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數字向人們透露出這樣的訊息:韓國的金融和經濟環境已經恢複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也就是投資恰當期。
我在想韓國之所以能夠在金融風暴後迅速反彈,關鍵是韓國政府果斷推行金融、企業、勞動和公共部門的改革。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采取緊縮金融政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金融體製,並極力維持健康的股票市場以促進投資,提高消費者信心。韓國政府還向銀行體係注資千億美元,將國內大部分銀行收歸國有。
此外,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2002年韓國的內需與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謂平分秋色。2002年前兩個季度,內需是韓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社會批發零售額分別增長了8%和6.4%,盡管此後內需下降,但第三季度韓國出口大幅增長16.4%,10月和11月也分別創下25%和24.1%的出口增長紀錄。韓國《每日經濟》報稱,今年出口的好成績“使韓國之花開放得更加絢麗”。
而在全球經濟處於低迷狀態之際,韓國仍能保持如此大幅的出口增長率,這主要得益於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以及對中國出口的大量增加。2002年的中國已經開始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快車道,出口的和進口的東西貨物都達到了非常大的增幅。也因此,在2002年1-10月,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4.2%,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第一大商品出口市場。
就目前看來,韓國經濟發展的勇猛勢頭絕不會止步於2002年。在今年12月初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表的韓國《2003年經濟展望》稱,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5.9%。雖然民間消費增長將降至5.3%,但設備投資將比去年增加10.4%,出口也將增長9.7%。韓國還計劃在今後10年內把綜合競爭力提高到世界前10位,為此韓國國家科技委員會專門製定韓國國家技術發展規劃藍圖,希望通過“國家技術地圖”,實現韓國社會信息化、知識化和技能化。
當然,每個國家的經濟都飛一帆風順的,就算是麼過也不行,至少在2007年的經濟危急中就可以知道美國的經濟政策的缺陷是那麼的大。韓國複蘇迅速也並非讚歌一片,熱潮背後必定隱藏著憂患。專家已經警告,由於貸款條件寬鬆,韓國已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個人消費熱。如果不控製家庭債務和消費者開支的增長,韓國很有可能重蹈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覆轍。
以前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我就非常注意亞洲國家的經濟,特別是東亞三國的經濟政策,可以說,這已經是為了以後我回國工作埋下的伏筆吧。
日本的經濟和韓國差不多,不過韓國是一個比較年輕化的新興經濟體,而日本則是西方化的製度經濟體製。不過兩各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以前中國的影響下,他們都是家族型的企業經濟集團的管理模式。
作為這樣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我覺得之前明斯克說的話還是非常有理的。“蛋糕再小,他也比奶酪大得多。”作為業界裏麵稱為剝皮(為了賺錢可以玩地三尺)的明斯克,在這一點上和我當初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不過當初98年的時候韓國可沒有如今的經濟發展的好和大,所以明斯克才會有那樣的比喻,要是讓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年裏韓國經濟總量將會躍升進世界經濟總量排行榜的前十,那他就不會這樣說了。
既然知道韓國接下來將會具有高速發展的潛力,而且可以說是潛力無限,那麼作為明斯克這個剝皮的老板,我當然不會“寒了”屬下的心了。
“萊恩,你叫尹安東進來一下”既然方向已經確立,那麼以最快的速度運作才是管理上的好辦辦法,要不然最後隻有等黃花菜涼了。
“BOOS,您找我需要什麼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