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醉裏吳音相媚好 39,稱帝(大結局)(1 / 2)

而謙親王那頭,老爺子已經低聲的將皇帝的心意向外孫女說了下,詢問她的意見。

皇帝居然想假死隱居,這讓程沅珈也覺得非常意外。不過想想他最近一直當甩手掌櫃,將政務都丟給自己的相公,也有點明白他的想法。

“也不是不行,但有一點必須向他說清楚,一旦進入那個地方,就再也不能回來了。哪怕再想念這裏的一切,也不能挽回。”程沅珈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把醜話說在前麵。

皇帝不同於謙王,謙王隻是辭官退隱,向外界的說法是他回自己的封地上養老了。但皇帝可沒有這麼好糊弄的,一個不好,就是一場禍事。所以謙王還能偶爾出來逛逛,但皇帝是再也不能出現在任何人的麵前了。

謙王見父子倆說得也差不多了,在皇帝耳邊低聲嘀咕了幾句,皇帝聞言堅定的點著頭,看起來他真是下定決心了。

這時候敦王疑惑的目光飄向程沅珈,卻見後者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端端正正的坐著,不由好笑。這小妮子在家裏不是靠著就是躺著,除了泡茶的時候,從來不見她坐得這麼端正過。

皇帝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這裏也沒有外人,四人就開始商量讓皇帝脫身的方法,最簡單就是病死,由程沅珈動手,讓皇帝“暴病而亡”,然後用一具其他人的屍身,來個金蟬脫殼,代替皇帝下葬入皇陵,而皇帝在被替代的時候,就直接進入九星戒內。

直到這時候,皇帝才知道,原來謙王所謂的世外隱居之地,居然是程沅珈隨身的一個特殊空間。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那個地方的向往。

臨走的時候,程沅珈留下一顆藥丸,這藥丸的功能是能讓皇帝的“病情”忽然加重,不過並不會讓他有多難受,這時候表麵現象罷了。至於皇帝之前被她施了法術而毀壞的健康,隻要進到九星戒內,被裏麵的靈氣一番調養,自然能恢複過來。

三天後,下了一場不小的春雨,皇帝因為貪戀雨景而受寒,忽然昏迷不醒,禦醫們束手無策。後來雖然皇帝醒了過來,但身體卻是徹底的垮了,藥石無效。

纏綿病榻半個月後,春寒還沒完全散去,皇帝沒有等到春暖花開,就駕崩了。

當天晚上,在臨時搭建的靈棚裏,敦王帶著其他皇子在外麵守孝。雖然皇帝並沒有確立皇儲,但在臨終前還是留下遺詔,傳位於皇七子魏亦濠。其實就算他什麼都不說,這皇位也不會被其他人占去,就算有這個想法也沒這個實力。

程沅珈本與敦王一起在靈前,但敦王心疼妻子,讓她去邊上休息了。這場喪事,最了解內幕的就是這兩個人了,要不是必須得走這個場麵,還真沒這個心思在這裏耗著。見守靈的那些皇子都有點昏昏欲睡,從偏廳出來的程沅珈向敦王打了個眼色,悄悄的消失了。

也就是在這夜,真正的皇帝已經從棺材裏轉移到了九星戒裏,而留在棺材裏的隻是一個程沅珈從亂葬崗裏撿來的屍身,用法術幻化成了皇帝的樣子罷了。不管這人是誰,反正他是賺了,能代皇帝葬到皇陵裏去,估計就算投胎也能投個好人家了。

對於皇帝的逝去,最傷心的當屬被蒙在鼓裏的太後了。太後雖然不是皇帝的親生母親,但好歹是她親手養大的,而且皇帝對太後也算是非常孝順的,即使當初因為程沅珈的婚事,兩母子鬧得有點僵,但在皇帝給程沅珈賜婚後,母子倆很快就和解了。如今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太後一下子衰老了下來,看得程沅珈心疼不已,於是找了個機會,偷偷將皇帝真正的下落告訴了她。不過她當然不會告訴太後皇帝是到她手指頭上逍遙去了,隻是說皇帝已經厭倦了當皇帝的生活,讓她幫忙以假死脫身,其實是去外麵遊山玩水,再找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隱居。隻是這件事情非同小可,萬萬不可泄露出去,否則對皇帝的安全就非常不利了。

太後相信了程沅珈的說法,因為程沅珈拿出了皇帝之前給太後留下的一封信,裏麵的內容也大致和程沅珈說的一致。對自己養子這個不負責任的皇帝,太後也無語了,隻是依然裝著悲戚的樣子,但心中也不那麼傷心了。

國喪之後,新帝登基,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封程沅珈為後,立魏允爍為太子,同時大赦天下。登基三天後,舉行了不亞於登基儀式的封後大典。同時,下了一道聖旨,將養母蕭賢妃封為太後,並尊原程太後為太皇太後。

從敦王府搬到皇宮,程沅珈幾乎什麼都沒帶,反正王府裏對她有用的東西早就被她收了起來,其餘的那些東西在一般人眼裏的確值幾個錢,但在她眼裏,和垃圾沒什麼區別,放著還嫌占地方。

新帝入住皇宮後,原來的宮殿還是留給先帝的那些先皇的妃嬪們居住,一點都沒要她們挪地方的意思。要知道一般新帝入宮,就會把先帝的妃嬪都遷往固定的幾個宮殿去住,留出那些富麗堂皇的宮殿,給自己的後宮女子居住。就算現在新帝的後宮總共隻有皇後一人,也不能保證永遠就隻有她一個。但新帝卻親自下了旨意,讓她們安心居住在自己的殿室內,隻要不想走,就可以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