折要有勇氣。人的一生,難免有挫折,難免會遭遇失敗。一次挫折失敗就被打倒的人,太經不起考驗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經過十次失敗才能成功;曆代開國的君主,南征北討,數十次的疆場考驗,才能稱霸為雄。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經驗之學。在失敗挫折之前,應該更加鼓起勇氣,奮發圖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六、麵對冤枉委屈要有勇氣。一般人受人冤枉、委屈,除了自怨自艾、自悲自歎以外,毫無辦法。但看一些有為的人,如孔子被冤枉,誤以為是魯國的叛臣陽虎,差一點遭受牢獄之災,甚至在周遊列國途中,也曾落難,飽受饑餓之苦,難道他不覺得委屈嗎?自古多少正人君子,被人冤枉,甚至受人陷害,都是憑著自己的勇氣,衝破難關,才能有出頭的一日。
七、麵對財色誘惑要有勇氣。擺明對你不友善的敵人,容易對付;偽裝的陷阱,往往讓人防不勝防地身陷其中,難以自救。世間上的財色,所謂“財不誘人人自誘,色不迷人人自迷”。麵對財色,能有智慧把持,不受引誘、迷惑的人,才是真正最有勇氣的人。
承擔
人到世間來,是享受嗎?未必!是受苦嗎?也不見得!這是一個苦樂參半的世間,我們來到世間,不管苦樂,都要“承擔”。人生要承擔一些什麼呢?
一、生活的承擔。人要生活,就不能不吃飯、不穿衣等。生活所需的費用從哪裏來呢?這時就必須承擔生活的擔子!不但承擔個人的生活所需,一家老小我們都要幫助承擔。有時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偶爾有個病痛,還要負擔額外的醫療費用,所以生活的擔子、生活的壓力,常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如何調適,就看個人的承擔力了。
二、心理的承擔。生活的負擔以外,心理上有煩惱、欲望、貪嗔、嫉妒等,你心理上承擔不起外麵的人事、境界的壓力,就會痛苦不堪。所以,心理上的七情六欲,重重疊疊的因緣事端,都壓在我們的心上。有能力的人當然懂得化解,用知識化解,用信仰化解。沒有力量、不能化解的人,隻有承擔心理上的壓力了。
三、聲望的承擔。有的人一直要名,希望有聲望。等到名望有了,才發現名望也是一種承擔。你會講經,每到講演時,你的聲望告訴你,不能隨便,你要有與聲望相等的演說;你會音樂,一場音樂會,你要有和聲望相當的音樂素養來表演,不能壞了自己的名聲,這都必須要承擔。
四、責任的承擔。人到世間來,父母交給我們的責任、長官托付給我們的使命,乃至在職業上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感情上應該負起的責任,甚至對國家社會應負的責任,你說我能不承擔這許多責任嗎?要承擔這些責任,必須要有時間、空間,尤其要有力量,才能承擔這麼多林林總總的責任。
五、身份的承擔。在人生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多重身份、多種角色。你是父母就有父母的承擔,是教師就有教師的承擔,乃至士農工商,老板、員工都有各自的承擔。要做董事長,沒有領導人的承擔,甚至當警察沒有警察的承擔,不能配合身份,不能承擔身份所應負擔的責任,就會被淘汰。
六、關係的承擔。人與人之間,不管親疏,父母兒女有倫理上的承擔,親戚朋友有社會上往來關係的道義承擔。一個團體上下人等,都有彼此工作上的承擔。甚至我擁有了一塊土地,就必須繳稅;我買了一棟房子,就必須承擔它的保養;我種的花草樹木,就要承擔澆水施肥的責任;我領養的小貓小狗,也不能讓它挨餓受凍,必須承擔它生存的責任,這都是關係的承擔。
七、道義的承擔。除了上述的承擔之外,有時候道義之交也要承擔道義的責任。例如,你的家人有婚喪喜慶等各種事務,我跟你是朋友,在道義上我不能不幫你承擔;我過去曾接受別人的關懷、協助,在人情道義上,我不能不處處、時時幫助他承擔一些責任,這就是道義的承擔。
八、負麵的承擔。在各種承擔當中,負麵的承擔應該是最辛苦的了。例如,別人加諸我的毀謗、說我的是非、對我的陷害,我必須承擔這些有的、沒有的罪名。此外,自己身體上的疾病、心理上的煩惱、情感上的挫折、財富上的得失,乃至大自然的災害、社會的刀兵盜賊、政治的迫害等,在在都叫人難以承擔。
一個人在世間,到底能承擔多少重量?仔細算一算,若沒有堅強的大勇氣,在世間活著,實在不容易承擔!
