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昊帶著旅途的勞累,走進後勤工程學院,學習自動化管理專業,開始了他的軍校生活。
聽說自動化管理專業是總部老前輩為實現部隊現代化建設提倡開辦的,水天昊是第二期學員,學院唯一的微機室,整齊地擺放著三十台“IBM”計算機,教授們像寶貝似的嗬護。學員上機實習,兩人一台,打字用的是拚音輸入法,打字速度很慢,軟件也是英文,有些看不懂。這個專業主要是培養部隊自動化管理人才,有些學生畢業後可能用不上。水天昊喜歡這個專業,學習非常用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是師生公認的好學生。
軍校生活,讓這群來自邊防、海島和基層部隊的莘莘學子們,從長期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暢想著美好的未來。水天昊非常珍惜軍校生活,他將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化作學習的動力,準備將來為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奉獻自己的人生。軍校生活緊張而有序,嚴肅而活潑,嚴格而充實,平淡而有趣,他喜歡單調艱辛的學校生活。
水天昊被推選為學員隊團支部副書記,負責學員隊的文化宣傳工作,他經常帶幾位能寫會畫的同學寫小稿、辦牆報,積極投稿,宣傳學員隊的好人好事和先進事跡,這也是他的業餘愛好。水天昊雖然個頭不高,但身體輕巧,彈跳力好,他熱愛鍛煉,喜歡籃球,是學員隊籃球隊隊員,在院係組織的籃球比賽中,與隊友們團結協作,多次取得好名次,為學員隊爭得了榮譽。他所在學員隊以管理嚴格,素質過硬,作風紮實著稱,在學院組織的兩次大閱兵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受到全院師生和領導的好評。
夏日的霧城,霧多潮濕,天氣悶熱,來自北方的學員很不適應。身體消瘦的水天昊天生就怕熱,上課流水,睡覺出汗,一天要衝好幾次澡。嚴謹有序的一日生活秩序,磨掉了他思想上的散漫;院校鋼鐵般的紀律,培養了他紮實的作風;執行命令的天職,培養了他的服從意識;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了他的團隊精神。
難忘的軍校生活,在這裏破繭成蝶,暢遊在知識的海洋,飛翔在科學的天空,他的文化知識、科學素養、理論水平、管理能力、專業技能得到全麵提升。四年的軍校生活,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合格士兵向青年軍官的轉變,為以後的軍旅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水天昊在校學習期間,津貼費隻有二十五元,每月他要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才能省下回家的路費。學員吃的是食堂,每月四十五元的飯票,多吃自補,節餘退錢,每學期也能節省出五六十元錢來,每個假期的探親路費就是這樣解決的。
上軍校的第一個寒假,他懷著興奮的心情踏上回家的歸程,這是他參軍三年來,第一次以軍校大學生的身份回家。他準備回家的消息是通過寫信告訴家人的,家人知道他要回家過年,天天盼他盡快回來。在水保田、龔秀珍的腦海裏還殘留著他過去學生時代衣服襤褸的窮酸模樣,他想像不出精瘦溫順的兒子穿軍裝回家時的模樣。
水天昊當兵送行那幾日,龔秀珍傷心落淚,四五天沒有下炕,後來去信知道他去了新疆,遠離雲南老山前線,她這才放下心來。兒子進城讀高中,冒著生命危險爬火車,她沒少*心。聽說兒子衣錦還鄉,榮歸故裏,她把年豬喂養得既肥又壯,全家人準備高高興興過個春節。
水天亮、水天海、水天江三人在省城承包工程,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小老板,每年帶回上萬元的辛苦錢,水保田家成了當地有名的“萬元戶”。水保田有了錢,頭件大事就是改善住房條件。他花兩萬多塊錢,買來磚瓦、水泥、鬆木椽,雇人從水窯溝拉來細砂。水天亮、水天海、水天江弟兄都是蓋樓房的好手,請來莊上人幫忙,蓋起一院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過去紙糊的小格子木窗換成寬大透明的玻璃鐵窗,內牆壁用石灰粉刷成白色,外牆貼上了漂亮的瓷磚,地麵打成了水磨石,買來專用紙帶打上彩色頂棚。去年村裏拉上了電,家裏用上了明亮的電燈泡,扔掉用了幾十年的煤油燈,花了五百多元從省城買來一台十八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水保田家成了水家灣第一家蓋新房、買電視的富裕戶。
自從水保田家蓋起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後,他家的新房成了水家灣的樣板房,誰家掙了錢,就請水天亮、不天海弟兄幾個照自家房子的模樣蓋新房。農村人過去沒有見過電視機,水天亮從省城買來電視機後,他家成了水家灣的業餘文化中心,早早吃過晚飯,幹完家務活,大人小孩圍坐在電視旁觀看電視連續劇,房子每天都是滿滿的,吵得半夜睡不成覺。
水天昊乘坐兩天兩夜的火車,提著兩瓶四川好酒,跟校友趙天順,田平、郭峰結伴回家。他坐到西陽縣城下火車,再轉乘慢車坐到紅光火車站,水保貴、水保俊、水天亮、水天海、水天江、水天河、水天湖等一行七人早已等候在火車站,迫不及待,望眼欲穿,看到慢車上下來一位身穿軍裝的年輕人,喊叫著跑過去。水天昊聽到喊聲,抬頭四處張望,看到水天海、水天江從四五十米遠的站台奔跑過來,急忙揮手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