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林鳳祥輕取嶽州 李開芳速占漢陽6(1 / 1)

數千個被搶了漁船而生活無著的漁民興高采烈,歡聲雷動,隨蔣太公、侯玉田來到臨資口。吃飽喝足了再幹活,僅用幾天時間就把一千多艘沉船打撈上來。不僅疏通了江麵,還給太平軍提供了交通工具。水路打通後,又有一千多隻漁船由洞庭湖前來投奔天軍,受到熱情歡迎妥善安排。

有了木船數千運輸工具足夠了,楊秀清奏請天王道:“二兄,小弟以為取嶽州宜早不宜遲。現在一切條件已成熟,應該迅速北上了。”

洪秀全點點頭道:“一切由四弟調遣。”

楊秀清將數千漁船組成了一支龐大水師,由侯玉田、蔣太公管帶,專門負責大軍的運輸工作。數萬老幼病傷及王爵一律坐船由水路北上,柴米油鹽、行李衣物等軍需也由船運。

太平軍分水陸兩路並進,當數千征帆浩浩蕩蕩橫渡洞庭湖之時,林鳳祥率一萬精銳從營田登陸,經汨羅直搗嶽州,兵鋒所向猶如摧枯拉朽。清兵望風潰逃,百姓夾道歡迎。

嶽州城內早已亂成一團,湖北提督博勒恭武、鹽法道王東魁、嶽州知府廉昌、巴陵知縣胡方榖等文武官員先自逃命而去,數千守城清兵也開了小差,無人敢擋天兵軍威。

林鳳祥陸路軍首先抵達嶽州,城內南門大開,百姓湧立街頭,迎接天軍入城。太平軍未遇絲毫抵抗就占領了嶽州城。

清兵逃跑後,城內百姓有意保護市容,城內設施未遭任何破壞。常大淳調集的火藥槍炮軍餉銀兩,全部被太平軍繳獲。

水師行駛在洞庭湖上,那寬廣的湖麵一望無邊水浪滔滔,煙波浩渺,是那些生長在深山中的太平軍老兄弟們沒有見過的。

石達開隨天王、東王、北王坐在一條船上,他望著浩浩洞庭湖浮想聯翩:“在北山裏時遇到大旱,我們客家人為了和土著人搶一點吃喝用水,不惜大打出手、拚死械鬥,以致弄得無家可歸。若是住在這洞庭湖邊,誰會為一點水而拚得傾家蕩產呢?”

洪秀全道:“常言:物以稀為貴。在這洞庭湖邊出門便是水。遇到洪澇反而成災呢!”

石達開道:“推翻滿清,天下大定之日,我們一定要在這一帶興修水利,防止洪澇。”

起義初期,最高首領之間就這樣親如兄弟隨意交談,顯示出可貴的和睦氣氛。

陸路軍控製了嶽州以後,水路大軍也隨之靠岸平安入城。由於人數太多,一部分老幼病傷仍然以船為家。

東王設軍事指揮部於嶽州府內,命令部隊張貼檄文聲討滿清,號召百姓參加天軍。

有一人,才學滿腹年近四十,姓唐名正財。原在江湖上做販木生意,手下有一支運輸船隊。天軍順利占領嶽州,唐正財覺得滿清氣數已盡,天國必然壯大。於是帶了自己的船隊加入天軍,要幹一番大事業來。

在唐正財影響之下,洞庭湖上掀起了一個參軍熱潮。幾日之內就有五千號船隻加入了太平軍水師,使太平軍水上力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