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小節:Intermezzo~瞬間移動的魔法 其之二(1 / 3)

京極久保繼續頗為感慨地說道:“孫的死的確令我措手不及,同時他也是我的多年好友,我們在相似的研究領域有很多共同語言,失去這麼一個朋友,我也很難過。所以如果你們通過對他所寫小說的調查可以鎖定凶手,我當然會義不容辭提供幫助。”

隻是京極雖然這麼說,我卻不認為調查了他生前寫的幾行字甚至一頁思路提綱就能鎖定至今令我們焦頭爛額疲於奔命的凶手。

在一疊胡亂堆放的廢紙中,費爾似乎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啊哈——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們也湊過去看到了紙張上的文字。因為沒有看清內容,所以我的第一反應,這不是孫胤庭的小說,而是華盛頓生前所寫的那一篇。

“這……”

雖然我不是筆跡鑒定專家,但我認為那字跡似乎是相同的。

是不是應該說如我所料呢?上麵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隻有一個看不出所以然的開頭,和簡短的故事梗概。這字跡潦草的梗概既出乎我的意料,似乎又在我的意料之中。

「被害人打來電話,聲稱自己在蠟像室,接著接電話的人聽到他被殺了。但當蠟像室的門被打開時,裏麵沒有人,既沒有屍體也沒有凶手。之後不久,被害人的屍體在其他房間被發現,頭部遭到重擊而死。」

標題暫定為《屍體的瞬間移動》。

這上麵寫的和孫胤庭的死狀簡直就是如出一轍嘛。

又是預兆了死亡,卻以不同方式被殺的人偶,又是和被害情景相同的小說內容,甚至……又是那故意寫得潦草的字體。這是什麼,同一個場景反複不斷的出現嗎?

在無數的經典推理小說中,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但在現實刑案中,我還是第一次遇到。一切已經完全不能用巧合來描述,這樣的離奇,這樣的不可思議,簡直比大衛?科波菲爾的魔法還難以置信。

“這份手稿你見過嗎?”

“沒有,抱歉。我已經說過了,我從未見過孫寫小說。”

這麼一來就不能確定這份手稿是否出自孫胤庭的手筆了。

“這份手稿先由警方保管了。”費爾先對京極如此陳述道,接著轉向我,“這裏要調查的已經調查完了,我們到對麵去。”

費爾說著跑向第一個被害人威爾?華盛頓的房間,剩下一屋子的迷茫。

他的目的是取回華盛頓生前撰寫的將要參加遺產競選的小說原稿。上麵是和華盛頓死狀相同的故事提綱。他很順利地取回了手稿,並未在布朗神父處遇到什麼阻礙。

盡管費爾在竭盡全力使案情明朗,但孫胤庭的死可以說給本就複雜的案情雪上加霜,非但沒有促使案件水落石出,反而在迷宮中越陷越深。

那天上午的剩下時間,我和費爾沒有隨亨特警長到現場調查。奉行“現場百遍”是官方偵探們的一貫信仰,他們相信隻要反複搜索現場,就能輕而易舉鎖定凶手,在這一點上,道格拉斯署長倒是和他們不謀而合。

“我們不打算和他們一起對現場進行複審嗎?”我這樣問回到房間躺在床上的費爾。

“也許會,也許不會,但至少不是現在。現在就別去管他們了,人家有人家的想法和原則嘛,現在我們隻要等著他們把調查結果彙報上來,然後我們動動腦子分析出個結果就行了。”

他的樣子好像沒睡醒,露出一副“沒事的話就給我閉嘴”,不希望被我打攪他休息的表情。

我默默站在窗前,窗外是平靜的大西洋。最近四天以來的所有事在腦子裏閃過。

*

故事是從我回到英國,住進費爾家那天晚上開始的。我們接到了一通自稱雷蒙爵士的人打來的電話,電話裏的人要求我們出席周末在愛登堡莊園舉行的聚會,席間我們要負責找出,誰是那個想要老雷蒙命的家夥。按照電話中人的說法,有人想要老雷蒙的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