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說話的技巧(1 / 1)

張大千有一次到某軍閥的家裏做客,一進門就說錯了話,幸虧大帥當天情緒好,否則張大千的腦袋就搬家了!

我有個學生出去打工,上班的第一天就被老板罵了,哭喪著臉跑來對我訴苦:

“當我同意別人看法時,總是說:‘對!對啊!’我已經說了二十年,對什麼人都一樣,從來沒有人說我錯。可是今天跟老板討論問題,才說了幾個‘對’,他就冒起火來,講:‘什麼對不對,跟長輩說話,要講“是”,不要講“對”。’”

我當時一怔,心想可不是嘛,我也常對長輩講“對”,經他這一提醒,真應該改為“是”!

說話的學問真大,有些話我們講了半輩子,技術上有問題,卻不能自知,甚至得罪了人,還弄不清是怎麼回事。

你知道琳達為什麼不喜歡菲比嗎?因為菲比到達紐約的那天,請琳達去接飛機,當碰麵之後琳達問:“聽說你的表哥就住附近,為什麼不找他就近來機場呢?”菲比說:“因為他忙!”

豈知她就這樣得罪了琳達,琳達心想:“哦!他忙,難道我就不忙?他的時間值錢,我的就不值錢!”從那時起,就不太理菲比了。

我想菲比是無心的,得罪了老同學,自己還不知道,但是你想想,如果當時她能回答:

“因為我跟你(琳達)的交情,比跟我表哥還好,巴不得一下飛機就能看到老同學!”不是要好得多嗎?

國畫大師張大千更對我說,他有一次因為說錯話,差點招來殺身之禍。當時他應邀到一位軍閥的家裏做客,早就聽說大帥養了一隻名犬,十分喜歡狗而早就想看看那隻名犬的張大千,一見到大帥,就興奮地說:“我早就想到您家來拜望了!”

以為張大千是心儀自己,大帥得意地點頭:“不客氣!”豈知張大千居然接著說:“我是為了來看你這隻狗!”張大千說他才講完就涼了半截,匆匆忙忙告退出來,直摸自己的脖子:“幸虧大帥當天情緒好,否則腦袋就搬家了!”

我自己也說過這種容易讓人多心的話。記得有一次在宴會上有人為我介紹某大學的校長,我興奮地說:

“久仰!久仰!將來小弟如果在美國失業,一定要請您提拔!”

我說話的原意是謙虛,豈知極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敢情我這裏是收容所?沒地方要你,你才到我學校來?”所以有一天我真希望到那學校教書,他八成不會聘我,這不也是無心之言造成的嗎?

相反,懂得講話技巧的人,卻能把一句原本並不十分中聽的話,說得讓人覺得舒服。譬如有一位官員,對事事請示的部屬不太滿意,但是他不直截了當地要大家分層負責,而改成在開會時說:“我不是每樣事情都像各位那麼專精,所以今後簽公文時,請大家不要問我該怎麼做,而改成建議我怎麼做!”還有一位曾在外交部任職的主官,當他要部屬到他辦公室時,從來不說:“請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而講:“我在辦公室等您!”這兩個人,都是巧妙地把自己的位置,由“主位”改成“賓位”,由真正的主動變成被動的樣子,當然也就容易贏得下屬的好感。因為沒有人不希望,覺得是自己做主而非聽命辦事啊!

至於最高明的,要算是那懂得既為自己“造勢”,又能為對方造勢的人了。我曾經聽過一位派駐美國的外交官,在臨行酒宴上講的一段話,真是妙極了!他說:

“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過人之才,不可能在這個外交戰場的紐約,擔任外交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而我,沒有什麼過人之才,憑什麼能一做就是十幾年呢?這道理很簡單,因為我靠了你們這些朋友!”多漂亮的話啊!不過一百字之間,連續三個轉折,是既有自負,又見謙虛,最後卻把一切歸功於朋友,怎不令人喝彩呢?

說了這許多,如果你問我到底要怎樣講話,我真是答不上來。但研究了這麼多年,我至少可以想到一個原則,就是:除了為自己想,更為對方想。要讚美,重心放在對方;要責備,箭頭先指向自己。最重要的是,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別人。

因為沒有一個聽話的人,會希望被講話者忽略;也沒有一個忽略聽眾的說話者,能獲得熱烈的回應!

劉軒的話

語言的魔法

“說話”這件事,真是蘊藏了太多技巧。尤其當我搬回台灣後,更發現許多文化上的差異,例如中文裏的敬語很多,不像西方較講求口語化。

老爸在文章中提到的從主位變成賓位的說話技巧,真是很實用。因為這關乎人的心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而在與別人溝通時,降低自己的位置會顯得較為親和,這點我完全同意。

從簡單的英文文法變化裏也可以看出端倪,以英文的“please”來說,追溯原意是法文的“s’il vous pla”,直譯為“if it pleases you”(如果能讓你高興的話),這完全是主、賓之間的易位,常會為聽者帶來相當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