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楔子:“一個是佛祖拈花一笑散落的花瓣,一個是得佛祖點化的幽境之泉泉眼,本都是深具佛緣之人,化作曼舞花待參透佛道便可榮登雷音寺萬佛台,偏也逃不過這人世間的情愛,何苦來哉!我佛慈悲,希望花兒也心懷情意,也不枉空墨你一番執著。”

自始皇帝建國以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勢顯露,曆經半個世紀,當今九州大陸,已呈六國分立之勢------北邊草原地帶翼國盤踞,中部渥奚族建立了北祿國,南麵則是崇尚和平的寧國,與翼國、北祿相交的蓬蘭位於大陸東北麵,而方諸山以北屬極寒之地,屬於三不管地帶,最西麵是斕池國,西南麵則是斕池和寧國共同的鄰國胡夏。大陸上,由翼國西南麵的女幾山和蓬蘭東北的方諸山發源的庶河、撚河在北祿國東麵的國都延嘉附近彙集流入大海,而橫跨了斕池、胡夏、寧三國的齊雲山腳下則發源了流經整個寧國的安江。

第一章

北祿皇宮

北祿皇城位於延嘉城中心,皇城分為南北兩宮,前朝北裕年間,皇城以南宮為主,北宮為輔。北宮位於延嘉城中心北部偏西,南宮位於延嘉城中心南部偏東位置,南北兩宮相距七裏,由複道相連。北裕年間,皇城注重修建南宮,整個政治文化中心以南宮為主。自古以來,皇城中的宮殿都以中軸線上的最為宏偉壯麗。

南宮依平地突起而建,被百姓稱為“西崗”。中軸線上依次是卻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平朔殿,中軸線兩側各有兩排宮殿,有宮殿四十餘座。東南西北為蒼龍門、朱雀門、白虎門、玄武門,四周由東南西北四條大街所圍。南北相距2.6裏,東西相距2裏。

自前朝覆滅之後,因為北宮靠近太倉、武庫、濯龍園,是以北祿掌權者下令擴建北宮,皇城的整個政治文化中心由南宮轉至北宮。北宮高出附近四米,被稱之為“金鑾殿”。北宮中軸線上宮殿依次為溫鈁殿、安福殿、合歡殿、德陽殿、宣明殿、平洪殿。兩側也有兩排宮殿,共計二十餘座,房屋九千多間。經北祿皇朝擴建,北宮整體看來要比南宮宏偉得多,由百官朝賀的雲梯而上,兩側各有十四根華表石柱,取天際二十八星宿之意。接下來的各個宮殿門口都安放有兩隻石獅,殿前是“門海”又稱吉祥缸,用於防火之用,在冬天,為使缸中的水不結冰,在缸底會架起柴火,直到天氣回暖方才撤掉。在皇帝上朝的平洪殿右前方還安放有日晷,謹醒朝臣。在整個北宮前方左右兩側還設有太廟和社稷壇------太廟在左,社稷壇在右。

北祿明元帝安陵嗣十七歲即位,改革稅製,勵精圖治,政局清明,都城延嘉更是呈現出一派其樂融融之象。時值北祿明元帝十六年,安陵嗣下詔立十一歲的皇長子安陵冥燁為儲君,賜居麟德宮;封其母德妃爾東玉香為皇後,賜居翊坤宮。

辰時一刻,麟德宮,進門的榻上,右邊坐的自然是太子安陵冥燁,左邊坐著的則是安陵冥燁的伴讀、白馬公伯宏之子伯淵。本來安陵冥燁這是性子是極冷淡的,就算對他的母後爾東玉香亦是如此,但是自六歲伯淵當上他的伴讀之後,不知怎的,彼此就成了好哥們兒。

安陵冥燁專注的看著手裏的兵書,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伯淵講宮外的趣事,思緒不禁回到了五年前和伯淵最初相遇的那個夏天,眼前突然跳出真道那張欠扁的笑臉。

五年前,在冥燁和伯淵成為好友不久,也不知怎麼消息傳到了真道耳朵裏,後來又給真道遇到了一起的伯淵和安陵冥燁,還被調侃了一番:“皇子殿下,這就是你心上人啊,長得可真俊,哈哈。”

伯淵有些臉紅,冥燁直接黑了臉拉著伯淵走人了,無視身後真道的大笑聲。

看著冥燁突然皺起的眉頭,伯淵掰開冥燁手裏的書“誒!佛狸,你有在聽我說麼?你是不是不想去啊!”

“啊?什麼?”被伯淵的聲音拉回現實。

“哎,搞了半天你沒在聽我講什麼啊。”

“抱歉,你剛剛說什麼了?”冥燁放下手中的書問道。

“啊,就是下月十二鄰蘭郡的無遮大會啊,你要和我一起去麼?”

“怎麼突然提到這個?”

“那可是十二年一次才子雲集的盛會啊,錯過就太可惜了……”

“無遮大會?”

“你沒聽過?”看冥燁沉默,伯淵也就自顧自地開始說了:“無遮大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