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農村太苦 我要參軍(1 / 3)

內容提示:一年征兵兩次是否要打仗?哪多人去征兵能征得上?不想念書參軍惟一出路!差點被紅綠色盲圖譜阻路!第一次進城看見啥都想家!吃了抄手還剩一元咋回家?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國慶大閱兵,空軍機動雷達車方隊駕駛多種型號的雷達車駛過天安門。雷達部隊裝備由幕後走向台前,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在預警探測領域武器建設的新成就。

這也是空軍雷達部隊首次參加國慶大閱兵。空軍雷達部隊因任務的特殊性,長期以來一直充當幕後英雄,知之者甚少。10月1日,揭開了雷達部隊神秘的麵紗。

空軍雷達兵部隊是我國防空體係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嚴密、準確、穩定、可靠的雷達情報是實施反空襲作戰、對空警戒偵察、飛行管製的重要兵種。在祖國人煙稀少的高山之顛,人們常常能看到不停旋轉的雷達,它是監視祖國藍天的千裏眼,為祖國天空布下了天羅地網,時刻為祖國站崗放哨,向人民奉獻忠誠。

空軍雷達部隊的前身是以團為單位、以連為基層。隨著時代變遷,雷達部隊發生了翻來覆去的變化,“連”改為“站”,團整合提升為旅,裝備一年比一年先進,而駕馭這批精裝備的正是普普通通的士兵。

一個普通的雷達操縱員、油機員、報務員、記錄員、標圖員經過嚴格的訓練,日夜堅守在祖國高山、海島、戈壁、荒漠上捍衛祖國每一寸天空!崗位榮耀,責任重大,曆史賦予了空軍雷達兵保家衛國光榮使命!

而在高科技、精裝備的空軍雷達部隊背後,活躍著一群可愛的士兵!走進雷達兵生活,品味軍旅文化!跟隨士兵事故,追憶雷達兵變遷過程。

199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為冬季征兵的第一年。

這一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年內征過兩次兵的惟一一年。由於亞洲海灣戰爭正處於箭在弦上局勢,國內又一年內征兩次兵,民間謠言四起,人言嘖嘖。

“三月剛剛征過兵,冬季又要征兵,征兵就是上前線去打仗嗎?”

“不是,今年改為冬季征兵了!以前征兵鎮級武裝部門說了算,現在改在縣上了!而且體檢、政審都在縣武裝部進行。今年是第一次,兵種不錯,機不可失,趕緊報名!”

猜疑中,利好消息一下傳遍了全國各地。特別是傳到以“天下雄關”和“世界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柏群——翠雲廊”聞名天下的四川省劍閣縣。人傑地靈的劍閣縣大批適齡青年積極響應祖國號召,踴躍報名參軍!

對於靠天吃飯,又剛剛照上電燈的劍閣縣金仙鄉廣大農村青年來說,當兵、考學成了農村廣大青年惟一走出農村大山之路。“冬季征兵”消息傳到金仙鄉,對金仙鄉廣大農村青年來說,這簡直是莫大歡喜,像雪中送炭和下了一場及時雨似的振奮人心。

1990年11月25日18時正,劍閣縣金仙鄉小橋村,鄉村廣播裏定時響起了將大為的《北國之春》歌: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木蘭花開山崗上,北國之春天;啊北國之春天已來臨;城裏不知季節變換;媽媽猶在寄來包裹,送來寒衣禦嚴冬;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何時能回你懷中…

一曲嘹亮的《北國之春》歌曲後,廣播裏連續播出冬季征兵的消息。

“冬季征兵開始報名,歡迎廣大適齡青年踴躍報名參軍!”

剛滿十八歲的高軍成穿著天藍色中山服,留著三七分發型,坐在自家八十年代初建設的典型土築瓦蓋房農家院內石階上,白嫩嫩的瓜子臉上顯露了幾分憨厚。突然,聽到廣播裏傳來冬季征兵的好消息,頓時一下站了起來,喜出望外在院子裏走來走去,嘴上還嘮叨著:“明天,我要去報名參軍!”

清晨,晴空萬裏。

金仙鄉政府辦公樓前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廣大七十年代農村青年穿著天藍色中山服,擠作一團,圍在鄉武裝部門口,爭先恐後報名參軍。

金仙鄉武裝部楊部長,躺在床上聽到外麵吵吵嚷嚷,一邊急匆匆穿著冬軍服,一邊慌張張拉開辦公室門,站在辦公室看見外麵人影綽綽,擠的水泄不通,頓時束手無策,迅速爬在窗戶上,雙手抓住鋼筋護欄大聲喊道:“大家不要急,排好隊,一個一個登記,測量高度。鄉武裝部先初審再到鎮上去,最後去縣城體檢、政審!”

楊部長話音剛落,鄉武裝部門口啞默悄聲,廣大適齡青年立刻自覺地排著隊,高軍成站在長長整齊的四列縱隊中板著臉、顯得幾分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