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豬怕長壯,窮人怕過年。說來也巧,自從那次求神問雨後,不知是神仙顯靈還是老天同情,從那以後,接連下了幾場透雨。豆田保住了種子,小麥留足種子還有點節餘,每人分了二三十斤麥子,用石磨磨了,可以高高興興的過個大年。秋田豐收,按人口分糧食,加上自留地裏的收成,雖然沒有穀麵饃饃吃,喝穀麵洋芋糊糊,熬到明年夏糧下來不成問題,社員們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水保田家的二墒自留地一半種的是穀子,一半種的是小米。穀子和小米雖然費工費力,但這些五穀雜糧耐幹抗旱,產量又高,種這些五穀雜糧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米杆還可以做成掃炕和刷鍋用的小掃把,穀糠可以喂豬,穀草還可以喂羊。
生產隊的洋芋喜獲豐收,產量高,個頭大,留足種子後,人均分了兩百多斤,洋芋堆滿了小菜窖;穀子、小米按人頭分,水保田家大小十口人,分到的糧食最多,五穀雜糧裝了七八袋,足有一千多斤。
生產隊分糧食,免不了爭吵,張三分多了,李四枰低了,王麻子還嫌分配不公,人口多的占便宜,勞力多的吃大虧,每次分糧食,都要爭個麵紅耳赤脖子粗。有時候,有些人說話,當著大夥的麵揭短亮醜。水保田家大小十口人,隻有四個勞動力,工分跟柯漢家差不多,分到的糧食卻比他家多得多,這算公平嗎?水保田、水保耕弟兄倆裝聾做啞,忙著分糧食,把糧食拉回家,全家人吃飽肚子,比說啥話都管用。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轉眼間盼到了年底,家家戶戶準備宰豬過年,這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今天到東家宰豬吃肉,明天去西家殺豬還情,水家灣上下兩莊二十多戶人家,五六個人能宰殺的豬,都要挨家挨戶的去請。有矛盾沒矛盾,能來宰豬的湊個熱鬧;有怨恨沒怨恨,來不了晚上請他吃肉。這是幾十年流傳下來的老規矩,所有的恩恩怨怨到了這幾天,都要消融化解,為的就是快快樂樂過日子,高高興興過大年。外莊人始終不明白,水家灣人白天幹活吵嘴打架,晚上湊在一起打牌聊天,好像什麼事沒有發生。你看平日裏交往不多,見麵不打招呼,背地裏還說你的壞話,可是到了宰豬這幾天,不管誰家宰豬,都要叫你來吃肉,實在不好意思過來,也要端兩碗過去,讓娃娃們嚐個鮮。
吃白麵,穿新衣,耍秧歌,看大戲,孩子們天天盼望著過大年。什麼是過年?“年”的本義是指你我生長的周期,穀子一年一熟,春節一年一次,含有豐收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進入臘月,便是春節的前奏了。
舊時童謠這樣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從喝臘八粥這天起,老百姓開始置辦年貨。也有說“年”是一種怪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這一天,不管窮人富人,都要攜家帶口,逃往深山老林躲避。有一年除夕,村東頭來了一位白發老人,老人在一戶人家門上貼上大紅喜字,讓屋內燈火通明,院子裏又傳來燃響的爆竹聲,“年”獸倉惶而逃,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白發老人就是幫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發現了他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除夕,家家張貼紅對聯,戶戶亮燈到天明,守更待歲。
二十三,糖瓜粘。每到臘月二十三,負責記錄人間好壞事宜的灶王爺要回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的善惡喜怒,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祭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他的嘴,以求“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所以,這一天又稱為“過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