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優點缺陷(1 / 3)

什麼是實戰劍術,西方人對實戰劍術定義跟東方略有不同,他們認為一種能夠被人簡單掌握,在戰場上能夠一擊使敵人失去戰鬥力或可以導致敵人失去戰鬥力同時又可以做到以一戰多的劍術,而且它的技巧必須是可以速成並且有效的,這才可以被稱做實戰劍術。

簡單看一下主刺劍的發展史,主刺劍類被認為是起源於14世紀的穿刺劍,劍身堅硬,截麵成三角形或方形,沒有刃,有大型的十字護手,劍柄雙握,有槍托一樣的配重球,全長大約50英寸以上,重2-3KG,被用來刺穿當時盛行的板甲,很多當時的騎士和傭兵都把它當做第2武器使用,但是,它的效果遠不如一把要輕便許多的戰錘,於是,在使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穿刺劍便從戰場上消失了,它的使用技術也跟著消失了,但據許多曆史的記載,它隻是被用來刺穿被擊倒的敵人騎士的身體。

15世紀末,城市發展了起來,喜好優雅的法國人重做了刺劍,於是,西洋劍rapier(左羅手中的就是這玩意)誕生了,早期rapier的護手並不是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複雜的複合護手,它們依然沿用簡單的十字護手甚至配重球,他被使用在狹長的城市街道中,並逐漸成為市民服飾的一部份,這時的主刺劍類還是雙刃的,劍術動作中還包含大量有效的割和切削,護手可以有效的進行繳擊和誘擊,但要注意的是,"這種劍並非來自戰場,它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和決鬥。"16世紀中葉,有延長護手的西洋劍基本成型。頎長的劍身基本是方形的,直到最後幾英寸才變扁出刃。這樣劍手可以用抽擊的方式割傷對手的臉和眼睛。有時劍身竟然長達60英寸,這樣反而會給劍手帶來不便。於是劍身又收縮至34~40英寸的範圍。這時的rapier已經有了複雜華麗的籠狀和杯狀護手,對劍手的手部和前臂提供了完美的保護。

使用技術方麵當時還存在著一些強悍的流派,比如意大利流派的刺劍術,劍招實用而凶狠,但是,它隻能用於公認的規則約束下的決鬥。十七世紀初,刺劍的技法有所發展,並出現了樣式成熟的騎士佩劍護手,也就是複合碟狀護手。它們的使用技術並不像電影中的左羅那樣,握著rapier卻使用與之風牛馬不相及的室內劍術。於是有人便認為這就是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始祖,但事實上,這時的rapier並不比手半劍輕,關於這點,筆者有幸試過一些史實的rapier,一些17世紀的40英寸左右的rapier的重量都超過了1500克,更有甚者超過了2000克。它真正的標準使用技術是配合著左手刺(Main-gauche)或是破刃劍(Sword-breaker)使用的,這些以法文的"左手"命名的小匕首是一種致命的小玩具,它們有盾一樣的護手,可以有效的格擋,更可以進攻,許多左手刺的刃上還有凹槽,用於繳住敵人的rapier並擰斷,這就是破刃劍。在很多流派中,都是用rapier來牽製敵人,然後突然刺出左手刺,可以說在這些流派中,真正致命的是左手刺,還有一些就是破刃劍繳住敵人的rapier然後加以攻擊的流派,但遠不如以上的那些有名。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決鬥劍術,遺憾的是,它僅僅隻是決鬥劍術,它的“有效”僅僅是建立在當時公認的決鬥規則上的當然,這些劍術跟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是完全不同的,甚至連邊都不沾,更不用說是起源了。

17世紀中,主刺劍達到了頂峰,使用其的決鬥比比皆是,但是卻沒有人將它應用於實戰,因為它本身並不是來自實戰,而是為公認的規則約束下的決鬥而設計的,受文藝複興的影響,它們越變越優雅,18世紀,貴族們幹脆拋棄了還存在著很大殺傷力的刺劍術(但也存在著一些過度流派的劍術,但並不多,就像民間的俠客一樣),於是,室內劍(Smallsword)出現了,這種短小的劍完全拋棄了刃的設計,劍身成了圓柱形,甚至還拋棄了劍尖的設計,變成了一小金屬球,原來能為劍手提供很好保護的交叉護手逐漸退化為裝飾品,它們輕盈纖細,使用技術也慢慢的開始像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技術,但是,這時的劍術中還有大量有效的奪劍動作,但是後來也被取消了,主刺劍逐漸成了貴族們的玩具,按劍術的演化來說,其實室內劍才是現代花劍重劍等擊劍運動的祖先從曆史上看,主刺劍類從一開始就沒有效的應用於實戰,有趣的是,有記載用rapier的高手西班牙貴族在傭兵戰爭中將rapier用到了戰場,鬧出了歐洲兵器史上的大笑話,在火槍和弓箭的對射之後,敵方的傭兵掄起了手中的闊刃劍,那些喜好優雅決鬥的西班牙貴族卻發現他們的劍和劍術變成了廢物,別說刺穿敵方傭兵身上最簡易的硬皮甲,就是連自殺都做不到,在他們所謂的"野蠻而笨拙"的闊刃劍麵前連出手的機會都沒有,近戰幾乎成了單方麵的屠殺,這也導致了著名的西班牙闊劍Pizzaro和西班牙盾劍術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