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跳下校車,百無聊賴的踢起麵前路上的一塊石頭,又一天結束了,他背著書包,慢慢走回家。
王傑是三年前,跟隨舅舅來到美國的,舅舅在八零年代末,毅然放棄所有,奔赴美國,從頭開始打拚,站穩腳跟後,過年回家探親,看見自己一個人在那安靜看書的王傑,於是舅舅對他唯一的姐姐說:“我看小傑這孩子是個讀書的料,不如交給我,帶出去看看。”於是,王傑就在93年,開啟了自己的留學生涯。
現在一家人住在洛杉磯聖莫妮卡區一棟公寓,依靠舅舅舅媽一起開一家中餐館生活,樓下就是餐館,人住在樓上,當初為了選擇這一處治安相對好一些,客流量多一些的地方,舅舅看著地產經紀拿來的小冊子,研究了好久,才決定好的。
洛杉磯市區幾年前,還爆發過暴動,因此也不算太平,所以哪怕手頭的資金很不富裕,也選了這一處靠近奧林匹克大街的地方,在舅舅舅媽夫婦考慮的第一因素裏,這裏的公立學校勉強還算不亂,雖然房子租金和稅費高一些,也可以忍耐。
舅舅舅媽有一個兒子,今年剛五歲,還不到上學的年紀,不過還算聽話,每天呆在餐館自己玩耍。王傑的留學生涯,並沒有發生日常所見的各種故事,舅舅舅媽都是很簡單本分的人,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過去。
每天下午,王傑放學後,學不來其他同學參加各種社團學習班的“課餘活動”,而是趕忙回到家中幫忙,餐館晚上總是很忙,而小店為了節約開支,因此忙裏忙外的隻有舅舅舅媽兩個人,白天還好,晚飯這頓總是最忙的。
這裏的位置雖然不是那些貴的要死的高昂社區,但黑人、南美人等“高危”人群不多,華裔占了30%,治安也說的上湊合。
這家餐館的客戶定位就是以附近居民為主,少量遊客為輔,總的來說,每天晚上八點前,就可以打烊休息了,靠著還算地道的手藝,附近居民們在回家來不及做飯,或者需要加餐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來買一頓,當然,賣的是改良後的,“美式中餐”。
忙完餐館的事情,他和舅舅說了幾句學校的事情,就開始上樓學習去了,他今年已經在讀九年級,馬上就要暑假了,是時候開始準備sat的考試,作為一個華裔,很多人都說什麼,拿不到A就是失敗,在他看來,這明顯是2貨看法,sat僅僅是報考大學的參考,拿了一堆A的“優等生”書呆子又不是沒有被大學拒絕的例子,各種華麗的,豐富的,所謂課外活動,增加報考命中率的活動,往往都是要花錢砸的,中產階級們就是靠著這種製度,保障自己的後代永遠是受教育水準高的那一波。
那是題外話。
在完成了一篇不知所謂的寫出你最喜歡的曆史人物並描述他/她的貢獻的小論文,又把該做的預習完成,還有兩個月考試,最近他總是這樣學到12點鍾,期間舅媽隻是拿來少量的牛奶作為夜宵補充,已經早就休息了,畢竟明早就要起得很早去菜市場進貨。
如果說來到了美國後,生活習慣上最大的改變,就是每晚結束了學習後,他習慣去泡個澡再睡覺,正好家中的浴室方便的很,他一般是洗完澡後,就直接上床睡覺。
看著浴室裏的鏡子,王傑整理了一下頭發,他今年已經滿15歲,身高身形還算勻稱,眼睛大大的,深黑色,眉毛不粗不細,臉就是很普通人的臉,不過這雙眼睛還算有神。
拿起牙膏和牙刷,他開始刷牙,鏡子有些髒,他用手蹭了一下,卻把鏡子整個弄歪了,刷完牙後,他先把鏡子摘了下來,擦拭一下,然後準備重新掛好,但鏡子後麵原本的牆壁上,卻發現了一個空洞,那是一塊磚被挖走後,留下的空間。
這房子被租下不過幾年,租下後也沒有進行過裝修,買了必要的家具後就開始居住,王傑印象中鏡子是租房前,就已經掛在這裏了,他好奇心下,看了看裏麵,有一個小鐵盒子,他把鐵盒拿出來,然後掛好鏡子,盒子上積累了好多的塵土,拿一張衛生紙擦幹淨後。擦了擦身上的水,他回到臥室,仔細查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