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非學問
昨天,我在博客中發文 《 不會見薩科齊,這有點小兒科 》,稱大國政治要有大國的氣象、大國的包容,又稱,將會見美日俄領導人、不會見薩科齊諸新聞對比式地彙集一起,不隻是政治的愚笨,還是媒體的無知。我知道,這樣的立論並不全麵,有些偏頗。第一,外交行事自有外交的方法和策略,見與不見,會見的時間、地點甚至先後次序等,都應在外交的考量範圍之內,無可厚非;第二,媒體抓新聞,其眼力當微及毫末,大國領導的見麵範圍,當屬他們觀察和報導的內容。
有此合理性的觀照在先,這篇文章是寫,還是不寫?深思之後,還是要寫。第一,新浪將會見美日俄領導、不會見薩科齊、南非不邀達賴、台灣拒絕達賴訪問四條新聞都放在首頁,突出其新聞地位,有特別的議論價值;第二,主要的是,會見誰不會見誰的相關報導,誘導人們產生的是一種中華帝國的錯誤思考,清末的錯誤延續至今;第三,從政治而言,利害的權衡為外交的唯一思考,包容不足,道義不夠,此為中國國內政治向國際外交領域的延伸,傳統思維向現實世界的延展,有加以議論與相對議論進行平衡的必要。
兩相權衡,寫的必要大於不寫的猶豫,寫的意義大於不寫的意義,於是便寫了出來。
文章發出之後,受到網友的普遍讚同。但如事先之所料,也有個別網友,其中一位是南京某大學講師,表示不同意見。在所有的不同意見中這位先生的觀點最具代表意義。他留言道:
今天BBC的標題是“中國封閉王丹的博客”“中國執行死刑數字仍居全球之首”。這就是媒體的成熟、政治的聰明嗎?
其實每個媒體都是一樣的,你們含沙射影地整天罵,這次找到新浪墊背,還自鳴得意,不惡心嗎?
我略作答複後,他又跟帖道:
你扯得好遠啊……感覺你好脆弱……
你有空看看 《 明朝那些事兒 》 啥的,冤獄啥的其實都是各方利益糾結的產物。就這麼回事!
通過跟帖,我們之間還有其他一些對話,他回複意見的要點,應能包含在上述兩條裏。在他的思想中,上述兩條的深切內涵應是這樣的:曆史如此,故現實如此是合理的;域外如此,故國內如此是合理的。一切皆合理,那就沒有改變的必要了。激憤是一種脆弱、不理智的表現,想通了問題,就不激憤了。我們應當平靜地麵對我們所麵對的,不要激切地求其改變。
老實說,我對這位講師先生並無惡感,但從與他的這些對話中讀出了中國曆史上通常儒者的聰明: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中國的曆史延入中國的今天,中國傳統儒者的聰明結合今天的時代,在中國新生的知識群中產生了新的特點:中國傳統的儒者,隻知中國,不知西國,隻知文學,不識機械和自然;今天中國的知識分子,不但讀點中國曆史,也略知世界各國,不但通文學、政治,亦粗知經濟、機械、自然。知識和見識雖然不同,但曆史與現實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在這一點上卻是相通的:安坐於知識的快活椅上,泰然於各種事物的矛盾變化、衝突、激撞,以知識的闡釋而視一切為自然如此,也就避免了促其前進所必然帶來的焦灼、痛苦和犧牲。
要言之,對於中國現實的不足,這樣一班人物認為:西方也是這樣的,罵我們的媒體和政府幹嗎?對於眼前的黑暗:看看曆史,“冤獄啥的其實都是各方利益糾結的產物”。滿足於理解,而不求於改變,理解是知識的目的,知識的終點,知識是處於現實矛盾糾結中的自我修身養性方法,而不是用於改造客觀世界的工具。
講師先生所表現的,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普遍,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後,中國教育所鎔造出來的知識分子的普遍。他們的知識和智力遠超過他們大多賴以出身的農民和工人,他們誰都知道中國未完成的改革是多麼樣的任重道遠。但在他們如此的眼光之下,知識促人前進的力量歸之於無,先人期於他們的民族未竟之業,如何去完成,何時才完成?
所以,我說:世事洞明非學問,人情練達偽文章。
2009年3月25日
二克爭骨
前按:
此篇是戰爭間隙的文學,是直接與戰爭有關的。犬儒,現實中的犬儒需要文學中的刻畫!
犬儒嗜血,忠良在磔刃下呻吟!
王大克,明之善民也,居京西花市,已累八代。大克與東市之民李小克素善,同讀詩書,皆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民。然以卑賤故,忠善之心不達帝庭,常懷明珠埋塵之悲,晨昏太息之。
崇禎二年十月,努爾哈赤犯京,督師袁崇煥自寧遠星夜馳救,力守九門。金兵懼,退歸北巢。帝怨崇煥來遲,致使國門遭釁,更疑先時寧遠和議,虜與崇煥勾串耳。見賊勢既緩,則咎於功臣也。
帝時年十九,無須小兒也,玩時樂蟋蟀之鬥狠,喜螳螂之斷頭。今得督師崇煥,正可借將軍之體耍一樂子耳。遂決定處死,且磔刑,下旨:先割其趾,又割其指,再其股、其胸、其首、其鼻、其眼,最後死其心 —— 曾禦千軍萬馬戰勝無數鐵騎者,卒死於命割千刀之碎碎痛者,實天下莫極之樂也。
帝所憾者,磔崇煥時,無爭搶之人,如散米於地,無群雞搶食,乃樂之不足,意之不飽也。大克之姨舅時於帝庭為宦,夜聞歎息,晨告其甥。大克聞而大喜,赴東市麵小克,皆喜極而呼:吾輩效於朝廷之時至矣。
又日四鼓,二克跪於端門之外,買於閽者,得見赴朝大臣,淚泣以忠,代轉泰和殿,帝曰大善。
崇禎三年三月十六日晨,崇煥自鎮撫司綁發西市,劊子手寸寸臠割之。大小克率南市流氓懶散者百人競搶其肉生啖之。劊子手血掌索錢,二克諸無賴投幣爭賈。臀胸臂腿皆盡,心與肺尚活,肋白髒青,呼吸呻喚若風箱耳。二克及徒皺眉為恨,壯誌饑餐,笑談渴飲,血濡齒麵。代帝嗟嗟,恨猶未盡。
至未時,肉盡,劊子手複開腔出其腸胃,群起而搶之,大小克各得一節,捋其屎,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大克複於地拾骨,以刀斧碎磔之,骨髓俱盡。止剩一首,帝命傳視九邊,二克皆為隨扈之人,罵之遍中國也。
後,二克以其忠,深得帝歡,增設官製——烏帽;賞賜其官,大克職拍馬,小克職溜須,加號曰:仇忠。隔數年,後金複犯邊,事急,崇禎已悟得割崇煥之肉,等不得兒時之磔螳螂、碎蟋蟀也。悔之已晚,傳旨取命二克,鐵棍燒紅,捅屁眼,自口出,二克命盡。死時猶呼:“萬歲,萬萬歲!”
