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中國現代航海之路(2 / 3)

毛澤東又發火了。1959年,他在莫斯科與赫魯曉夫當麵交鋒:“我們的海軍交給你們吧,我們上山打遊擊。”中國的海軍當然不會交給前蘇聯,“共同艦隊”決不能搞!

於是,前蘇聯撤走了專家,撕毀了協定。對此毛澤東發出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的豪言壯語。

幾十年來,我人民海軍裝備建設的發展經曆了一個從繳獲接收、購買、轉讓製造、仿製改進到自行研製的過程,由初期從通用飛機、魚雷潛艇、魚雷快艇為主的階段,逐步走向以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大中型導彈艦艇和海上專用飛機為主的階段,今日的人民海軍已經擁有10倍於20世紀50年代的各類作戰艦艇數量,它包括海軍航空兵、各種軍艦和勤務船隻、潛艇部隊、沿海炮兵、地對艦導彈部隊和海軍陸戰隊。過去以大炮魚雷為主的作戰武器已被火箭導彈所代替。目前我水麵艦艇部隊有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艇、獵潛艇、掃雷艦、登陸艦等。

我國海軍的主要艦種導彈驅逐艦是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一種多功能的中型水麵艦種,如今已經成為人民海軍主要水麵艦種之一,馳騁在祖國的萬裏海疆。新型導彈護衛艦也是我人民海軍主要水麵艦種之一,目前可以成批量生產。近幾年,人民海軍對導彈護衛艦不斷進行改進,增裝新式現代化武器裝備,作戰性能更趨完善,使我海軍艦船裝備朝現代化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潛艇因其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和突擊威力,曆來為各國海軍所重視。

早在1954年6月,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準,從全軍挑選100多名大學生、高中生,組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支潛艇部隊。幾十年來,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斷完善潛艇部隊的裝備,使我潛艇部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目前,人民海軍除裝備有新型常規動力潛艇外,還建造了核動力潛艇。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從此,人民海軍進入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目前,潛艇數量和總噸位比初建時期增加了幾十倍。60年代以前,人民海軍潛艇活動範圍是在近海。70年代以後,隨著裝備性能的不斷改善,潛艇活動範圍逐步擴大和延伸到太平洋西部海域和西沙、南沙群島海域,成為捍衛祖國領土統一、維護海洋權益的一支重要的海上突擊力量。

人民海軍航空兵是隨著整個海軍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起來的。1950年6月8日,海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建立,同時標誌著我海軍航空兵的誕生。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海軍航空兵已由初建時的單一機種,發展成為擁有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直升機、偵察機、運輸機、水上飛機、反潛飛機、巡邏機等多機種的航空兵部隊和防空部隊,能夠擔負中、近海的防空、攻擊、掩護、偵察、搜索、救護、布雷和垂直補給等多登陸艦種任務。近年來,人民海軍航空兵在發展航程遠、攻擊力強的特種飛機方麵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國第一代攜帶空艦型導彈的轟炸機已試飛成功,將逐步成為海軍航空兵中的重要成員。

東方的蛟龍,成為太平洋西岸中國海的主人,它保衛的是300萬海洋國土和徹底擺脫了百年劫難的960萬平方千米的大陸國上。

新中國第一艘遠洋巨輪——光華號首次出海1961年4月28日,在廣州的黃埔碼頭上,一艘名叫光華號的遠洋巨輪鳴笛起航。它的一聲長鳴,奏響了中國遠洋運輸事業波瀾壯闊的新樂章。

碼頭上人山人海,歡呼雀躍,也許當時人們沒有意識到,正是這艘遠洋巨輪在此後中國的外交史、外貿史,以及中國的援外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並且為共和國未來的遠航船隊建設提供了一個艱苦創業的精神範本。

1.艱苦創業的典範光華號原本是一艘外國的報廢郵輪,名叫斯拉貝號,就是這麼一艘破舊、淘汰的輪船,還是在當年我國財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政府花了26萬英鎊買來的。這艘瘡痍滿目的舊船渾身是傷,根本動彈不了。

船上的助航儀器、通信設備等全部失靈,客房、甲板、船室多處漏水,船殼鉚釘鬆動,錨鏈鏽跡斑斑,兩台主機底座、曲軸支架上到處是裂中國海軍的反潛巡邏機紋;汽缸蓋也裂開漏水,活像一個奄奄一息的重病患者。無論無何,斯拉貝號畢竟是共和國所擁有的第一艘遠洋巨輪。

一個細節可以窺探到斯拉貝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船上曾有幾隻鉚釘鬆動漏水,就為了這件小事,周恩來總理多次讓秘書打電話過來,詢問是否修好了。總理的關懷,無疑是對全體船員的一個巨大鼓舞。

