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的寫作始於1969年,細想,或許還要早一些。但保留下來的的第一首詩是寫於1969年11月的,那是到白洋澱插隊的第一年,到現在已經有四十五年了。那一年,我們逃離了京城“文革”的烈焰,來到了一個相對安靜的水鄉的小村落,但內心的恐慌和擔憂並沒有減少。那一年我開始用詩——這種生命最隱秘的書寫,記述自己的心靈之聲。
我把這本書命名為 《 記憶 》,它也是我的一首長詩的名字。我的寫作是以自己真切的生命曆程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大都與記憶相關。但詩的外延與內涵無疑是更寬闊的,它應該遠遠大於文字和詞語本身。
這本詩集選擇了1984— 2014年的詩歌作品,曆時三十年,前期的作品已另有詩集選入。1984年也是我詩歌寫作自我調整後的新起點,自上世紀80年代初,我經曆了幾年的對詩歌本體的思考,開始努力擺脫以往以社會生活為主體的那種韻味,更多地貼近心靈,更多地貼近生命的感知與領悟,尋找語言藝術的真諦,讓詩歌作品更具現代藝術之美。
在經曆了近半個世紀的新詩曆程之後,出版這本跨度三十年的詩選,也是一個自我總結的過程。我專心地閱讀了這一階段的所有作品,經過篩選,又將它們分為四個部分,將短詩、組詩和長詩等分別開來,每部分的作品都以寫作的時間先後排序。這樣,也許會有助於大家對作品寫作時間背景的了解,以及對詩歌本身的閱讀與分析。
誠懇、真摯、明亮與透徹,是我一貫的詩歌取向。回顧四十多年來的寫作,除了極少數因工作之需的寫作,所有的作品都是誠心以求的。它們都是源於我的情感體驗和對生命的領悟,都是忠實於我的詩歌理念的。在將它們呈現給讀者之際,我的內心是平靜而坦然的,因為它們沒有阿諛奉承之作,沒有跟風隨潮之作,沒有追名逐利之作,有的隻是一顆虔誠的心,這些詩首先是寫給自己的,它們與我內心所發出的旋律是一致的,它們與我的生命同步。
書後附有簡單的詩歌創作年表,誠請大家批評、指正。
林 莽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