我們血液中的太監因子
前按:
深長的思考,悲哀的現實文章。
如果清除一棵惡樹,也像拔除一根電線杆子那樣簡單,我們從曆史的土地上清除一種植根千年的製度、習俗,也就容易得多了。
閹宦製度取消了,閹宦文化的影響,如草木籠地,如空氣盈滿天空!
“文革”如何產生?
如果失掉了太監,中國曆史的圖案必不是這樣的,將失去它的濃重的沉鬱之色,如法國,或如美國,明亮的色彩跳躍著,單純的線條活潑地直刺著或幽默地曲折著,敞朗地笑著,坦蕩地毫無隱私著。
如果失了太監,中國的舞台上也必少了那種陰鷙的聲音,因而少了那種頗具意味的奸雄的聲音,無恥侫官的聲音;王皇的聲音也將變化,少了一班失了性的奴才作比,便少了幾分狂妄和放肆,無所忌憚的驕傲和自豪,生殺予奪也將變化,因為在他們的周邊,他們不是唯一的男人,會有別的男人掣肘,而不是隻有一些人卑下身來承接他們無恥的淫威。
民國肇造,中國廢除了太監製度,但這種製度的影響完全消除了嗎?太監的心理、太監的行為方式不存在了嗎?我以為,沒有。太監製度廢除了,這種製度的影響繼續存在,太監心理、太監行為方式日日可見,處處可見,浸洇著我們的生活。
現代的中國人都嘲笑那種製度,卻沒有認真地在深思熟慮之後去批判那種製度的影響。如果清除一棵惡樹,也像拔除一根電線杆子那樣簡單,我們從曆史的土地上清除一種植根千年的製度、習俗,也就容易得多了。
如果單單地禁止割蛋,否定“宮”與“閹”的合法性,單單地不允許特權者在他的家庭裏使用“守衛床鋪的人”,便真的消滅了太監心理和太監行為方式,那麼,唐甄在 《 潛書 》 中所描繪的“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麵,聽之不似人聲,察之不近人情”的太監現象,在近百年中,特別是在近六十餘年中,便不會那樣頻繁地呈於我們的生活,汙染我們的眼睛,肮髒我們的心靈,踐蹂我們的國土了。
太監製度、太監心理、太監行為方式對中國人的影響,與孔孟之書對中國的影響並長,與水滸、三國文化同樣普遍。子貢、萬章不在,張飛、武鬆不存,他們的影響化入人間。同樣,張讓、劉謹、魏忠賢、李蓮英不在,他們的影像、聲息、行為動作思維的方式仍然熏蒸著社會。
我說閹宦製度廢除以後,太監現象仍廣泛地存在於中國社會,你不要僅僅理解為隻存在於中國的下層社會、中層社會,更不要僅僅理解為存在於普通的社會生活,而不存在於高層級的,甚至更高層級、至高層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或者,我說閹宦製度廢除以後,太監現象仍廣泛地存在於中國社會,你也不要僅僅理解為它隻存在於至高層級的、較高層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而不存在於中國的中層社會生活、下層社會生活……
閹宦製度廢除以後,太監現象充斥於中國,如草木籠地,如空氣盈滿天空,我們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生活在它的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氛圍當中。我們的思維受它影響,我們的行動受它影響,我們的努力結果受它影響。
我談的問題一下子你可能認為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如果你正確地理解它,從小的方麵說,你日日所見的因循敷衍的生活、毫無廉恥的逢迎、陰狠歹毒的背後一刀;從大的方麵說,中國三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兩年以前重慶唱紅打黑的發生,你便理解個八九不離十了。
在我們曾經不久的曆史上,一個人或四五個人肆虐中國,怪魔怪也怪魔怪周邊環繞的“太監”。這些太監又有這片國土上大大小小的“太監”們支撐,中國的國民們又是容得下這類太監們的水分和土壤,於是一夫獨是天下,四人囂亂中華。
林彪手不離語錄,口不離萬歲,有人說他是太監。我說,至少他是在學習太監,看到太監在曆史上、現實中的好處,效太監的樣子辦。而另一個人,儒雅外表,看似忠節,經曆史的雕刀一剖,閹疾更深。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拍馬溜須,見到的諾諾唯是,見到的到處搭順風船,這都是魏忠賢、李蓮英們留給中國今日的影響。
太監也是翻臉不認人的,林彪不是要搞五七一工程紀要嗎?王立軍翻了臉,不是逃到美國使館去了嗎?
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常防小人,因為那些唯唯諾諾的人們會從背後突然掏出最致命的一刀。
太監,也稱宦官、公公、寺人、閹人、內官、內侍、中官、中涓、內豎、中貴人,指古代宮廷中替皇室服務並閹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當然,中國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查詢世界曆史,太監並非中華所獨有,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文明古國都有太監,但對於該國發展的曆史,其影響均不像中國這樣大,以至於學者們說“宦官時代的結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
談太監問題,必涉及哲學範疇的對立與轉化——奴才與悍賊的對立與轉化。英文中太監 ( Eunuch ) 一字是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中外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地位是極其低賤卑微的。但轉眼一變,他們卻又是趙高、張讓、李輔國、童貫、王振、劉瑾、魏忠賢、李蓮英者流。分析這種兩麵性轉化的原因,可以王夫之在 《 沿書引義·舜典四 》 中的一段議論說明之。
王夫之說:“宮刑施之,絕人生理,老無所養,死無與殯。無罪之鬼,無人除墓草而奠懷焉。故宮者,均於大辟也。且宮刑之後,二氣時乖,肢體外痿,性情內琢。故閹腐之子,豹聲陰鷙,安忍無親。且刑人並齒於天地之間,人道絕而發已凋、音已雌矣,何懼乎其不冒死而求逞於一朝?而又美其名曰,姑且憐其無用,引而置之官府之間,不知埋下禍根深矣。宦寺之惡,甚於士人,隻因其無廉隅之惜,子孫之慮耳,故憫不怕死,何況乎其以淫而在傍君主之側耳。”王夫之是說,太監生理的絕望而導致心理的絕望,心理的絕望而導致其行為無格的限製!
