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黑日無花”解
四歲的女兒對世界已經有了一些認識,她小小的心思裏總有許多奇怪的問題。
那日從幼兒園接她回家,她突然問我:“爸爸,太陽是什麼顏色的?”
“紅色的唄。”我隨口應道。
“那是白天的太陽,我問的可是晚上的太陽。”
“晚上的太陽?”這是我從沒有想過的問題,便反問道:“那你說是什麼顏色?”
“黑色的。”女兒非常自信地回答道。
“為什麼是黑色的?”
“因為它掉到地球後麵去了,我看不到它,所以它是黑色的。”
孩子的思維是單線條的,況且她還沒有足夠的常識。她不知道是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所以才有了這邊的黑夜,但地球的那一麵依然是陽光燦爛。隻是因為看不到,她便想當然認為晚上的太陽是黑的了。
又一日,帶鮮花一束去醫院看望一位從小就生活在黑暗世界裏的朋友。那天我說出了埋在心裏已經很久的疑惑:“請你告訴我,在你的眼中太陽是什麼顏色?”
盲人朋友翻動著白多黑少的眼睛嘿然一笑:“黑色的吧!”
“為什麼是黑色的?”
“因為我看不見太陽。”
“可大家都知道太陽是紅 色的!”
“對於一個盲人來講,這世界上除了黑色,還是黑色。即使有人告訴我花是紅的、柳是綠的,我也無法說服我自己去相信。因為我的眼前隻有黑色,所以一切色彩對我來講都沒有什麼區別。”
“包括我送你的這束鮮花也是黑色的?”
盲人朋友苦笑著搖搖頭:“盲人的世界裏沒有白天黑夜之分,再美的鮮花對我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
1
譏笑完孩子的幼稚、同情完盲人的偏見後,我們都唯物地知道,太陽和世界畢竟還是真實地存在於黑暗之中以及黑暗之外,而且總是以其五彩繽紛昭示著自己的存在。但從哲學意味上看,他們的幼稚和偏見好像也不無道理。因為許多長大了都人和許多眼睛賊亮的人,明明看到了鮮花、看到了紅日、看到了世界,但他們卻寧願相信這樣一種說法:“當我閉上眼,世界就不存在了。”
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笛卡兒早在十七世紀時曾冒出了一句哲學囈語,叫做“Cogito ergo sum”(法語,我思故我在)。他說:我們做夢時總以為自己身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夢醒後卻發現夢中的“真實”其實都是不真實的。同樣的道理,我們在真實世界中看到的一切,到了夢中也一樣顯得荒誕異常。
存在主義鼻祖薩特道:“我不存在,則一切都不存在。”在他的論述中,“我”是能夠自我感覺到的“我”,存在也不是客觀上的存在,而是自我感覺到的“存在”,凡感覺不到的那不叫“存在”。由此推延,我感覺不到光明,則世界上就沒有光明;我感覺不到鮮花,這世界上便沒有鮮花。
以上觀點都曾作為典型的唯心主義觀受過唯物主義者嚴厲批判。改革開放後它們被重新翻檢出來,並作為一種哲學觀被借鑒被參考被“揚棄”,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它們存在的合理性。
“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笑。”上帝在笑什麼?是在譏笑人類思維和思想的幼稚?還是在欣慰人類終於開始關注自己?愚笨的我更無法找到最終答案。
作為對夢和非夢、真實和不真實、自覺和不自覺的一個不自量力的探索,我著手寫了這篇故事。夢裏夢外的真實與不真實無法匡清,隻有請眾位看官自己品味了。
文章中的黑日,實際上說的是黑夜。翻閱史書時我了解到,遠古時候起人類便將日與夜的界限用太陽的紅與黑來界定了。不過遠古的時候黑夜不叫黑夜,而叫黑日。那個時候,人們還不知道地球是圓的,還不知道宇宙裏除了地球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地球,還不知道地球以及許許多多像地球一樣的星球隻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不過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自覺”,還沒開始探究生存的意義。
“神坻無冕,彼岸無花”,這是佛家的偈語。大意是奉勸世人凡事要順其自然,不要強求。“無花”二字既是書中男主角的法號,又是一種生活狀態的象征:欲求有度才是硬道理,否則便會否極泰來,效果恰恰適得其反。
《黑日無花》可以解釋為“在黑夜裏不存在盛開的鮮花”,因為黑夜中的鮮花盛開得再燦爛也僅供孤芳自賞,疲憊於生計和陶醉於夢迷的人根本無暇夜起賞花;也可以理解為“在無花的眼裏太陽是黑色的”,因為故事中那個叫做無花的和尚一直戴著黑色的眼鏡看待世界。當然還有其他解釋,眾位看官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品味。
2
古龍小說中俠客們多如牛毛,我獨喜歡那個亦正亦邪的“妙僧”無花。
無花出場的時候,俠盜楚留香正與中原一點紅激戰於西湖之上。正殺氣騰騰之際,突然傳來一陣泠泠琴音,隨後一個風神俊朗的少年僧人乘一葉孤舟而來:“星月掩映下,隻見他目如朗星,唇紅齒白,麵目姣好如少女,而神情之溫文,風采之瀟灑,卻又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擬。”
琴聲無端助長了殺伐之氣,無花竟將琴毀掉,因為他認為這琴已經沾上了血腥氣。像這樣的人若不出家,在凡俗塵世中隻怕連一天都活不下去的。隻可惜,這樣一個“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妙僧,偏偏卻又放不下俗世名利,先是勾引神水宮女弟子盜取天一神水,後又謀奪少林寺主持之位以挑起中原武林爭端,純淨秀美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源源不斷的卑鄙、陰險和狡詐。以一種極優雅的手段做盡壞事卻又風度翩翩地呈一副與我無關的超脫狀,這正是大奸大雄的作為。無花的自命清高、無花的堅定執著、無花的殘忍冷酷、無花的那種正與邪的完美結合——無花的魅力總是讓人愛恨交加,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