於是,一場浩繁而艱巨的修複斯拉貝號的工程打響了。

此修複工程的艱巨程度難以置信。那時,國家正麵臨著巨大經濟困難。外有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內有經濟建設的百廢待興。一美元甚至可以救活一條生命。全國人民都在節約一粒糧、一滴油、一尺布、一度電中艱難度日。因此,修船過程中的每一筆開支都得反複掐算著使用。

為了節約開支,大量的修理項目采取了自修的方式。於是,國內修船方麵的骨幹力量幾乎全部彙聚到了這裏,他們以汗水、智慧和心血為這艘共和國的遠洋巨輪注入新的生命。

船終於修好了,然而,備航物資成了難題。油料、物料、夥食更是遠航中必不可少的。於是,黨和政府在全國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層層特批,最終解決了這一難題。運送這些遠航物資的日子裏,從廣州城到黃埔港沿途呈現出一幅幅壯觀的圖畫:人們用自行車、擠公共汽車、踏三輪車的方式,人拉肩扛,長驅20多千米,將鮮魚、蛋肉送到船員手中,常常是淩晨2點出發,一直到日高三竿才趕到黃埔港。

2.“光我中華”

人們盼著的開航的日子終於確定了。這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曆史時刻,因為從這一天起,新中國將徹底終結沒有遠航船舶的曆史。

當修複一新的斯拉貝號停靠在黃埔港時,人們的目光全部定格在船體上那遒勁有力的兩個大字上——“光華”,這是一個意味雋永的船名,光華、光華,光我中華!

遠洋巨輪

那是一艘報廢的外國郵船,已經退出了曆史航運舞台;現在,它又亮麗轉身,展現在全國人民麵前的分明是一艘重生的嶄新船舶。這艘船猶如即將上陣的戰士,肩負起振興中華遠洋事業時代的最初使命。

3.一代中國海員的創業精神光華輪笛聲長鳴,在人們的一片歡呼聲中昂然衝向大海。從那天開始,光華輪在海上整整奔波了15年。在這15年中,光華號執行過13次印度尼西亞接僑、3次印度接僑的外交使命,承擔過運送修造坦讚鐵路物資的援外任務,還長期肩負著沿海客運、軍工物資運輸和外援等運輸重任。

現在光華輪雖已光榮退役,但這艘船鼓舞著整整幾代中國海員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並沒有隨著光華號的退役而埋沒,相反早已深深地融入中國海洋文化的內涵之中,成為中國海洋文化最重要的基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光華號也是中華民族艱苦奮鬥、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寫照。

形態各異的船舶類型1.長江中下遊的分節頂推船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大宗散貨船的運輸已為現代化的分節頂推船隊所替代。長江船舶設計院在總結1940千瓦推船營運實效的基礎上,設計了新型推船。用中速豪華郵輪柴油機加裝減速齒輪箱以提高推進效率,采用襟翼舵並加裝倒車舵以改善船隊的操縱性,主機采用遙控自動操作。此型分節駁船也由1000噸級發展到5000噸級,品種也不斷增多。長江中下遊大型分節頂推船隊載貨量可達1.3萬噸。

2.豪華級長江遊船1981年,重慶東風造船廠和武昌船廠相繼開發了“神女”、“三峽”、“巴山”、“峨眉”、“揚子江”等多型豪華級長江旅遊船,對開發長江旅遊資源起到積極作用。巴山號、峨眉號旅遊船采用快速的雙尾船型,其中峨眉號船長79米,設計標準客艙69間,載客138人。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長江豪華旅遊船建造方興未艾,相繼有多艘投入營運,它們分別是“西陵”、“隆中”、“長江之星”、“揚子江樂園”、“神州”、“長江明珠”、“長江公主”等。

由長江船舶設計院設計,青山船廠製造的藍鯨號也是其中之一。

該船除有完善的餐飲、娛樂設施以外,還設有具有五種同聲傳譯的國際會議廳和國際通信設施。

3.雙尾型客貨輪船1987年,長江船舶設計院設計的江漢57號,采用雙尾型的客貨輪,實船試航證明,與原型船相比,在相同的功率下航速可由27千米/

小時提高到31千米/小時,若維持27千米/小時的航速不變,則可節省功率25%以上。

江申115號和江漢132號等長江客貨輪船都采用了雙尾船型,此種船體型線的采用已成為我國第三代長江客貨船舶型的重要特征。

4.中國第一艘大型出口運輸船——長城號第一艘出口船舶是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的2.7萬噸遠洋散裝貨船長城號,由中國香港聯成輪船公司訂貨,該船於1982年1月在大連造船廠造成。這是我國第一艘大型出口運輸船,也是我國船舶史上第一次按國際規範和標準設計和建造的萬噸級以上的船舶,開創了我國船舶工業的新紀元。

長城號總長197.45米,型寬23長江豪華旅遊船米,可以到達和停靠90%以上的國際散裝碼頭、煤碼頭和散糧碼頭,經濟性、實用性都非常好,深得國際航運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