至於中國曆史上,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內的近現代曆史,那些未閹未割的人也有著某種太監的心理和太監的行為方式,其心理和行為方式產生的機製和原因,分析起來比那些典型的太監更為複雜。筆者粗而要之曰:榜樣力量在產生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太監既然作為一個群體存在於社會曆史,它必然地對人群發生作用,一種卑躬屈膝以求利益或以求苟存,特殊情況下以求一逞的凶險梟利便由之發作了。
中國文化的改造,五四以來的前人們談了很多,唯沒有談太監文化的鏟除;中國民性的改造,談了很多,唯沒有談到太監性格的改造!
我們的血液中確實存在些曆史遺留的太監的因子!
2013年9月1日
近事答問
前按:
本文有一些對比的應用:關於一些反自由主義者嘲諷民主、嘲諷自由。冷答:朝鮮還嘲諷中國呢?自由中的中國還曾經羨慕屠刀呢?
將自己的認識說到極端荒謬,以表達某種引起感覺的東西一定是錯了,是作者本篇文章所用的方法之一。不能稱之為反諷,但與反諷所賴以成立的原因大致相似。瑞恰茲認為,反諷的效果來自於“對立物的均衡”;均衡被破壞,產生極大的反識作用。從一些人身上,作者感到知識是卑劣的,知識顯然不卑劣,那一定是人使用知識的時候卑劣了。
網友:冷眼向洋先生近期似乎有些沉寂,這是為什麼?
冷答:對世界的思考與觀察需要沉寂、冷靜。世界金融危機之後,所謂的“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甚囂塵上。國內看,西南一片紅火。這樣的形勢給一些反自由主義者打了氣,我看到一些人更起勁地嘲諷自由、嘲諷民主、嘲諷共同價值。在此形勢下,我退卻,至少在“雅典”園地,會更能突出他們的勝利。我願意幫助他們,配合他們!
網友:一些人為什麼嘲諷自由、嘲諷民主、嘲諷共同價值,難道這些東西真的在中國過多了嗎?
冷答:朝鮮還嘲諷中國呢?三十年代的自由中國還羨慕斯大林屠刀下的蘇聯呢?知識在起作用,知識分子在起作用。他們善於論證,階級鬥爭曾被論證為正確的,計劃經濟曾被論證為最好的經濟製度。你說的他們的“嘲諷”是一種論證,民主有弊端、自由會帶來惡果,共同價值是沒有的東西,這些都是應當摒棄的。雖然截至目前,中國人民還沒有真正地見過這些東西,或見到的很少。
網友:知識者的卑劣性是從哪裏來的?何以如此?
冷答:不知道,有時候我想:是知識本身的卑劣所致嗎?但這肯定是不對的。不過我真的想不通,一些年輕人剛剛學了點知識,剛剛開始做學問,就卑劣得那麼惟妙惟肖。例如一位後學新秀,近期經常批判一種所謂的政治觀念——“即我們認為我們能夠發現決定曆史的最後原因或者某種形式的永恒真理。世界上一切的善都將最後統一於這樣一種真理。這種觀點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曆史體係中達到了最高的頂峰,他甚至宣布了曆史的終結……”但他哪裏是在批判黑格爾,他是在批判中國少之又少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在中國雖少,但它在中國萌動的勢頭卻大,那是會動搖專製主義根基的。於是,他便運用初學的知識,搖唇鼓舌,論證起自由主義的不是來了。
從這些人身上,我確實容易錯誤地感覺到,知識是卑劣的東西。因為它能夠顛倒黑白,將草說成苗,進而鼓動人們將可憐的苗除去。
網友:哈哈,冷眼先生,你真的錯怪知識了。民主政治,現代世界,不都是知識的結果嗎?知識在中國的謬用,恐怕應從中國自身的土壤去尋覓根源。
冷答:我同意你的看法。專製培養奴仆,包含培養知識的奴仆。在這樣的真理下,中國概莫外之,而且較普遍的世界更甚。中國是韓非的故鄉,那可是比馬基雅維利早一千六百年的中國的馬基雅維利呀!
但韓非是陽剛的,中國儒的圓通、道的陰柔,化克強奴,最後的中國隻剩毫無廉恥的、柔弱無骨的楊國忠、魏忠賢了。
網友:柔弱無骨、寡廉鮮恥,是他們的特點。
冷答:“能夠發現決定曆史的最後原因或者某種形式的永恒的真理……他甚至宣布了曆史的終結”的,這哪裏是黑格爾,是一位自稱為黑格爾辯證法的後繼者的人啊!他門徒眾多,胸懷世界,要解放全世界無產階級,從而解放全人類,也隻有他才敢宣布曆史的終結啊!他用他的鬥爭理論、專製理論打倒了一切淪陷於他的主義統治之下的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在蹂躪之下掙紮百年之後,才剛剛解脫,但那蹂躪者的帽子,卻被一些知識者強加於被蹂躪者的頭上了——你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想搞曆史的終結,想被人們稱為普遍的、永恒的真理?!
真是無恥,那人本是這位年輕知識者的崇之若神的祖始爺,他祖始爺的那頂破敗不堪、聲名狼藉的帽子,他今天拿來羞辱他的祖始爺過去一直羞辱、踐踏的人!真是無恥,自由主義與自稱發現永恒真理者何幹,與宣稱自己宣布了曆史的終結者有何幹係?真是無恥!
網友:好久不見先生談話了,你還是這樣率性。
冷答:看見那些文縐縐的樣子下麵那副黴爛的軟骨頭,我就生氣。秦始皇以來,中國是個尚水的民族,骨頭裏邊缺了些火。對弱勢開刀,向強勢叫好,我真不知道這樣的知識分子是幹什麼的。高高的電視台、大麵幅的報紙叫好還不夠嗎,還要你成幫結夥的知識者叫好?
