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邊緣的一所兩居公寓裏。
主臥室被改造成經理室,擺著一張從香河家具城購買的廉價老板台、一套人造革的黑皮沙發。古人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曰:屋不在好,有單就行。
可是,單在哪裏呢?我煩躁地點著一支煙,走到窗前。
遠處,國貿大廈周圍高樓林立,玻璃幕牆折射出的陽光交織輝映,還有好多塔吊立在未完工的寫字樓上,北京的“曼哈頓”雨後春筍般瘋長。
我愉快地想到了一個笑話:什麼是CBD?就是ChinaBeijingDaBeiYao(中國北京大北窯)的縮寫,太有才了。
該死的“非典”終於消停了,電視裏每日還在重複著“新增病例0”的嘮叨,已經進入了夏季的七月,可能這種病毒也怕熱吧。鬼知道呢,不過人們總算敢出門了,一切逐漸又回到正常軌道上來。
半個月前,我原來任職的K公司發生了劇變,軟件事業部總經理張文強樹起了大旗,單幹了。
他是廣東人,32歲,從事開發多年,技術知識淵博,人送外號“IT百科全書”。他在外麵有自己的公司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也是很常見的事,隻要不影響公司利益,一般董事會就當不知道。
其實,不走點私單是不可能的,越是大公司這種現象越普遍,公司吃肉,自己喝點湯,幾乎成了潛規則,權力代表金錢,官商兩界都適用。
近一年,張文強的動作大了起來,年初就有傳言說,屬於他老根據地的華南大區,有幾個十幾萬的項目直接用了他公司開發的產品。如果屬實那性質就變了,用自己公司當個殼走走帳,吃點差價,充其量算“違紀”,開發同類型產品和任職公司產生競爭,那就算“違法”。
看來,K公司枝幹上嫁接的這棵小苗已經長大了。
“非典”折騰了半年,公司業績受到了很大影響,完成年度任務幾乎沒有可能,作為軟件事業部總經理的張文強,很清楚這一點。
01年底我進入公司的時候,他剛從事業部副總經理兼華南大區經理的位置上扶了正。此後,他走馬換將,在各大區安排了一些跟隨他多年的兄弟,完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部署。
02年的業績是突出的,張文強憑借豐富淵博的知識、口若懸河的演講、身先士卒的鬥誌,拿下多個大項目,威望雀起,頗有《雍正王朝》裏的大將軍王年庚堯平西歸來的豪氣。
豪氣裏也帶有傲氣。董事會對內部“張氏集團”的警惕與日俱增。
任何企業都有政治鬥爭,K公司也不例外,張文強的反對者在積極地搜集證據,蠢蠢欲動。
K公司從事教育軟件開發,經過幾年的發展,位列行業前三甲。創始者出身於北師大,最早進入公司的多是有教育背景的人員,被稱為“學院派”。
後來W集團看中K公司的前景,出資收購為子公司。張文強是W集團派到K公司的,資方控製一切,所以“根很硬”。但張文強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的,搞技術出身的人往往不善於表達,內向居多,他恰恰相反,表達能力非常強,性格張揚。他招納銷售人員的標準不是懂多少教育,要能衝能殺。他們被稱為“實力派”。
兩派在競爭中互不認可,勾心鬥角,逐漸形成南北分治的格局。
畢竟商場不是講台,與豺狼爭食,不管來文的來武的,拿下單才是硬道理。最終,實力派戰勝了學院派,掌握了整個銷售體係。而學院派的老人們逐漸退到“產業研究”領域了,去學校做做調研,確實比較適合他們。
張文強的日益囂張讓退出銷售舞台的學院派感到東山再起的機會到了,內部關於他的說法愈演愈烈,董事會也有了調查的動作,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我畢業於北師大,又幹了兩年中學教師,辭職應聘到了K公司,按出身該劃入“學院派”。一開始被分到產品部當講師,就是“售前產品講解”和“售後產品培訓”。老師的功底還是用得上的,備了幾天課,就到處講去了。
當了多年書生,對銷售沒有一點概念,甚至覺得遙不可及,跟著銷售們出去打單,我就是那個“吆喝”的,講完了就沒我事了,有飯局就沾點光。耳濡目染,慢慢的銷售這個職業就逐漸明朗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