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雲山重傷難愈,捐軀在湘桂兩省交界地——蓑衣渡。南王的逝世,是太平軍起義以來最大損失。洪秀全失去了最忠實的戰友,止不住萬分悲痛,親令木營給馮雲山趕製了一副上好的棺材,打破了用綢緞裹葬的慣例。
在獅子嶺最高點,修好了南王墓地。洪秀全以無比懷念的心情,親自主持了追悼會。他沒有長篇大論,隻是帶著哽咽的聲調,重複了他四年前為馮雲山被捕而寫的一首古風,他的聲音很沉很慢:安得真兄真弟兮,共布大道於海濱!
安得同心同德兮,時同笑傲乎天真!
安得義膽忠肝兮,同安宇宙於太平!
東北西南兮,同予者何人?
雲龍風虎兮,聚會者何辰!
天道不滔兮,上帝豈無親!
始終一德兮,何日得騰身!
洪秀全念到最後,聲音完全哽咽,淚珠止不住滾落而下。這首古風是一八四八年三月,洪秀全急於營救馮雲山,憂心如焚而抒發的真情。眼下馮雲山已長眠在這裏了,的確是“始終一德”,可騰身之日已在陰間。他千辛萬苦,爬山涉水,為發展拜上帝會嘔心瀝血。現在隊伍剛剛擺脫困境,開始發展壯大,已經衝出廣西進入湖南,馬上就要去開辟新的天地,創業首領們就要去享受榮華富貴。可是,前導南王馮雲山卻長眠在湘桂兩省交界地了。想起來怎不叫人潸然淚下呢?
後來史學家曾認為在太平天國前期,洪秀全隻不過是個教主,馮雲山才是傳教人,而楊秀清和肖朝貴則是拜會的組織者。有了這些有機結合,拜上帝會才立於不敗之地。現在傳教人永別了,教主與組織者之間少了一道媒介,為以後的內訌埋下陰影,這是非常可惜的。
無論從哪方麵講,南王馮雲山的早逝,都給太平天國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天軍上下處處悲哀。雖然南王過全州時已中炮受傷,但是,若在蓑衣渡不遇大阻,能有一個平穩的行軍環境,馮雲山也許還能挺過來。哎呀呀!誰在蓑衣渡布下伏兵阻擊天軍,實在可恨!
洪秀全反複問道:“是誰在蓑衣渡布兵設陣害我南王。他是誰?他是誰?”
楊秀清答:“據各方證實,此人祖籍湖南新寧,名叫江忠源,道光舉人,曆任過浙江秀水知縣。幾年前,協助向跛子剿滅了湖南雷再浩、李沅發起義,被妖朝看中調來同我作戰。”
洪秀全急問:“他此刻逃往何處?”
楊秀清答:“從獅子嶺撤兵以後,往西北麵去退守老家新寧縣城。”
洪秀全高叫一聲道:“即刻揮師西北,踏平新寧縣城,活捉江忠源千刀萬剮給南王報仇。”
楊秀清力勸道:“不可、不可。小弟時常聽人講三國故事,劉備就是為給關公報仇意氣用事,親率大軍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虧虛,自己反倒氣死在白帝城。我軍近日連打全州、蓑衣渡兩戰,兵力物資消耗很大,不宜再打硬仗,急切需要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