極限
人的潛能無限,但是在世間上,有形有相的東西,都有極限。大樓能建多高,已經給你放寬到極限了;土地能用多少,已經給你開放到極限了。
甚至人的體能,也有極限。亞洲鐵人楊傳廣先生,在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十項全能隻得到亞軍,因為他已經到了極限。“飛躍的羚羊”紀政女士,雖然跑得很快,也沒有得到過冠軍,因為她的體能已經到了極限。
民眾要求官員給予幫忙,官員說“我能用的權力已經到了極限”;百姓到銀行貸款,行員說“你的貸款額度已經到了極限”。世間都有“極限”,在極限裏做事,當然不能超越極限。不過極限以外,還是有“無限”,例如我無限的想念、我無限的愛羨、我無限的尊敬、我無限的發心。隻是這種無限的標準在哪裏?隻是一個概念的思想而已。
在佛教裏都講究“無限”。虛空無限,我願也是無限;眾生無限,我的慈悲也是無限。其實,世間到處都是“有限公司”,從來沒有“無限公司”的成立。因為在財務上、業務發展上,總有個極限。
人也有極限,人的極限源自於:
一、極限在恐懼裏。人有恐懼,缺乏信心,因此生起了“我不會”“我不能”的心理,就為自己設了一個極限。恐懼我的錢財用完了,不能再來,就限製自己的開支。擔心把東西給人,自己沒得用,就限製了跟人結緣的機會,所以恐懼是造成極限的罪魁禍首。其實人生不要怕沒有,隻要甘於犧牲,歡喜奉獻,人生的潛能、因緣是無限的。
二、極限在懶惰裏。懶惰也是造成極限的原因,因為懶惰就不想再有更大的發展、更高的成就,他覺得有一碗飯吃就好,有一份工作做就好。由於自己懶於奮鬥、懶於向前,就自我設限,不敢向無限挑戰。做一件事情,懶惰的人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好,於是幹脆不做。好不容易發了一個心,想到老人院去當義工,才為老人服務半天,就覺得累不可支,於是打退堂鼓。一個人因為惰性使然,連帶把自己的愛心、能力都減弱了,所以成就自然也有極限。
三、極限在安逸裏。人性以追求快樂為目的,多數人在得到少許快樂之後,立刻心滿意足,不想再追求更高的解脫自在之樂。由於人性喜歡安逸,容易滿足現狀,對於無限的法喜、無限的禪悅,不懂得要去追求,因此無法超越極限。唯有對無限的真理之樂,生起向往之心,並且發大勇猛精進,不斷地追求,不斷地發掘,才能突破極限。
四、極限在固執裏。固執更是限製吾人向無限發展的最大障礙。所謂“無限”,就是沒有藩籬,沒有限製。但是有一些人思想固執,於是限製了自己的心量,限製了自己的慈悲。一個固執於小心小量、小誌小願的人,正是所謂“夏蟲不足以語冰,井蛙不足以曰天”,如此怎麼能超越極限呢?
