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條河三人拜會 兩兄弟四處碰壁(1 / 3)

話說洪、馮二人在家寫詩述誌,傾吐抱負,冷不防背後有人偷聽,兩人嚇了一跳。轉頭一看:來人是洪秀全族弟洪仁玕。

洪秀全給他端把椅子,道:“仁玕弟,你來得正是時候,請坐,我們三兄弟好好談談。”

看看洪秀全已恢複健康,洪仁玕道:“菩薩保佑,仁坤哥轉危為安了。”

“我這次轉危為安,並非菩薩保佑,而多虧天父上帝。我在恍恍惚惚中升上天去,逗留天宮片刻。醒來後,頭腦便不迷糊了。那情景似夢非夢,至今還記憶猶新。”

“到天上走了一趟,這下可考上功名了吧!”洪仁玕願望良好。

馮雲山問:“仁坤哥,你還想去考功名麼?”

洪秀全答:“我還想去試一試,既是天意,必然要應驗的。”

洪仁玕道:“幾時去?我們也好搭伴。”

洪秀全摸摸自己的臉麵,道:“看我這模樣,沒三年兩載還敢進考場。”

三年兩載眨眼過去,瞬間已到了道光十九年。六月間,湖廣總督,飲差大臣林則徐,坐鎮廣州查禁鴉片,從英美煙販手中,繳獲鴉片兩萬多箱,在虎門海灘上全部銷毀,林則徐因此而名聲大振。有良知的中國人,提起這位民族英雄都豎起大拇指。

但時隔僅僅一年,英國派兵一萬五千人,出動軍艦大炮,悍然向“天朝大國”發起進攻,鴉片戰爭爆發了。

道光皇帝被洋槍洋炮嚇破了膽,可恥地向強盜們委屈求和。力主禁煙的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充軍新疆伊犁,慣於賣國的直隸總督琦善改任兩廣總督,飲差大臣,急馳廣州,向侵略者搖尾乞憐。

消息傳到官祿布,把個洪秀全肺都氣炸,他覺睡不好,飯吃不香。

吃飯時,洪仁發見他神色不對,問:“小弟,你近日怎麼癡癡呆呆?莫非舊病複發了?”

麵對一字不識,隻知種田的大哥,洪秀全說什麼好呢?他搖搖頭:“小弟沒病,隻是鬱悶。”

正在這時,還未成人的妹妹洪宣嬌急步跑來說:“不好了!三嫂子卷了包袱帶著侄女回娘家九關村去了,阿媽怎麼也留不住。”

洪秀全哭笑不得:“她怕我再犯病摔她呀!”

洪宣嬌問:“三哥,你不去接嫂子?”

洪秀全道:“我眼下教務繁忙,抽不開身,不必接得,出不了十天,她就會回來的。”

洪秀全恢複健康後,又回到本村裏教書,頂替他的溫秀才舍不得美妻,仍然回五馬嶺去了。妻走了近十天,洪秀全還真想她們呢?

這一日放學後,洪秀全從村塾中回到家,見到賴氏回來了,先自添了幾分歡喜。

小女兒圍著洪秀全喊爸爸,洪秀全高興地親她的小臉蛋,沉浸在天倫之樂中。

晚上,小女兒入睡了,洪秀全與賴氏還在柔情蜜意中。分別十日,更覺愛戀。洪秀全擁著她那豐滿的身軀道:“賢妻,你怎麼不辭而別?是怕我再發癲發狂麼?不會的,我那不是真病,是上帝將我接上天去,指點迷津。我日後飛黃騰達,你也享不盡榮華富貴。”

賴氏聽了這些,不由得情意綿綿,她閉上眼睛,脈脈含情,十分溫順。她感到丈夫體溫發燙、心跳猛烈,自己也被一股熱流塞住喉頭,沉浸在少有的歡娛中……她輕聲道:“我給你生個兒子。”

次日,晨光曦微,公雞報曉。賴氏醒了,她穿衣下床,看看丈夫,女兒正在熟睡,她輕手輕腳出了房門。首先打開雞籠,讓一群仔雞出來覓食,然後又到廚房裏忙開了家務。

第二年,賴氏喂的小豬仔雞,長得又肥又壯時,族長便找上門來,他一到洪家,屁股還沒坐熱便道:“各位賢侄,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啦!現如今,朝廷敗在洋人軍艦大炮下,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洋人,洋人還要索取二千一百萬銀元的戰爭賠款啊。”

洪仁發一翻白眼:“關我們屁事!”