網友:你最近曾有一個著名的錯誤判斷,能談一下嗎?
冷答:確曾鬧了一個很幼稚的笑話。關於李莊律師的前途,我曾在 《 薄氏治下,李莊判決無罪的可能性不小 》 中說:“在除黑打惡上顯身手,做更大範圍的政治博弈,為其初衷;不意,除黑打惡給薄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機會 —— 李莊涉案,但在峰回路轉之後,律師雖黑卻不違犯刑法,依法脫之,還是依政治慣例縛押之 —— 中國在看著他薄熙來,中國給他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表現機會:未來的法治中國會不會在我薄氏手下做個開端,請看我重慶吧,請看我如何對待李莊吧!”當時據此分析,李莊很可能判決無罪。
這是將薄熙來當政治家看了,其實他是政客。政治家看曆史走勢,看世界潮流,看潛在民意。政客看政治時局中的利害關係,窺測的是升遷之道。
網友:但你話中也有埋伏,所以網友並未對你的判斷力表示完全的失望。
冷答:是的,在該文中我還說:“所以,從大政治入手,此次薄熙來如瞅準了苗頭,會讓李莊無罪回京。這是我對此案的基本判斷,此判斷不能兌現,則中國之走向令人堪憂!”回首看,我們不能不對中國的政治的走勢——至少,對前行速度——表示失望,集權未鬆,西陲更紅,傳統模式,固若金湯。
網友:海地地震,先生同許多自由主義的主張者一樣,也沒有著文表示哀悼和同情。臘梅鄉先生以此對普世價值論者表示嘲諷,認為,這證明了共同價值論者的虛偽。你如何看?
冷答:我們關心科學,但我們並不研究每一個星球,人類所研究的是對人類最有用的,或者最可能同人類發生關係的。中國的共同價值信仰者,所關心的也是與中國關係最為密切的事件。地震如果發生在美國與歐洲,中國共同價值論者關注的程度可能更大,因為美國、歐洲與中國進步、繁榮的關係較密。但地震發生在海地,相對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應就弱一些。朝鮮發生了事件,與阿富汗發生事件,對中國人民而言是不一樣的。朝鮮,與我有過相同的政治,朝鮮人民正經曆著中國人過去的遭遇。難道朝鮮發生某類事件後,中國人予以特別關注,瑙魯發生某類事件,中國人沒有予以同等程度的關注,就應當責難中國人是某種假惺惺嗎?臘梅鄉先生那篇文章的觀點是沒經過深思熟慮的。
臘梅鄉先生一貫為文敦厚,但這篇文章在表麵敦厚之下卻透露出某種挖苦和刻薄。曆史來看,臘梅先生的觀點是一向持中的,近期卻有冒進的傾向——左的冒進,這與本文開頭所述的思想大形勢有關。
我過去看過臘梅先生關於極左極右的分析性文章,記憶不深了,但印象是不錯的,臘梅先生當時應在主張民主主義、憲政政治的右的一邊。今天再談老話題,梅先生當另有分界了。
我一向尊重臘梅先生,希望臘梅先生繼續是帶領青年爭取中國積極進步的開明儒者!
2010年1月27日
我的文章不夠清真
前按:
再次談到人與文的關係。借品文而褒貶清濁,這是自有文( 化 ) 學史以來的批評文章所一貫遵循之的。以文觀人,以人推文,文、人互推,達到人、文互進,這向來是文化批評的正道。即使“文革”,也說“要寫革命文,先做革命人”呢!
有些時間不在“雅典”論壇比較認真地發表文章了,前作 《 近事問答 》 解釋這一問題,並發表一些對時局的看法,包含對“雅典”時局的看法。
《 近事問答 》 不但批評文章,也批評某種文章所表現的知識分子的品操、人格。借品文而褒貶清濁,這是自有文 ( 化 ) 學史以來的批評文章所一貫遵循之的。以文觀人,以人推文,文、人互推,達到人、文互進,這向來是文化批評的正道。無論曹丕的 《 典論·論文 》,還是鍾嶸的 《 詩品 》; 無論陸機的 《 文賦 》, 還是劉勰的 《 文心雕龍 》, 以至於王國維的 《 人間詞話 》,都堅守人品與文品相統一的立場。即使極不講道理的“文革”,在人與文的關係上還是循些道理的,所謂“要寫革命文,先做革命人”。但在和諧社會的今天,文化批評隻能指向文,而切勿指向人。我的 《 近事問答 》 就犯了時忌,既批評文,也附帶論了人——雖然引些原話,辟去人名,但還是被認為有人格攻擊之嫌,被置於不可推薦之列。晝夜之間,薦票十三,但始終榜上無名。夜再來,標題被推入新博列名之下,文章也就渺渺杳杳,不可聞見了。
玫瑰有刺,但它是代表性的花。如不反對這樣的自然評價,我相信我的文章也是批評文章裏最文明的文章。至少,其文明的程度超過“殺右派”的呼聲,超過破口大罵、“棍徒”成串的檄文,甚至較暗示“廉頗老邁”的諷喻文章,其文雅程度也不稍遜。
“殺右派”、罵“棍徒”以及某種實實在在的人身暗諷,都是可以容忍的,甚至可以推薦的,唯其不文明的方法符合無產階級的套路,符合大政策的方向。潑婦罵街,若為紅色之罵,那潑婦是要請進“文革”領導小組的。為社會衛生所為的最合程式的開槍——不,最合程式的小手術——卻是行不得的,因為它有違於“和諧者”規定的“和諧”的方向。
長時間不寫文章了,忘了“雅典”的規矩,我的文章不夠清真。清理筆下的腥臊,重寫合格式的文章,爭取推薦,不,爭取推薦之後榜上有名!
2010年1月28日
我處在一種無定見的狀態
前按:
本文的特點是排比的運用。排比的不但可以是句子,排比的也可以是段落。本文是段落的排比,層層“無定見”,表達了作者的重重鬱悶。
此文寫於西南正紅的時候,網絡上甚至有新的“東方紅”!
很久不寫東西了,我處在一種無定見的狀態。
無定見:道路兩旁的樓宇參差與道路兩旁並漫延於整個世界的惡一樣高,我不知道是善高一些,還是惡高一些?