化繁就簡
在“管理學”盛行的今日社會,不管人事、財務、行政等管理,都要“化繁就簡”。過去儒家,光是一個婚喪禮節,就有很多的繁文縟節,讓人消受不了,因此為人詬病。在宗教界,有些宗教儀式也因執著於前規,繁複不已,讓人生厭。所以社會要改革,首先就從禮儀的“化繁就簡”開始。
在一般家庭裏,一個長輩往生,後麵接著就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從買棺木、找葬地、擇日期、發訃文,乃至要怎樣入殮、怎樣停靈、怎樣殯喪、怎樣超度等,眾多的意見主張,都要擺平。甚至一個告別的儀式,樂隊、祭品、誰前誰後,乃至誦經超度,從頭七、三七直到七七,後麵還有百日、周年等,光是這許多繁複不堪的禮節,真是讓人覺得“死不起”,也愈加覺得“化繁就簡”的重要。
在當今的社會,由於時代不同了,不僅婚喪喜慶要化繁就簡,甚至於公司行號、各種經營管理,都要化繁就簡。如何“化繁就簡”呢?
一、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一件人事的調動,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人的調動,牽涉到調去哪個位置,那邊的人又要調往哪裏去,所以牽連到的相關人事,都要經過協調、說明。如此往返,可能沒有一兩個月都難以完成。假如以製度、以規矩行事,不要臨時個別去做人情商量,就不會那麼複雜了。中國人常說“看我的情麵”“看我的麵子”!看我的情麵,情麵有了特權就會複雜;看我的麵子,麵子不合法規更是複雜。所以,現在的社會,大小機構都要定製度、立辦法,有了製度、辦法,本來很複雜的事,就可以簡單應付了。
二、散亂的念頭簡單想。我們內心經常妄想紛飛,雜念不停。心念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東半球、西半球兩地來往。甚至多少親戚朋友,人事往來,都會不時從眼前晃過,各種悲歡離合的前塵往事,也不時在心頭湧現。我們的心裏念頭太多、太複雜,真的負擔很重。假如對於這些複雜散亂的念頭,都能單純化,凡事簡單地想,不要想太多,心中的擔子一輕,人生不就好過多了嗎?
三、應酬的言詞簡單說。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活動場合、會議典禮,各方貴賓雲集,每個人都要上台講話,表示受人重視。其實這種應酬的場合,上台三五句就可以交代,有的人偏要發表長篇大論,費時惹厭。既是應酬,沒有給人好感,反而引人嫌煩,真是不智。所以,一些應酬的場麵,說一些應酬的話,還是簡短為宜。
四、紛紜的人事簡單化。在人世間,人最麻煩、最難管理。平時我們管事,事情這麼做、那麼做,他都不會有意見。管錢,錢財這樣用、那樣用,他也不會反抗。隻有人有意見,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很麻煩。假如紛紜的人事也能化繁就簡,從管理上把人事簡單化,人事一簡單,一切都會跟著簡單。
捷徑
“捷徑”就是抄近路,因為不需要繞遠道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一般人都喜歡抄捷徑,甚至當官也有“終南捷徑”可走。
所謂“終南捷徑”,話說唐朝宰相盧藏用,在他初中進士時,未能如願獲得官職,因此特意隱居在長安南麵的終南山,以待朝廷征召,後來果然以“高士”之名入仕。後世一般士子起而效法,認為到山林隱居,建立社會清流的形象,博得隱士的美名之後,比較容易獲得應詔當官的機會,因此“終南捷徑”乃成為官場捷徑的代稱。
說到捷徑,人生也有一些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捷徑,例如:
一、走路是健康的捷徑。現代人為了健康,三餐吃有機飲食養生,並且補充各種營養品,甚至聘請家庭醫師。其實養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走路”。中國人早就說過“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隻要早晚五千步,勤於走路,就是健康的捷徑,這在醫學上已經獲得證實,毋庸置疑。所以,現代人想要長壽,就要勤於走路。
二、勤勞是致富的捷徑。人人都想發財,卻苦無方法,其實勤勞就是致富的捷徑。“勤有功,戲無益”,你勤於工作,工作有成果,那就是財富。一個人隻要有心,山林的開墾、農林的種植、工廠的勞動、商店的經營,甚至擺個地攤,每天都有收入,則致富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