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關鎮離中原不近,往西走二十裏路,便是那將中原與茫茫西荒阻絕開來的雁蕩關口。雁蕩關是軍事險地,從前朝雁蕩關建成之日起,不管西荒的蠻人們多麼厲害,都打不通這雁蕩關的七尺城牆。所以,如今的中原雖然已經過去千年,還未曾有過什麼外族大舉入侵了中原的舉動,朝代更迭,諸侯割據,也都隻是在中原腹地發生的一樁樁曆史事件而已。如今走到了大明王朝的當口,當朝聖上雄才偉略、飽腹詩書,就算是洛陽街頭那些實在走投無路端碗行乞的丐幫成員們,也都是對聖上讚許有加——至少還沒有到那種連這種貨色討飯都討不到的地步。前朝將將滅亡的那幾年,是真苦,都城洛陽往西六百裏的秦城連年戰亂,路有凍死骨,那些有門路餓不死的早早地跑了,留下一些老弱病殘,活生生被餓死、病死,連專業乞丐都不會朝秦城那方向流動。所以,那幾年是真慘,大明王朝建朝一百年有餘,如今才算是真正恢複元氣。
而如今的皇帝看著朝政漸漸穩定下來,百姓也安居樂業,於是發布一道明文,但凡是大明子民,有路數的,都可以去西荒淘金做生意。至於去了西荒那種蠻人部落割據的地方能不能活下來且賺到錢,就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你賺了錢,我不收你的稅,你沒賺到錢更有可能把小命都搭進去了,那也不關我的事。
西荒裏麵的確是有很多好東西,例如從沼澤那兒獵到的一種水貂的皮子,柔軟舒適,中原一些大戶人家常常花大價錢置辦這皮毛;再者說同樣是沼澤裏出產的一種草藥,吃了後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特別有效果,價錢也很貴,比東北關外的那些珍貴老參價格還貴一些。有一些膽子大的,直接跑那些蠻人部落裏去討生意,有些人死了,但是也有一些人活了下來,這些人帶著從那些部落裏用質料一般的緞子換來的金銀首飾發了家致了富,更大膽且本錢也足的人,直接把草原上那些優良的駿馬給弄了回來,賣給大明軍事院,做起了官家生意。
但是這些商人是不能在雁蕩關裏逗留的,那裏是軍事重鎮,來來回回巡邏的都是從全國各地搜羅來最精銳的士兵。雁蕩關地處山口,前朝在王朝氣數最盛的時候綁了三萬多民夫,將曾經的落雁山口鑿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建成了一道東西延展足足十七裏長的城池,後來因為蠻人入侵,前朝皇帝心一橫,又在雁蕩關西麵修了七道甕城,東麵給整了三座阜城。
於是離雁蕩關最近的一個鎮子——玉關鎮——就這樣火了起來。玉關鎮原先隻是一塊綠洲,地方不大,恰好有一條一道冬天就幹涸的季節河,原本這雁蕩關建成的時候,那些往關裏運送物資的軍隊隻是在那裏搭了一個歇腳的地方,這些年,雖然軍隊運糧運兵器什麼的也還是從這裏過,但更多的就是那些來回的商人。
於是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玉關鎮漸漸地發展成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小城。
這座鎮子裏雖然不大,就連水這種平常東西到了旱季都得從三百裏外的玉門縣運過來,但是地理位置擺在這兒,那些常年走西荒的商人們就為了一個歇腳放鬆的地方而已,所以這鎮子不大,卻有著一些窮鄉僻壤的縣城都比不上的配置,例如妓院什麼的。
但是鎮上更多的是一些鏢局,那些商人們出門在外,總有一些惜命又有點閑錢的人,願意花上一些銀兩從這些鏢局裏請一些鏢師保駕護航,雖然要是真遇上什麼險境,請一百個鏢師也沒什麼用。
玉關鎮每天都是熱熱鬧鬧的,有人去了有人回。鎮子口一天到晚都有人進進出出。不過出去的人都是早上,下午馱著貨物往西荒趕,走到雁蕩關外都得吃閉門羹。中午這戈壁灘上都是熱得要命,沒幾個人從那裏出門。到了接近傍晚的時分,從雁蕩關方向歸來的商人就要多一些。
這天,天色已經不早,日頭都差不多要從西方天盡頭的雪山頂上落了下去。一片腥紅從西天透了出來,漸漸的,整個玉關鎮也被抹上一股血紅色。也到了做飯的時候,炊煙嫋嫋,整個鎮子被一陣薄薄的霧氣所籠罩著。
老王這些年一直在鎮子口不遠的地方擺了一個攤子,賣些茶水,兼營賣包子饅頭。生意也算不錯。到了天快黑了,也就收了鋪子回了自己在鎮子北麵離鐵匠鋪不遠的地方的一間小屋裏。
他前些年在老家犯了事兒,惹了大戶人家不高興,光棍一條的他,本來就是個賣包子的。於是就跑到這兒來繼續賣包子,煮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