族長道:“朝廷如今國庫空虛,無力償還,隻得給百姓增添負擔了。官府說了,如今銀元奇缺,百姓必須大力捐獻實物,以抵賠款。今年之內,每家每戶必須交肥豬一頭,雞子十隻,雞蛋二十斤。”

洪仁發道:“要是不交呢?”

族長陪笑道:“咱們鄉裏鄉親,我也唯願大家豐衣足食,少費財物。我隻不過是轉達官府意思罷了。如若不交,官府會派人來抄家,加倍處罰呀!”說完他告辭而去。

洪仁達當麵不敢說,背地裏發虛火:“官府,官府,官府還讓不讓人活。”

洪仁發唉聲歎氣:“這世道怎麼這樣黑暗,規規矩矩做個百姓也難。今天這個稅,明日那個捐;現在又來個什麼賠款。唉!苦就苦了咱們平民百姓。”

洪仁達道:“朝廷一敗就歸咱百姓遭殃。那族長動不動就用官府嚇人,要是我家有當官的,就不會這麼受欺。可惜仁坤小弟上不得考場了。”

洪秀全很不服氣:“誰說我上不了考場,這些年我一麵教書,一百苦讀,早和雲山、仁玕約好,等到開科我們就一起到省城應試去。”

道光二十三年,即公元一八四三年春天,已經三十歲的洪秀全同馮雲山、洪仁玕又來到廣州參加院試欲考秀才。

和六年前一樣,正場複試考完後等待公榜,仍有幾天空閑時間。

洪、馮三人匆匆走過雙門底大街一路朝南而行,已到了廣州城外。再坐一路馬車,赫赫有名的虎門海灘就在眼前了。

虎門銷煙時挖下的銷煙石灰池還來不及填掉,它約有足球場那麼大。這裏曾經熱鬧非凡,可是現在它孤憐憐地躺在海灘上。

洪秀全一行三人來到這裏,憑著想象他們眼前浮現出欽差大臣林則徐是怎樣指揮民眾挖池銷煙的。他們心中油然升起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

洪秀全肅然起敬道:“我平生最欽佩的朝廷大臣,莫過於林則徐,他一身正氣,為國家和民族利益,不惜個人的榮辱沉浮。他的所作所為是我們民族的希望。”

馮雲山道:“可惜如此德才兼備之人,竟身遭貶謫,發配邊疆。如皇上再重用他幾年,鴉片也不至於如此泛濫;洋人也不至於如此猖狂。”

洪仁玕道:“但願皇上消除心中迷霧,重新起用人才。”

他們遙望虎門炮台,那裏至今還殘留著戰爭的痕跡。炮台附近的大樹,有的攔腰炸斷,樹樁倔強地立在原地,樁頭參差不齊給人以傷痕累累之感。

虎門炮台背靠高山,麵對大海,居高臨下,完全占有地理優勢。洪秀全不由感慨萬端:“虎門炮台雄居廣州城外,如一隻老虎扼守在廣州海口。提督關天培英勇善戰,率四百多名精兵堅守陣地,左右又有泥城,四方兩炮台遙相呼應,照理是完全能擊退五十六艘洋人船隻的。可是……天意呀,天意!”

馮雲山十分憤慨:“什麼天意?可恨泥域,四方兩炮台的守軍貪生怕死,膽小如鼠,聽到炮響先自棄陣脫逃;致使關天培孤立無援,虎門四百多名壯士浴血奮戰,全部壯烈陣亡。”

洪仁玕同樣憤慨道:“洋人從海上僅以一萬五千人,便攻破了朝廷三萬多人的防線。足見朝廷養兵雖多而實無戰鬥力。國勢衰落,民風不振,軍無鬥誌,朝廷岌岌可危啊!”洪秀全道:“林則徐大人倒有先見之明,事先就知道朝廷火力不如英軍,已從美國、葡萄牙購進了三百多門大炮,火力足能與洋人對抗了。可是,朝廷愛將、旗人奕山臨陣指揮失靈,敵我雙方同時派兵偷襲,英軍趁黑夜偷偷摸上了虎門海灘。同時奕山派出的官兵在海上將無數民船當作英軍艦隻燒了,還自以為勝利。待英軍就近發起攻擊時,我軍已措手不及了,敗得冤枉,豈非天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