無定見:曆史上的血滲透下來,彌滿了我的視角、我的呼吸,損壞了我的良心、我的純潔;現實中,我看到人肥於六零年、肥於民國,草灘上正在建造廠房,溝壑處正在鋪設鐵路。我不知道,是原諒曆史,感恩現在,還是蔑視現在,牢記曆史?
無定見:公平與正義在凡常之間並非那麼重要,人們最關注的是吃喝住行,而較多的人們也正在歌舞升平,隻有較少的人們為公平的傾斜、正義的缺失而痛苦哀號 —— 雖然,那些較多的人們在時間環境的交移中時時都有淪為少數的可能。我不知道,為多數而犧牲少數的理論是否確有它的合理之處?
無定見:追求正義是高尚的,尋求公平是值得歌頌的,然而追求正義、尋求公平卻總與累累災難密切相連。人生是短暫的,記載曆史的書是有限的,為正義而犧牲的行為,在較為多數的情況下並不記於史冊。人是苟活眼前,還是眼睛總關注於正義的天堂?
無定見:單純一些是美好的,但單純卻易於受傷。是教育孩子複雜一些,還是讓他們保持對這複雜世界的天真?
無定見:為悲愴的現實而怒吼的知識者在憤怒的呼號中漸漸老去,那悲愴的現實卻少有改變。是教育學生們堅守責任,還是放棄對現實的關注而將目光收束在個人幸福的天地內?
無定見:昨日的蟊賊今日為官,昨日的純粹的盜竊者今日卻有時間“為人民服務”,而昨日的戰士,或慘死、或在獄、或碌碌於野,反束卻了為鄰為人做點兒事情的手腳。做奉經守義、品德高尚的君子,還是自始就齷齪心靈,做男盜女娼的小人?
無定見:5·12地震時,許多信息是被封鎖的,尤其,當年那則5月9日發布於四川政府網上的 —— 阿壩州地震局平息了一場地震誤傳的事件 —— 是被長期以來予以屏蔽、刪除的。時水流逝,這則信息的被披露已不可能產生顛簸、震蕩政府的作用,政府允許安邦集團將這一情況在其 《 經濟信息 》 第3620期上報導出來了 —— 人們已不再關注地震,政府也不太可能被民眾行政追責,瀆職的執政者得以袒護,社會得以繼續地和諧。我不知道,信息應當公開,還是應當限製信息的自由流通,以保證大局的總體穩定?
很久不寫東西了,我處在一種無定見的狀態。
十分鬱悶,寫下這些無聊的話,喪自己的誌氣,讓智叟先生們嘿嘿地笑!
2010年2月26日
漢語詞典強奸刑法法典
前按:
再次使用比喻。某些不可告人者,通過對語言的解釋和歪曲,完成對刑法的解釋和歪曲。刑法在流淚,它被語言強奸了!
五月以來,鄧玉嬌案件,普天之下鬧得沸沸揚揚。明明兩個強奸賊,卻被官方袒護,還持之以理,持之有故,持之語言的考究。
黃某人要求與鄧女性交,先已被隱言為要求提供特殊服務。提供特殊服務猶嫌太顯,巴東公安第三次通告全國時,將特殊服務進而隱言為異性洗浴。於是,鄧玉嬌為何殺人便成了一個說不清的問題:你說,他們要強奸我,所以我就持小刀自衛,雖致他死,依法仍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巴東公安說,他們要求你提供的是異性洗浴服務,異性洗浴可不是性交,按字麵意思講,就是女士陪同男士洗澡,我們無法認定,拉扯推掇你陪他洗澡就是要強奸你。因而,你動刀致他死命,就是故意殺人。
全天下都看得絕對明白的事,經巴東公安這樣的語言分析,真是百口莫辯;黃德智在一邊嘻嘻竊笑,誰說我要與你性交,我不過是要與你洗澡。鄧女沒有辦法,律師沒有辦法,法學家沒有辦法。查詞典、翻辭海,找語言學家,無論如何也不能將異性洗浴服務解釋為性交。政府官員的形象得以維護,強奸暴徒得以開脫!
鄧女銜冤莫辯,她本是為了維護她的那塊最溫柔、最溫馨、最珍貴、隻能獻給最親愛的人的地方,所以才動刀殺人。轉瞬之間,卻一切都說不清了。麵對著使用了二十多年的中國語言,深恨其中竟有如此之語言陷阱,在榮辱選擇之時,在生死相較之間,陷害了我!
鄧玉嬌的退休法官爺爺是最認真的人,維護詞典權威,忠於語文教學,更相信要與政府保持一致,一次次向媒體闡明:鄧玉嬌根本沒有麵臨強奸,黃德智隻不過要與我孫女一起洗澡。原聘律師說鄧玉嬌遭遇強奸,是道德低下,不尊重事實,將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
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見了。夢幻城這樣的服務場所是幹什麼的,異性洗澡在一般情況下將會發生什麼事兒,黃花女兒與禽獸小者一起洗澡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兒,全不在考慮之列。“嫌我們老,不為我們提供服務!”“什麼上邊下邊,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我用錢砸死你,你非得為我提供服務。”—— 如此瘋狂的叫囂下,兩位施暴者究竟掩藏著什麼樣的淫邪用心,更不在考察之列。
司法大人緊緊盯著一本漢語詞典:洗浴就是洗澡,異性洗浴,就是異性陪同洗澡。我們無法閱讀出棉花見火必著,禽獸見裸體美女必奸!一本刑法法典,一本漢語詞典,鄧玉嬌被惡官強暴的同時,刑法法典也正在被漢語詞典強奸!
憤怒的網民要對漢語詞典治罪,漢語詞典萬分委屈地說:非我之罪,乃萬惡的虛偽之罪。君不見,遍我中華的洗頭城、足療屋、美容院、夢幻城,哪在洗頭,哪在足療,哪在美容,又哪在夢幻,他們都在異性洗浴啊!
是的,語言在戲弄著法律,又是什麼戲弄著語言呢!
2009年6月2日
我的卑賤我的狂歌和我的憂慮
前按:
反諷與直斥。反諷最顯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陳述的實際內涵與它表麵意義正相矛盾。從詩學角度看,如英國著名文學批評家瑞恰茲所說,反諷來自於“對立物的均衡”,表麵意義與其要表達的內涵強烈衝突,產生電光石火般的醒悟效應,啟發真理的作用由之發生。
本文以反諷入題,後起各段繼隨其哀,完成極其低抑的鋪墊之後,直斥新月:新月每天擔心得睡不著覺的“多數人暴政”緣何而生?經濟的貴族、政治的貴族加精神的貴族,少數人的優越高踞於多數人的卑賤之上,林肯、華盛頓引導則產生了民主,列寧、毛澤東引導則產生了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新月之所憂慮的,他正在有意無意地織造和製造啊!
