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求道者無數,雖說是求道修行,可話又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凡人謂之江湖,修行人的修界。
中土不隻是由修者組成,更多的是不計其數的凡人,他們生活的地界遼闊不及修界一二,但不計其數的凡人是修界最多的修者構成來源,包括九大門派在內的中土各派每過一段時間便會打開山門,麵向整個中土招收弟子。求仙問道得長生,幾乎是所有人的追求。
各派開山門的時間各不統一,不計其數的凡人之中總會有不少適合於修行的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就連九派都不可能全部納入。
中土大大小小百餘仙門,隻要有仙緣者,總是能走上修行這一條路的。凡人求道是修者中最多的一類,而此外還有兩種人格外受大派青睞。
一是修行世家出身,家族中出過修行的人或者有過強大的修者,傳承而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謂的修行世家。有的修行世家甚至比得上一些修仙門派,可要說底蘊與一些大派甚至是九派比起來,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這類弟子世家出身,得授家族傳承,自幼修行資源便是比常人要好,根基打的也是牢固,修行起來事半功倍。
再一個就是因為種種機會、緣法,或如凡間口傳那般是仙門中人遊曆所遇,認其有緣並收為子弟得進山門,別說這一類還真不少,誰都希望自家香火綿延旺盛,一些門派稍微有些道行實力的大多都會開始收徒。徒弟嘛,你情我願,仙人願意看對眼了,而凡人更是仙緣難求,被仙長識中,帶回門中更可得授仙術奧妙,多是不會拒絕。
門派道場自然不是修在凡人城池中,遠離塵俗,洞天福地往往又在偏僻鮮有人跡之處。心智堅毅或是求仙心盛,訪山問道終得以見仙人,入仙山,所謂仙緣便是如此。
而類似於李卿這一類自幼便在太虛門中或門派裏麵長大的“皇親國戚”,便更是旁人羨慕不來的。
本來修仙之人多求六根清靜潛覓仙道。但天下可不止有中土,可不止有人,人族之難至今猶不敢忘!這是責任和義務,也是門派建立和存在的意義。
所以各派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麵向整個中土招收弟子。為什麼不是浩垠天下?不是說了嗎,這天下複雜的很。但是也說了是千多年前,那麼近千年來還算平靜?不,應該說是這方天地有記載以來最為平靜的千年,至少平麵上是如此,但各大門派自然不會如此想。
納新築基,開山門收弟子,再將上一代弟子大範圍的派遣下山不限範圍的曆練行走,如此往複,這就是所謂的開山門。而每次九派的開山門,都算是中土一樁引人矚目的事情。
如今執掌太虛門將大比提前,提前就意味著太虛的第二十六代弟子必須全部統一的下山曆練行走。雖然不懂本該甲子一次的山門怎麼會突然提前,可李卿也懶得想這些了,這次自己自然是要上台比試的,自己可是師傅的“關門弟子”,這句話平時老被秋秋拿來洗涮自己,可今日倒是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有個厲害的師傅,壓力真是大啊,李卿仰頭望著南璃樹頹喪著臉。
“老三,你劍練得怎麼樣,”北餘撇頭望向李卿。
恩....李卿先是沉吟了一下,接著忽然轉過頭比劃了一下木棍。
“師兄,要不我們來練練手?”
咦?
楊秋妮一臉訝異,北餘望著一臉迫不及待的李卿,臉上也浮現出幾分好奇。
年少的大家,大多不珍惜時光,以為現在能到以後。後來才知道,回頭好難,再見不易。
四人起身,北餘、李卿並肩走在前麵,樂正把剛摘的樹果交到楊秋妮手上,楊秋妮飛快地跑到溪邊將它們放到水裏洗淨,甩幹上麵的水澤又遞給樂正,樂正拿起就啃。楊秋妮拉著他袖子跟上前麵二人,四人一路踩著散發著絲絲熱意的紅石走到山坡下無數不多的一塊空地前。而在這裏開始再往上看,漆黑的夜因為紅色的光讓四人顯得有些詭異。
楊秋妮癟了癟嘴拉著樂正跑上了山坡,在同樣映耀著淺綠光澤的草地上坐下,這一處視角極好。
見兩人站定,樂正突然想起了什麼,咽下果肉,停下嘴裏的動作,清楚說道,“老三不準耍賴,就比劍,不準往我們這邊引。”
“對對對,”楊秋妮忙不迭地點頭讚同樂正的說法,接著補充道,“還有出了這一處火石的範圍就算輸哦。”
李卿雙手一抖,眼角不自覺地扯了一扯,隻得拋開雜念,慢慢拔出竹劍,劍出鞘那刻李卿整個人突然就平靜下來,就仿佛是擱置在大江中的那一塊巨石,千錘萬擊,巍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