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也是一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角色,沒有帶多少人馬就打敗了廖敬順所部,再奪崇陽縣城。
見有湘軍助威,新任湖廣總督兼湖北巡撫楊霈也精神大振,糾集原湖北潰散官兵配合湘軍準備攻打武漢,履行他湖廣總督之責。
曾國藩來到西距武漢城僅六十裏的金口,親自登上小軍山高地遙望武漢三鎮,察看地形。太陽西下時才準備回營。不知怎麼被太平軍得到消息,出動水師來打曾國藩。
楊載福、李孟群率水師迎擊,洋炮火力強於敵方,打沉敵人幾艘船隻,使其退回武漢軍營。
羅澤南、李續賓、彭三元、普承堯率五千湘軍官兵,在鹹寧一帶與七千多天兵展開激戰,最後以少勝多打得對方七零八落,活捉敵將胡丞相係豫王胡以晃之族弟。武昌城南麵已沒有了太平軍據點。
這時石達開東返負責天京保衛戰,燕王秦日綱主持西征,他遵照楊秀清指令,在鄂贛交界地半壁山田家鎮加固第二道防線,一旦武漢失守也可阻擋湘軍順長江長驅直入。作為田家鎮屏障,駐守蘄州縣城的陳玉成,稟報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攻擊,已成難守之勢。秦日綱命令陳玉成:“堅築營壘,約束兵士,小心靈變,加意防範”。
石鳳魁想保住武漢,在城外到處用兵,甚至一度打到仙桃鎮,但都是敗退而回,而湘軍隻要攻打就是以死相拚,必須取勝才罷休。
武昌城外零星戰鬥很多不必一一贅述,總之都是以湘軍取勝而結束。一八五四年十月十二日,曾國藩指揮湘軍開始攻打武漢,水陸並進,李孟群、楊載福帶領水師掃清江麵;魁玉、楊昌泗帶湖北兵攻打漢陽;羅澤南、胡林翼、李續賓領湘軍攻打武昌。
戰鬥並不激烈,守武漢的太平軍官兵好多都知道湘軍的厲害,他們隻是象征性的作了些抵抗,打了幾發炮彈,就溜之大吉。漢陽守將古隆賢以保存實力為由最先棄城而逃。
鯰魚套及武昌附近六座營壘被李續賓部攻破,武昌城處於圍困之中,太平軍人心惶惶。兵士們已無心戀戰,而守將石鳳魁、黃再興給楊秀清立下過軍令狀,誓與武昌共存亡,他們筋疲力盡地指揮部隊,忙了這裏忙那裏,搞的聲音都嘶啞了,可是兵士們表麵不吭聲,一打起仗來就往後退。
石鳳魁、黃再興二人就是渾身是鐵,又打得了幾顆鉚釘呢?打仗還得靠大家。兵士們不肯賣力,他二人就是累死也無濟於事。
兩天後,從早晨開始塔齊布、羅澤南、李孟群、李續賓同時約定,由武昌四麵八方帶兵攻打,比誰打仗死得人多誰就最英勇。麵對這一群亡命之徒,武昌官兵無心戀戰,一觸即潰,各處陣地紛紛失守,已組織不起有效抵抗。
石鳳魁、黃再興無可奈何,盡管簽了軍令狀,也隻得聽天由命。賴著不走那肯定是個死,棄城而逃說不定還有生的希望。他們極不情願的領著殘兵開東門出逃,與洪山潰散之守軍一起往東逃跑,,經武昌縣時又遇敵激戰,死傷很多。
臨近中午時,李孟群、羅澤南所部首先進入武昌城。太平軍第二次丟失武漢。
湘軍首次占領武漢,一切進行得較為順利,沒有什麼太慘烈的激戰。從八月奪取嶽州到十月占領武漢,前後不到兩個月時間。湘軍一路大顯軍威,直指武漢,太平軍都是象征性的對打一陣,要命的時候就溜之大吉,的確應驗了一句話:兩軍相遇勇者勝。
嶽州之戰湘軍淹死了水師統領褚汝航、夏鑾;太平軍在城陵磯陣亡了著名老將曾天養,雙方都為之哀痛不已,總還有一點濃墨重彩。可是在攻打武漢時,完全一邊倒,湘軍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各個戰鬥的勝利,太平軍大多是一觸即潰。
就是守武昌這樣的軍事重地,石鳳魁、黃再興還簽了生死狀的,還表示過要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最後雖然盡了力,可由於兵不聽命,他們兩個人也無法衝鋒陷陣,自己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不得不帶兵逃跑,將武昌城拱手讓給湘軍。
沒有激烈戰鬥,雙方都沒有死傷一個著名將領,就這樣較為平穩的移交了武昌城。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特別描述的地方。
楊霈借助湘軍力量進駐武昌省城正式就任湖廣總督一職,正常情況下他不可能再兼任湖北巡撫,這一省長要職究竟由誰來接任呢?
正是:巡撫平時挺威風,現在可是賣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