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始驚次醉(1 / 2)

蜀都大學化學係大一學生王之風,是一個崇尚自然科學的人。在當前的教育體係之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成見。自認為是科學興國的新一代領航人,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學習西方科學,希望有一天可以和誌同道合的人一起振新中華。

大一下學期開學第三周的星期二,是選課係統補退選的時候。“王之風,你選上中華文化課了嗎?”同寢室的哥們兒木浩然問道。“沒呢,那個課不是大二時候才學嘛!”王之風漫不經心的回答道。其實心裏想著,我才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些無聊的功課上呢,趁現在課還不多,多讀一些專業方麵的專注,自己可是有誌於科學研究的有為青年啊。“哈哈,這你就錯了,大二的時候學習壓力可是很繁重的,現在選上起前修了,大二的時候就可以遊刃有餘的學習繁重的轉移知識了。”

王之風思量片刻,下了決心,選上了這門課。這時他的心裏在埋怨,學校為什麼開這些無聊的課程啊,我來大學還是不是學化學的。然而他不知道,這一個決定以及這一門課程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至此他將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由此而展開的一場奇幻之旅不僅讓他的人生走向傳奇,而且也改變了曆史。

第一堂中華文化課在王之風的惴惴不安中開課了,由於害怕點名,便帶著一百個不願意坐在課堂上,課桌下麵放著一本厚厚的《現代無機化學最新進展》以便消磨時光。

一個身著唐裝,腳穿布鞋,蓄著濃密長須的中年男子走進教室,兩眼放射出銳利的精光,掃視了一眼教室。在開課之前,老師先自我介紹。這名老師姓鄒,名君毅,是78年考取了蜀都大學德語係,後又取得西方哲學碩士學位,佛學博士學位,後致力於中華文化的研究。

接下來正式的課程就開始了,一開頭便震住了在課堂上做著各種與本課無關的事情的同學。“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嗎?是專製社會嗎?不是,我國古代是在以宰相為首的文官體係下運作的社會,君王,特別是開明的君王,是不能為所欲為的。雖然我們沒有君主立憲體製,但是卻有一整套的製衡機製。"聽到這裏,王之風不屑的笑了笑,心想“還想為那些迂腐的製度和文化開脫,這老師也太反動了吧,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可不信你這些。”

接下來,老師引用了錢穆先生《國史大綱》中的話“(一)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這下王之風開始思考了,我當真了解我們過去的曆史嗎?除了近代的屈辱曆史,自己對中國整體的曆史沒有太多的了解啊。

接下來美國學者分格萊特《孔子-即凡而聖》中的一段話則徹底讓王之風汗顏。“隻有當我們在傳統方式的一代又一代熏陶下真正成長起來,我們才能夠成為真正的人;隻有當我們複活了新的環境視之為不再有效的這個傳統,我們才能保存我們生命的方向和完整。共同享有的傳統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使他們成為真正的人。對傳統的每一次拋棄,都意味著人們自我的一次斷裂。而對傳統的每一次真正的複活,都意味著人們自我的一次重新統一。”

對呀,民國時期的混戰,不正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世界觀嗎?科舉廢除之後,國人在西方強勢文明的尖銳攻勢下喪失了對國學的依賴和信任,西方各種觀念學說蜂擁而至,讓人無所適從。我們便為了西方人的各種學說而爭吵不休,大動幹戈,企圖尋找到救國救民敏的思想。雖然我們最後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有今天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