反諷與直斥如對立的兩仞,完成情與理的壁壘森嚴的構合。
新月先生著文 《 尋找自己的路 》,讀來我的自卑之情難禁。新月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幹一切世俗的事,不同一切世俗的人打交道,看書,看書,還是看書,並且每年結交許多高貴而智慧的朋友。這是多麼高貴的生活啊,正如新月自己所說:“我承認我是一個精神貴族,傲視群眾。”可自己呢,也讀了一輩子書,卻沒養成一種高貴之氣。反而更加粗蠻、更加卑賤——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我讀書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看到群眾,那些弱勢無依的群眾。
我尊崇自然,芸芸眾生是自然所造。我對天命有一種畏懼,今天我們可能是貴族,明天呢?我的兒孫呢?所以,我不鄙睨任何不如我者 ( 唯粗鄙的或文化著的流氓除外 )。同情於他們,感動於他們,有時候為他們歌,有時候還為他們哭,雖然他們中許多是胼手胝足的不思想者。
我鄙夷自己,自己永遠做不了精神貴族。所以也很羨慕新月先生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自己的智囊團又新加入了不少新的朋友,法學家、社會學家、曆史學家等等”。
此生“隻對荒野隻對天,青風明月任我沽。狂歌囂罵當朱門,縱橫浮沉任由之”吧!
唯有一種憂慮。新月每天擔心得睡不著覺的“多數人暴政”緣何而生?經濟的貴族、政治的貴族加精神的貴族,少數人的優越高踞於多數人的卑賤之上,林肯、華盛頓引導則產生了民主,列寧、毛澤東引導則產生了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新月之所憂慮的,他正在有意無意地織造和製造啊!
2009年8月8日
學術是分陣線的
學術是分陣線的。寫了一個多月的詩,從詩的象牙塔裏出來,在思想的碎片的一篇文章後邊寫了一段支持這種討論的話,竟然就懵懵懂懂地涉入了兩條路線鬥爭。害得一些人跳出來對我破口,而我在莫名其妙的境況下不得不說某某人:“你三天不挨打,就上房揭瓦。”
思想的碎片是何人,過去可能支持過我,也可能批評過我。但你相信,我這沒心沒肺的人,除了新、梁是我慣有的批判對象,柔如花、冰涼總是站在我這邊,是我的記憶之外,其他的一概不記得。要掌握他們的基本立場,必須查他們原來的博文,一貫的博文。也就是說,我在思想的碎片的文章後邊留言之時,是斷不知道他的一貫立場的 ( 說這話也不怕得罪了思想的碎片 ),更不知道他的這篇文章針對了誰—— 一個多月了,我極少從詩的象牙塔裏出來走走。
但萬沒意識到受學術是分陣線的規律製約,我一支持思想的碎片君的討論,馬上觸怒了他的對立陣線的人。惹他冒出刺來,像隻刺蝟,紮我,感覺好疼,又像我剛從塔中出來,想呼吸一下清晨空氣,卻踩了狗屎,好不惹人懊惱。
思想的碎片君的文章是 《 邀請探討:“亞裏士多德法治觀與先秦法家法治觀的區別” 》,其核心觀點之一是:“法家所主張和追求的法治不是解放社會,不是使人成為人,不是近代所討論的為實現民主,而不過是為了尋找到更有效的實現專製集權統治的思路和方法,所以這種法治應當劃入舊法治的範圍;亞裏士多德的法治學說強調建立一種有序的政治生活。而政治生活一旦有序化,則必然排斥專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民主。”我的跟帖留言是:“這個討論非常好。中國文化值得非常認真的反思。我先前寫過 《 馬基雅維利式犬儒主義的中國文化的探源及當代表現 》,其中似乎涉及這一論題。羅素認為,馬基雅維利也是犬儒主義的一種,由消極的無原則轉而為積極的無原則。如此,則韓非應屬馬基雅維利式犬儒主義。韓非的君學 ( 而非人學 ),本來還受孔孟之道製約。而孔孟之道發展至董仲舒,屈民伸君,也演變成為一種君學。這樣一來,中國便徹底地沒有了關於“民主”和“人本”的學問。博主所探討的應屬中西文化差別之大端。”某君看到我的留言火冒三丈,說什麼我過去將犬儒主義給過吳教授,他還以為是首先送給他的呢,並大罵我說些大而無當的言不及義的話。
出門呼吸新鮮空氣,卻踩了這樣一泡狗屎地雷,真的挺懊惱。因為人家不署名,隻認為這炸彈是過去我曾經惹惱過的人,因為陳年積怨安放的。回家之後,接到該人電子郵件,這才知道,“你支持詆毀我的文章,我當然對你動怒。”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我看思想的碎片的這篇文章,感到他所提出的基本觀點與自己的認識有重大交集的地方,便支持一下;不意間卻涉入到一場自己根本不知情的戰鬥之中了。可見,無論怎麼學問化、學術化、知識化、理論化,陣線總是存在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倒東風,說“不將學術問題政治化,不將政治問題學術化”都是假的。正如老祖宗說的:“在階級社會裏,階級鬥爭無往而不在。”
研究一下我無故涉入的雙方的一貫立場,確實發現,思想的碎片的上述觀點以及我的留言中所表達的認識,是與那位火冒三丈跳出來的老爺的認識是一貫不一致的。思想的碎片君一貫主張,做學問者“要生活在真實中”,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研究學問。他在 《 虛假的愚昧主義究竟能帶我們走多遠? 》 一文中批判說:“‘雅典’論壇的注冊網友們多為法科出身,在這裏安然混著的‘學者們’究竟整日在思考些什麼問題,處在這種幼稚的‘偽法學’時代還有哪些法律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為之驕傲,我們的文字和思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還有所貢獻?一個心理上虛偽、信仰上缺失、思想上僵硬、道德上淪喪、行動上‘無所畏懼’的民族 ( 我談到這個民族很傻很天真,也很黃很暴力。因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從根本上去約束和震懾無所畏懼的中國人們,即使刑罰的設定也很無力,充其量是行為的規製,也調整不了思想。中國人骨子裏那種根深蒂固的強權意識和無賴文化可以壓製一切,那麼我們缺少的卻是真正的信仰 ) 何時才能建成法治國?”—— 注意,他不但批判了學術可以脫離現實的謬論,也同時批判了這種謬論的主張者“骨子裏那種根深蒂固的強權意識”!
