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大專畢業後,進了一家IT公司當技術支援的工作,這一幹就是兩年。兩年的工作,他都是默默地耕耘,一開始他自己覺得,反正客戶滿意就可以了。
隻是兩年過去了,和他同時入職的那個同事,因為和上級關係好,晉升了幾級,而自己同樣的付出也不過和剛入職時差不多的工資。
某一天,他通過某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網上對戰比分獲得了去美國的聖地牙哥參加一個射擊類的電競比賽的資格,其實名次對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憑著自己在國內混到的排行,能去美國和一流高手交手,隻識真正的世界一流。
於是他拿了當年的年終獎,把兩年來能申請的年假都用掉了,為的就是去參加這個比賽。
順便也可以旅遊一番,等回國以後再直接找一個新東家,正所謂東家不打打西家,他覺得沒必要受這個悶氣了。
憑著賽事資格,沈海跟著職業競技團隊,順利地獲得了美國的臨時簽證。
白天出發航班,他在機上熟睡了十幾個小時,到了美國聖地牙哥落地後,還是陽光明媚。
也許是在華夏的夜貓子性格,他很快適應了美國時間。距離比賽還有一天,他抓緊時間去了動物園,下午的時間隨便遊覽了附近的旅遊點。
次日,比賽正式開始。
作為業餘選手,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那麼熱鬧的盛況。
上千人的會場,比賽開始前,遊戲粉絲們見到偶像級的世界頂尖高手就歡呼起來了。這些默默無聞的沈海有點怯場。好在和隊員們近一周的臨時集訓,讓他和職業的臨時隊友們通力配合,讓他們穩步地向更高名次推進。
比賽到了下午,他們的隊伍,居然進入了半決賽。對手竟然是世界排行第一的美國最有名的戰隊。
進入遊戲前,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參賽遊戲ID,裏麵都是大名頂頂的電競王者,年收入個個都有自己的成百上千倍,隻有一個陌生的名字:DEAN(迪恩)……
比賽進入*,他還是遇到一對手,剛打個照麵,就被爆頭,甚至還沒感覺到對方出現。雖然是死在世界頂尖選手手下,但比賽畢竟是比賽,還是要努力拚戰績。他決定龜縮在衝鋒隊員的後麵,等待時機放冷槍。
等到自己一方隊員或對手隊員瀕死時,立刻出手補槍。趁亂,暗殺對手搶分。
他甚至計算著附近的每一聲槍響,等到對方和己方激戰過後,用光了子彈。在換彈瞬間,他迅速帶著微型衝鋒槍突擊,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這種放冷槍的戰術居然生效了,第四局甚至是他活到團隊最後一個,對手也隻剩下迪恩一人。
這時兩人各自尋找最意想不到的角落,互相試圖給雙方放冷槍。這兩人,居然把即時射擊遊戲玩成了意識流的策略遊戲。拖了半天,遊戲時間結束,任務未完成,沈海輸掉了整場比賽。
雖然隊友們怨聲載道,但沈海並沒有把名次放在心裏麵。比賽宣布結束,他們逐個和對手握了手。最後一個握手的是那個最終擊敗自己的迪恩,那人文質彬彬,比一般的遊戲選手都要呆板的樣子,像高等學院裏的書呆子或實驗室裏的工作狂。
這個人是沈海參加比賽留下的最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