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回想5000年(一)
曆史,是個最值得玩味的東西。
考古學證明,科學技術的萌芽,是與人類同時降生在我們這個蔚藍色的星球上的。即是說,人類的曆史開始之時,便是科學技術的起步之日。因此,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自然也就擁有5000年的科技史。
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早熟的民族。在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便由原始社會過渡到了奴隸社會,商朝時就進入了銅器時代;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就進入了封建社會。所以,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中華民族跨進先進社會的門檻,比歐洲足足早了1000年!
再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也許是我們的老祖宗獨具慧眼,選擇了東方這塊最適合生長智慧的土地,因而我堂堂中華大國不僅千百年來每天都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最先看到太陽,而且還使我們的古代科學技術一開始便在這塊土地上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在秦漢和唐宋時期,還出現了中國科技史上兩個所謂的“黃金時代”。盡管後來人發現,地球上首先形成文明中心的國家除中國外,還有埃及、巴比倫和印度,但曆經春秋風雨、滄桑巨變之後,巴比倫、埃及和印度文明都如同流星般先後隕落了,而唯有中國的古文明,千年不敗,如日中天。於是,一個舉世公認的事實便永遠鐫刻在了人類的曆史碑上:15世紀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遙遙領先的地位。正如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所言:“中國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而且,中國科學家的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
由此一來,如果讓我們說說中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對如下名字肯定如數家珍:祖衝之、李時珍、張衡、沈括、畢升……如果問到中國古代的科技成果,我們也不會不知道《齊民要術》、《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以及都江堰、大運河、渾天儀、萬裏長城……
當然,我們更為熟知的,還是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和火藥。這“四大傳家寶”不光令我們中國人得意了好幾千年,而且讓兩千年後德國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也興奮不已,他老人家說:中國的“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杆。”而英國的另一位哲學家培根說得更為幹脆:中國的“四大發明”,“改變了全世界的麵貌和一切事物的狀態”。
然而曆史就是如此的不可把握。當中國科技曆史的腳步走到15世紀中葉時,便莫名其妙地拐起彎來;世界科技的中心,由東向西,開始了默默的大轉移——在5世紀到15世紀這1000年的時間裏,當東方的中國在科技領域蒸蒸日上、一躍千裏之時,西方的科技卻在一條極其陡峭的“斜坡”上和相當封閉的“陰穀”中緩緩爬行。可從15世紀下半葉起,由於起源於意大利的文藝複興運動的蓬勃興起,當西方在中國古文明的太陽照耀下衝破了上千年的中世紀的黑暗,並讓中國的“四大發明”把歐洲的封建製送進監獄、把資本主義迎上殿堂時,現代科技的種子卻在歐洲各國的土壤裏快速生長起來。
此後,隨著歐洲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政治革命“三大革命”的發生,世界科技的中心先後從意大利轉移到英國,從英國轉移到法國,從法國轉移到德國,最後再從德國轉移到美國。於是在短短的400年時間裏,落後的歐洲便一躍而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而中國的科學技術卻江河日下,一蹶不振,昔日東方人那充滿了雄性的科學精神日漸萎縮下來,科學巨子再也沒有出現在我們腳下這片黃土地上,赫然鐫刻在曆史碑上的,盡是外國人那一個個光芒四射的名字:
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牛頓、德國的倫琴、法國的居裏、德國的愛因斯坦、意大利的伽利略、俄國的門捷列夫、美國的愛迪生和萊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