而思想的碎片所批判的那些人呢,即看到我的評論立即對我火冒三丈的人呢,他們的觀點如何?宣稱與自由主義決裂,回歸到反對自由主義的強勢陣線中去,是他一個月前的表態。這是他的政治立場。學術立場呢?讓我們看一下他的最新文章——《 散論:分析法學與除魔世界 》。該文在談到什麼是分析法學時說:“ 對日常語言進行分析和歸類,這是英國哲學家奧斯汀的主要哲學研究方法和思想。奧斯汀將自己的哲學稱之為‘語言現象學’……可以看出,奧斯汀的‘語言現象學’在理解語言和理解實在兩個方麵都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對日常語言的細密分析,發現和認識我們的經驗世界。”在這裏,在這起始點上,他對奧斯汀的理解還是對的:“通過對日常語言的細密分析,發現和認識我們的經驗世界。”——也就是說,學問的目的還是指向我們生活其中的經驗世界,語言分析隻不過指向經驗世界的一個通道。
但結論呢?結論就和奧斯汀大相徑庭了。這位先生說:“我們知道在經濟世界中馬克思揭示了人與物關係掩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用的方法就是一種‘分析’,對整個資本流動各個環節的數據的分析。今天我們能在 《 資本論 》 中看到這些分析。實際上分析法學同樣在做這個工作。不同之處就在於經濟領域中,拿到的是數據,而法律世界麵對的是各種各樣的文本。通過對於文本的分析,對於概念和語境的澄清,逐漸讓人們認識到掩蓋在物化的法律世界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分析法學的曆史使命。當然,這一使命也隻有在抽象社會中才能完全地體現出來。”——注意,奧斯汀的理論是:以抽象的語義作為起始點研究經驗的世界,現實的世界;這位先生經過辯證之後 ( 他們,是他們而不是他,經常這樣辯證 ),所關注的落腳點最終是“各種各樣的文本”,是分析法學的使命隻能由之體現出來的“抽象社會”。我過去批判梁教授,將西方賢者的理論提著腳、顛倒著腦袋使用的方法,在這裏,在他們的結盟者中,又表現了一次。
要而言之,學術是分陣線的,不但社會立場的陣線,受社會立場之左右,研究方法上也分實踐的和空中樓閣的,地上的和象牙之塔的兩種陣線。無論你承認不承認這種陣線的界分,無論你有意與無意,一不小心你就涉入到不同陣線的紛爭中去。由此看,學問在事實上是不能純之又純的,它必然建立在地上,與地上的價值判斷、道德判斷、社會立場聯係在一起的。
附帶說,一些人一邊摩擦一邊又總在暗中乞和。謹表態如下:戰鬥不是我的目的,我要生活,還要做詩,但路遇不平總要支持一拳,遇見鬼魅還是要投去一塊石頭的!
2009年10月2日
馬基雅維利式犬儒主義的中國文化探源及當代表現( 一 )
前 言
犬儒主義是西方文化史上一個重要名詞,其含義也廣。一曰:本質積極形式消極之犬儒主義,以看不慣社會黑暗而遁於世外。二曰:本質消極形式亦消極之犬儒主義,放棄第一種犬儒主義的道德追求,放棄一切原則,玩世不恭。三曰:本質消極而形式積極之犬儒主義,道德在他們眼下視為無物,服務於權勢門下,為了成功的目的,不擇手段。第一種的代表人物是犬儒主義的創始人狄奧根尼,第二種犬儒主義的代表是德勒斯,第三種的代表人物是羅素所說——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政治學家、 《 君主論 》 的作者馬基雅維利。
筆者認為,中國存在著更其盛大的犬儒主義。與中國文化史對照,與第一種相對應的是老子、莊子,他們因憤世嫉俗而逍遙世外,與第二種相對應的是楊朱,一味玩世不恭,以至於楊朱無書,與第三種相對照的是韓非,立論“法術勢”,輔佐君王,完成霸業。但從第三種犬儒主義的特點來觀察,中國文化史上馬基雅維利式犬儒主義的文化輔佐元素尤多:自董仲舒起,本來健康的孔孟之道也被改造為“君學”—— 為君之學,欺民之學。
犬儒主義是專製的產物,馬基雅維利式犬儒主義是惡劣專製的產物。改裝後的孔孟思想成為忠君無我為特點的中國的普遍文化;為馬基雅維利式中國犬儒主義文化的肆虐鋪設了最為普遍的社會基礎。二者的結合,出現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奇觀。
思想的緣起
一
這是一個很大的論題,本人不擅長作學術文章,又想拋磚引玉。故用這種相對散碎,被某人稱為意識流的方式寫作此文。
人稱意識流,我卻想使它有論語的思想質地,並略有泰戈爾 《 飛鳥集 》 的藝術形式。即使不能實現期望,我向大家保證:
第一,要講究思想的係統性,使閱者有清晰思維的邏輯過渡;第二,要做到語言活潑,不死板著理論和學術的麵孔。
二
寫作此文的緣起。
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以自己的知識和思考引導社會良知,推動社會進步。社會科學的知識分子,一般說來,其責任不在於表揚政府,論證國家行為的合理性——因為那是其應然的責任;而在於批評政府的錯誤和不足,揭露社會的黑暗並和國家治理結合起來。
然而,我們卻看到了完全相反的情況,應當予以糾正。
三
一些自以為高貴的知識者,非但放棄了對於國家和政府的批評責任 —— 這我們可以諒解,在專製尚有殘留的時代裏,必須允許作為個人的知識者,為了自存自保,而采取回避的態度。但不能諒解的是,他們不但不為其該為的,相反,他們要做他們不該做的:他們將體製導致的黑暗歸於人民,將獨裁者倡導、主持的暴力歸於群眾。由是,他們罵群眾,罵人民。他們最常見的理論歸結是:民主暴政,多數人瘋狂。
在中外文化史上,這一現象是極其罕見的。應引起一切有良知的學人的足夠重視。
四
人類是有缺點的,因為人類是社會性和自然性結合的產物。人,一半是人,另一半是動物。製度狀態合理,他們便更多地彰顯人性;製度狀態不合理,他們便更多地彰顯動物性,如中國“文革”,如紅色高棉。
大水縱行鄉野,大火焚毀城市,但它們仍然不失為可以被人類所利用的一種自然力量。它們雖然有惡的一麵,但我們仍然歌頌大海、歌頌江河,歌頌吐魯番炎熱,歌頌火山的噴湧燒灼。
那麼,人類有缺點,我們就該咒罵他們嗎?
