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隻是速寫簿裏的塗鴉罷了
我在以整理中國民間文化為己任的《漢聲》雜誌學會攝影,因此很自然地以記錄台灣農村為創作題材。但長久以來,台北既是我的生活之都,也是我的工作地所在,不用相機去記錄它是不可能的。
台北和所有現代化城市一樣,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往往令人來不及捕捉,拍下來的景觀過不了多久,就成了褪色的過往。這使我覺得把不住這城市不規則的脈搏,跟不上它不規律的心跳,因此也拍不出像農村那樣有溫度的照片。我甚至不曉得該如何為此係列取個合適的題目,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我景仰的攝影大師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說過:
“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如果開始嚐試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視過高的毛病。即使這種努力會使自己對事情的真相有所體會,但它隻不過是城市的一則謠言罷了,沒有意義,也不會流傳下去。”
這句話使我豁然開朗,連大師都無法為城市造像了,我何不將整個工作視為速寫簿裏的塗鴉,當下便把1975年至1988年間的城市掠影取名為“都市速寫簿”,也挑出了首張作品。那天,日正當中卻飄起毛毛細雨,一時,南京東路四段化為夢境,閃爍著令人迷惑的光彩。冷氣車內播放著法國音樂家埃裏克·薩蒂(Eric Satie)的鋼琴曲,正好為眼前的幻景做了絕妙的配樂。雨刷把車窗的水滴掃掉後,急著搶道的車輛與行人仿佛又回過神來。馬路又成了人間的角力場,而市民們就像雨刷,始終在真實與假象之間擺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