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農民的孩子,身上流淌著黃土地的血液,我遠離了農村,卻割舍不了泥土的芬芳。
我身為工人,卻不知如何適應這個身份,從懵懂中走來,在懵懂裏掙紮。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崇拜以筆傳聲,以筆傳情的先哲們。他們是有思想的人,並且敢於晾曬思想,他們用文字定格了歲月、感情和想象空間,用筆發出了心中的呐喊,觸及了人的靈魂,使人產生共鳴進而發生改變。不論他們從事著何種行當,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心中留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這片淨土純淨到拒絕任何人觸碰,像是尊嚴和底線,又像傷疤和弱點。造物主是公平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物質缺失的精神會給予加倍的補償。而且事實證明物質有保質期,隻有精神才能夠永恒,並且還會衍生。
我很想效仿他們,做一個耕耘文字的人,有好幾次在填寫檔案資料的時候,在興趣愛好一欄中寫上“寫作”二字。可是麵對的總是質疑的目光。他們好像在這麼想,一個連重點高中都考不上的人還談什麼寫作,純屬想當然,做白日夢。
有時候遇到某件事或是在某一瞬間,很多想法會在腦海中迸發,源源不斷。當場有種把它們記錄下來的衝動,留於日後品味。可是沒有,這些想法大都轉瞬即逝了。過後卻又後悔不及,因為無論怎樣他們都不會再次出現,甚至連一絲一毫的痕跡都沒有。即使殘存的片段也不再是當初的情境,失去了血肉和感情,與原先的衝動不再血脈相連。
隨著年齡的增長條件似乎更不允許了。結婚後承擔的東西更多,所以拚命地去獲得一個更高的職位,拿到更高的收入,天天爭強鬥勝不甘人後,儼然一副世界離我不轉的狀態,更不敢對寫作有奢望了。加上職業的特殊性,所以提筆之事被無限地拖延下去。在我人生的前半段,我基本上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不太喜歡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中去。當然,這些付出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無論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也正是這些回報在一直支撐著我繼續前行。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反省自己,從心理上認識到,這些總歸要離我遠去。發生過的、幻想過的東西重新挑撥我的神經扣擊我的心弦,促使我又有了提筆寫作的衝動。我也覺得到了該對生活有所取舍,是時候為過去留下點東西的時候了。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念所想所欲,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在我以後的歲月裏,我準備把一部分精力從從事的職業中解放出來,留給所喜歡的寫作。為此很多機遇可能會與我擦肩而過,至於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我確實想不到,順其自然吧。隻抱定了寧可錯過,不能選錯的想法,這就像是一場賭博。
人生總得有所取舍,有時候扔掉東西難免心疼,可是不能因為心疼就舍不得丟掉,那樣心裏會塞不下。
我堅信能把人生闡述的很透徹的人未必就是真的活明白,能把人生活明白的人大概不需要闡述。我沒活明白,於是就有了以後的這些文字。
正為給本書起個名字而犯愁的時候,有一天在網上看到“青蔥歲月”四個字。本意是像青色的蔥一樣的歲月,指的是年輕時代,雖不成熟但已有辛辣味道。我覺比較符合第一卷寫的這些東西,就借用這四個字的諧音《青匆歲月》做卷名吧,意為“匆匆的年輕時代”。
本書共分兩卷。第一卷《青匆歲月》,是範兵人生第三個十年間經曆的鋪展;第二卷《彳亍前行》,是範兵從而立到不惑之年間生活經曆的再現。
第一卷故事發生在一個新興的化工企業---金潤化工公司,以這個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範兵在金潤十年間的工作生活曆程為主線,最大程度的展現了這個年代的一些個性和特色。第二卷故事發生在一個老企業,也是金潤化工公司的母企---清河化工公司,用比較寬泛的視角勾繪這個大家庭的方方麵麵。範兵和她們有解不開的情緣,在本書每一卷中都會有糾葛。
本書涉及的企業和人物名稱,純屬虛構和現實無關。我無意去頌揚或是貶低企業和個人,所有文字都是創作的需要,為了最大程度的去展現一段流逝的歲月。這畢竟是一篇小說,不是回憶錄,人物性格的交織,隻為了塑造形象,別無他意。請與我相熟的人們不要把作品中的人物和現實中的人對號入座,窮根究底,如若不然,就違背了我的初衷。
一來客觀條件限製,二來個人水平有限,書中不足在所難免,還望讀者指正。
借此書告別我的青年時代!獻給我奮鬥過的地方!
聲明:1.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2.本書分兩卷,每卷大約3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