五
近世的人們奢談人類本性的改造 —— 從“文革”的鬥私批修,到近日的批判群眾。
他們為什麼不去改造水呢?他們為什麼不去改造火呢?那泛濫決堤的力量在大壩中產生出電來,那焚毀城市的力量卻推動了機車的前進。將橫流的人欲也裝進一個機器裏去吧,這偉大的機器便是:一個籠蓋人間的合理的社會結構!
六
人不改造水、人不改造火,是知道規律不可改造,但又知道規律可以利用。於是,人類設計機器,將水之惡、火之惡轉化為善。人類,以自然科學家為代表的人類,原諒了水之惡,原諒了火之惡,沒有罵水,沒有罵火。
與之相反,專門研究社會的、專門研究人之關係的社會學家們,卻咒罵起人類來了。他們稱群眾為虛妄,當然,他們的心目中人類也是虛妄的了。
他們忘記了,他們的責任在於:改造籠蓋於社會和人類的這台機器—— 體製、製度、國家、政府和專製國家的領袖們。
這些學者們的作為,多麼讓人痛心!
七
人是虛妄的嗎?比水還要虛妄嗎?比火還要瘋狂嗎?
一些精神貴族,真的就那麼高貴嗎?他們自稱傲視群眾,那當然是傲視人類了。
他們忘了,自己來源於土,是上帝造人時用土捏的人類,是人類這個物種中的一個微小的塵埃。傲視群眾和人類時,自己已經被自己的傲視所首先淹沒了。
泰戈爾說,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將他們的影子投到他們的前邊去了。人呀,反過來,朝向光明吧!
八
大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波爾布特,至少在形式上他們不敢傲視人類;小如羅爾斯、亨廷頓、韋伯、阿倫特更對人類懷著無比的虔敬。
他們的擁躉、他們的粉絲、一些自稱為他們的學生的人,卻立在門下吠吠,說是衛道,以罵群眾為名向人類開罵了。豈不異哉?
於是,便想到了犬儒主義,由狄奧根尼的犬儒,想到了德勒斯的犬儒,最後想到馬基雅維利式的犬儒,便和我們眼前的形勢聯係起來了。
西方犬儒主義的發展及馬基雅維利的犬儒主義
九
首先要談到犬儒主義的起源,並要談到積極犬儒主義和消極犬儒主義,進而還要談到消極犬儒主義與積極犬儒主義的曆史轉化,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滲透。
對社會危害最大的,是有消極意義的事物以積極的形式出現。那麼,對人類思想危害最大的犬儒主義當然是本質上消極但卻以積極形式表現出來的犬儒主義。它的曆史典型是西方的馬基雅維利,東方似乎也有它的代表,應當是崇尚權術的韓非 —— 先秦時代的某位法家先生。
十
犬儒主義的創始人是狄奧根尼 ( 安提斯泰尼的弟子 ),他裸身行遍希臘,享受陽光、溫暖和一切自然的恩賜。他的身邊聚集了幾千個皈依他的思想的人,他向他們講述:這個不德而唯利的社會是多麼值得諷刺。甚至亞曆山大大帝在東征途中也拜訪他,足見他的影響力之大。
狄奧根尼去世了,人們在其墓碑上刻狗,表示他的信奉是“犬儒主義”。
十一
這個墓碑上刻狗的人物,行為形式上看是消極的,道德本質上卻是積極的。他是一位善良之狗,人類思想的善良的朋友!
狄奧根尼學派最關心道德問題。這個學派認為:人的美德是獲得幸福的唯一要件,擁有美德足以獲取幸福,其他都是多餘的,所以他隻享受陽光和山水。他勸亞曆山大放棄東征,因為那與幸福無益,卻與人的幸福有害。亞曆山大拒絕了,理由是:“我的命運已經注定。”
狄奧根尼的犬儒主義的最大特點是:基於對道德的渴望,而憤世嫉俗,以至於遠離凡塵。
十二
隨著犬儒理念的流行,犬儒主義的內涵發生了微妙的根本變化。後期的犬儒主義者依舊蔑視世俗,但是卻喪失了賴為準繩的道德原則。他們認為:既然無所謂高尚,也就無所謂下賤。這種思想的結果是,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往往還是對世俗中最壞部分的照單全收。至此,憤世嫉俗變成了玩世不恭。
後期犬儒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德勒斯,他的事跡從略不表。
十三
說來頗具諷刺意味,早期的犬儒是堅持內在的美德和價值,鄙視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可是到後來,犬儒一詞正好變成了它的反麵:隻認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否認內在的德性與價值。王爾德說:“犬儒主義者對各種事物的價錢 ( Price ) 一清二楚,但是對它們的價值 ( Value )一無所知。”
是啊,晚年的郭沫若,這位中國現代詩歌的奠基者,他寫:“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迫害紅太陽。”你說它不好,它不是詩。郭晚年所考慮的隻是文字的價錢:自保其身和作踐靈魂,永恒的美的價值在所不思了!
後期犬儒主義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都是消極的。
十四
至此我們必須引出現代思想家羅素。
對於犬儒主義的表現,羅素做過歸納。他在 《 西方哲學史 》 中介紹文藝複興時代意大利政治家、哲學家馬基雅維利的時候說:
曆史上有紛亂的年代,在這些時代裏,彰明較著的惡行常能成功;馬基雅維利的時代便是此種亂世之一。在這些時代裏,犬儒主義有迅速增長的趨勢,這個主義能使人寬恕任何事情,隻要它能成功。
顯然,羅素把馬基雅維利也當作一個犬儒主義者。羅素的看法是本文立論的支點,請看官予以重視,以後的肯定我者與批評我者都應以羅素的此一觀點為標準。超出此觀點範圍的批評文章,無論讚賞我者,無論批評我者,本人概不接受。勿謂言之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