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1 / 2)

大元王朝,繁華鼎盛,威鎮四方,是天朝上國。

今年正是立國一百八十年。定鼎天下三甲子!

這一百八十年,大元王朝十六代皇帝勵精圖治,已經開創了一個永樂安康,豐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水淵省,屬水德,海之地,水氣充足,是有名的江南之地,水德古城,地大物博,人傑地靈。

而水淵省內的東海南岸,更是出了名的魚米之鄉,大詩人柳樂天的“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寫的就是此地。

這東海南岸也是文人詩宗,四方遊客常來的地方,每到夏天時節,就有五湖四海的秀才舉人來此遊玩,吟詩做對,賞海觀潮。

東海南岸,李家村,

李家村是一個海邊小村,村中隻有幾十口人,大多數村民都姓李,所以百年前起名叫‘李家村’。

一天之計在於晨,

一大清早,太陽還沒升起,海上霧氣沒有散開,岸邊一片水氣迷漫,李家村就有幾個勤快的漁民開始了下海捕魚,打撈貝殼珍珠。

“呼,呼,這早上的海麵盡刮東南風,還真冷呀,幸虧我先穿了棉衣內衫來,不然凍也凍僵了,現在手上都還涼嗖嗖的!”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一邊搖著小船,一邊自言自語的說到。

他身體略微單薄,黑發齊肩,眉清目秀,一雙眼睛靈動有神。

“不過,早起的鳥有蟲吃,我李青帝可不願做個靠他人接濟過活的人,既然決定自力更生,就要早點出海來!”

李青帝身穿一件黑色大袍,頭帶一頂灰色毛帽,搖著一條六七米長,兩米多寬的小船,在這人跡很少的海麵上顯得十分起眼。

李青帝是這海岸邊李家村中人。

他的母親在他六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家中隻剩下李青帝和他父親二人。

他的父親本來是一個以打魚捕珠為生的海上漁民,在李青帝十三歲時,有一次他父親獨自一人出海打魚,結果就再也沒有回來。前去尋找的村中漁民,隻在海麵上發現並找到了一些染紅了血跡的破爛衣服,和一條翻底的船,大家這才知道,李青帝的父親是被海中鯊魚吃了。

“前幾天打的銀魚,昨天就都吃完了,這一次下海,得多打幾條才行。”李青帝心中想到,“不過,現在過了初九,銀魚都開始回潮駐穴,海中估計也沒多少條一斤重的大銀魚了,實在打不到的話,就多打些其它的魚也可以!”

李青帝一邊思索著,一邊用力的搖著兩麵船槳,海水在他的槳下嘩嘩翻騰,晶瑩剔透,如珍珠白玉。

他聰明懂事,從十五歲開始,就謝絕了村中叔伯們的好意,很少到他們家吃飯,而是自食其力,靠跟叔伯們學到的一些捕魚技術,自己在附近的海邊捕魚抓蟹,也能維持日常的生活,有時運氣好,捕到大銀魚,采到珍珠,還能拿到城中換到幾兩碎銀。

不到半個時辰,李青帝就來到了一片海麵,那海麵上有一張白色四角大網漂浮在水麵上,沒有跟著海水移動多少。

這就是李青帝捕魚的工具,叫四角漁網,是專門放到海麵上,捕魚用的。

它是用百年老紮繩製成的,水泡不爛,火燒難著,是十分有用的捕魚工具。用法也很簡單,隻要把它放到一處海麵,四角綁上烏鐵,過個一天兩天,就有魚自動鑽進去,一進去就沒出口出來了,因為網上有密密麻麻的倒刺攔住。但它也用不足之處,就是攔不住大魚,能承受的重量也隻有一百斤以內,過了一百斤就會破開出口,所以,一般李青帝一兩天就要來一趟,把漁網內的魚收回去。

李青帝把船劃到四角漁網邊,停好船後,把手往海上一撈,用力一拉,就把漁網從水中撈起,敏捷的拖到了船上。

隻見四角漁網中有很多魚在跳上跳下,搖尾擺騰,它們大小不一,有的個頭極大,有三四斤重,有的隻有李青帝手指大小。

魚的種類顏色也不一樣,有紅尾斑魚,黑鱗虎魚,白貴魚,紫須魚,比木魚,,,

這些魚中還參雜了些紅殼蟹,龍蝦等其他海中生物。

“這次收獲真多,大約比上一次要多出一倍,至少有六十斤重。有了這些海魚,就夠我吃上一陣了。另外,先把大的魚,和珍貴的魚,龍蝦拿去城中,賣給那些富人,也能換回一點碎銀!”李青帝高興的想到。

“好了,事不宜遲,我得趕快回岸上去,這兩天海上天氣多變,萬一突發來了海潮,就麻煩了,到時想走都走不,還是快點離開吧!”正當他心情激動,十分開心時,突然李青帝心中一驚,想起了一件事情。

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一會起風,一會海哮,很難提前預料,很多人在海上翻船失事都是因為海浪回潮引起的,這是十分恐怖的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