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楊秀清曾經對韋昌輝、陳承鎔毫不留情,不計後果的對他倆加以杖責,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現在手中有了天王密詔,可以名正言順的討伐楊秀清了,韋昌輝、陳承鎔即刻結成了同盟,一心想著怎樣致楊秀清於死地。
陳承鎔充當了一回幕後軍師,為韋昌輝出謀劃策,韋昌輝覺得有道理,準備按照他的計策行事。陳承鎔不宜久留江西,先行一步返回天京,謀作內應。
韋昌輝搜集了幾百條木船,挑選了三千多年輕力壯,又忠於自己的兵士,組成了一個特別的運輸隊,對外宣稱是押運貴重物品回天京,有奇珍異寶孝敬天王、東王。
此時的鄱陽湖已完全掌握在太平軍手中,彭玉麟統領的湘軍水師,龜縮在南昌附近湖麵,為保南昌城竭盡全力。同曾國藩一樣,彭玉麟此時自身難保,根本無力主動攻擊太平軍船隊。
韋昌輝在鄱陽湖上從從容容組隊,浩浩蕩蕩出發,進入長江後即刻向右轉,日夜兼程,三千多人分三班倒,人停船不停,加緊開往天京,因為表明上是物資運輸船隊,沒有人看出他們的異樣。
韋昌輝坐在船隊中間一條較大的彩船上,北殿承宣陳德鬆、衛隊長韋十二等幾個親信,跟隨在韋昌輝左右。此次突襲東王府,雖說選擇了三千多個精銳兵士,但韋昌輝一個人難以駕馭,還得靠心腹之人去指揮,韋昌輝隻得對幾個親信講明情況:“你們是我最可信賴的知己,要幹大事業還得靠你們一些心腹之人來幫襯。此次興國侯送來了天王密詔,楊秀清大逆不道,企圖當上萬歲,公然造反,人可誅之。本王親帶數千精兵離開南昌,就是以押送物資的名義返回天京,突然向東王府發起襲擊,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殺掉楊秀清及其全家,斬草除根,不留後患。事情重大因此來和大家商量。”
在場的幾個親信都與楊秀清有仇,聽說此次回天京是去殺仇人,在場的人既興奮又緊張。陳德鬆道:“這個楊秀清早就該殺,太專橫跋扈,霸道無理了。我們北王府的人在楊秀清麵前還不如一條狗,我們都受過楊秀清的羞辱,殺掉楊秀清我們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韋十二道:“楊秀清經常當眾羞辱我們,那我們也要當眾羞辱楊秀清,將他活捉遊街示眾,然後再處死。”
韋昌輝道:“胡說!若是你想那樣,結果會恰恰相反。楊秀清主持軍政大權已久,在天京城內安插了數萬親信部隊,各望樓、城門、路口到處都是東王府的人。如果公然與楊秀清對打,還會有其他的部隊增援楊秀清。那樣我們區區幾千人不僅不能將楊秀清遊街示眾,而且還會一一被敵人砍頭示眾,所以我們此次行動是冒著很大風險的。我為什麼以押送物資的名義返回天京,就是為了出其不意。我們要嚴格保密,暫時對兵士們都不要講,到行動的當晚再向兵士們宣布奉天王詔旨殺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