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霸王決(1 / 2)

公元前二〇二年,九月,秋風的哀嚎越來越讓人煩躁,肅殺之景似乎比往日來得更早。

烏江邊上,一位老者指著江麵上的木船道:“臣已將船備妥,還請大王移步。漢軍即將追逐至此,稍事遲疑,恐無退路!”

西楚霸王項羽跳下馬來,將老者的手按下,望著江東方向沉默不語。

老者在項羽的手上明顯感覺到了血液的粘稠感。那是一雙不曾戰敗的手。

老者打斷項羽的沉思,拱手道:“江東雖不及鹹陽,卻也有數十萬人,足以讓大王建國稱王。還請大王三思!”

項羽目光如炬,聽聞老者的話,臉上毫無半點遲疑。他突然轉頭,哈哈大笑,這一聲爽朗的笑,似乎連秋風也為之震顫,縮了一縮,減了囂張,呼嘯之勢驟然減弱。

”亭長不必多言。眼前之勢,是天要亡我,此乃命數。避無可避,不如不避。況且…...”

這位老者便是烏江亭長,項羽話雖未盡,他已明白項羽的難處。

項羽沉吟片刻,黯然神傷:“況且八千江東子弟隨我鞍前馬後,今日隻我一人歸還,我心中著實有愧啊!還有何顏麵去見江東父兄?”

這時,跟隨在項羽身後的騎兵中,一名身材相對瘦小的人,突然走上前來。

此人埋頭拱手相勸:“大王既言今日之困乃天之亡,而非戰之罪,眾將士看在眼裏,大王已然盡力。今日渡回江東,縱使大王不語,我等也會極力說明。江東百姓必會明白大王之處境與苦心。大王直言天亡,但大王必然也知道人定勝天啊!還請速速渡江,二十六名楚軍將士誓死為大王斷後。”

烏江亭長忙附聲:”此兵士所言極是!臣知大王不畏生死,可大王之英武就此埋葬,實屬此間遺憾。如若大王執意如此,臣等唯有痛心不已,疾首常伴呐。“

”是啊,大王。那夜的垓下之歌依然在我等耳畔回響,那個人還在等著您,難道大王忘了嗎?“

上前相勸的兵士依然一副埋頭之姿。

經此問,項羽心中一震,與心愛之人虞姬相擁而泣的那一幕,躍上心頭,讓他不願再作多想。

項羽再次大笑,笑聲中添了幾分哀涼,恰與這蕭瑟秋風相輔相成。

”把頭抬起來!讓本王看你一眼。”項羽命道。

”怪不得!你怎麼會來這裏?是虞讓你隨本王而來嗎?“項羽認出了這個兵士。

”是!“

”好!那今日該渡江的便是你了。“

”什麼?“

兵士一怔,不知所措。

”今日你與亭長同渡烏江,再會虞時,一定記得將本王的心思講給她聽。“

”可是…...”

兵士麵露難色,哽咽著沒說出話來。

項羽走到兵士麵前,低聲道:“找到她,好生照顧她。”然後在其肩膀上用手一勾,兵士踉蹌幾步,已被一股力拉到亭長跟前。

項羽牽過馬來,對亭長道:“您是長者,烏雅隨我征戰五年有餘,曾經日行千裏未露疲態。我不能將它留給漢軍,更不能殺它,今日托付於您,還請好生喂養。”

亭長知道項羽去意已決,隻是歎口氣,牽過馬來,招呼那名兵士上船。

此時,遠處傳來漢軍的馬蹄聲和呐喊聲。

眼看大敵當前,那名兵士返回岸上請命:“大王!尋得虞美人,傾其大王遺願,亦可由亭長來辦。我絕不丟下大王!既然大王執意不渡烏江,今日,我願與大王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項羽身後的二十五名將士齊聲呐喊。

項羽苦笑一聲:“罷了罷了,既然你是虞派來保護本王的,那就跟在本王身側。”

隨後轉身大喝一聲:”眾騎兵聽令!下馬迎敵,隨本王再戰一次!“

這一聲大喝,也讓疾馳而來的排頭漢軍,人馬俱驚,亂了陣腳。

此刻,亭長已經駕船載著烏雅遠去。

那名兵士跟在項羽身側,抵擋進攻,幾乎沒幫上什麼忙,項羽已獨自擊殺數百名漢軍。

之前連夜奔波,接連交戰,項羽已顯疲鈍。不知覺間,盔甲下添傷十餘處。若不是那名兵士抵擋,可能會負傷更多。然而,也可能是項羽為保護那名兵士才負了這些傷。

激鬥間,項羽一眼識見,在漢軍中晃悠的兒時玩伴,呂馬童。

他立刻衝到呂馬童身前問:”呂馬童,你還記得我嗎?“

呂馬童念及舊情不敢直視項羽,隻好轉頭背對項羽,對身旁的一名漢軍將士說:”這位,便是項王!“

兵士見狀趕忙護在項羽身前,誰知項羽對呂馬童道:“聽說,我的項上人頭價值千金,念及你我同鄉之誼,兒時之情,我就將這千金贈予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