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夏天, 香港又是個酷暑, 過了9月中旬, 幾場秋雨連著一下, 島上才涼快了下來。
星期四的下午, 隨著下課鈴的響起, 剛剛開學半個月的聖喬治中學打開了校門。
網格狀的飾有玫瑰花雕飾的英式鐵門一敞開, 停在校門前的一溜子的私家車就你擠我我超你的往裏開。
聖喬治剛修了車庫,車庫不大,也就能停5、60輛車, 這些來接學生的私家車可不得搶搶車位嗎?
聖喬治的規定是,無論是中學生還是預科生,(香港中學都采用英式學製, 學生修讀五年中學, 並沒有初中、高中之分;另外,香港學製還有所謂的預科課程, 預科即為升讀香港大學而開設的先修課程, 又稱為中六, 中七。)所有聖喬治的學生都必須參加課外社團。
朱世濤參加的是馬球社, 這個社團在學校的男生心裏勘稱熾手可熱, 地位和女生心裏的芭蕾社差不多。
如果說芭蕾社團吸引女生是因為美和優雅的話——聖喬治每一年的校花幾乎都是芭蕾社團的台柱。男生裏常年都流傳著一句話:能進芭蕾社的女生才稱得上一個靚字!
那麼馬球社, 那就是男學生心裏的聖地了。穿著製式騎裝,騎著駿馬飛馳,然後飛快地俯身揮杆, 和隊友們一起爭奪勝利的寶座, 馬球就是這麼一項,帥氣瀟灑又英倫範十足的運動!
但話又說回來,和馬球社的地位成反比的是馬球社的規模。
聖喬治共有7個年級,學生的總數加在一起超過3千名,其中有男生大約1500名,除了那些書呆子,幾乎人人都想進馬球社(做夢都想),而馬球社的社員常年隻有不到30個人。每年能加入馬球社的新社員大約隻有5、6個人。
原因很簡單,要參加馬球社,入社的基本條件有兩條:一是社員參加社團活動時得自帶馬匹——家裏養不起馬的就請別填入社申請了。
二是馬球社每年要繳納的社團經費是20萬港幣(包括每年春秋,冬夏各兩套共6套的手工騎裝、基本的馬球裝備、騎術老師、租賃練習和比賽場地的費用)——事情上,隻這20萬是不夠的,每到年底,社員們一般還得補繳個幾萬港幣。
一句話,馬球社就是個典型的少爺社團,年收入隻有百萬的中產家庭(高級中產們)是供不起的。
入學後,朱世濤是滿心忐忑地拿著那張社團申請去問他爸爸朱大友的。
兒子想參加這麼貴的社團,朱大友也是嚇了一跳,可他轉念一想,一來兒子和孫家的雙胞胎是常去馬場玩騎馬的,兒子真要是加入了,不怕他跟不上;二來他一問兒子,發現聖喬治的馬球社裏集合了學校裏所有的富豪子弟,兒子能加入的話,對他的未來大有好處。
而且,他家有一個便利。買一匹好馬(非賽馬)差不多要花10萬,可養一匹這樣的好馬,一年就還要花掉10萬。在這一項上,朱家確是能省些錢的。
要知道,養馬的每年10萬塊花銷,大半就花在馬廄上了,其中包括飼養人員和飼料以及日常遛馬馴馬的費用。而孫齊聖在他家常去的那處馬場裏包著一個單獨的大馬廄,朱大友給兒子買了馬後,完全可以養在他那裏。
需知,一般來說好馬場是不會輕易開放馬廄的,不是經年的老會員或者花大價錢,別想在大馬場裏有自個的馬廄。朱大友想省的就是這個敲門磚的錢,平日裏養馬的錢。他可沒這臉讓孫家給他出的。
至於那些好進的小馬場,朱大友稍微考慮一下後就放棄了——兒子要麼不進馬球社,要進就不能顯出窮酸樣來!
朱大友是不想再結婚的了,這一輩子他估計就士濤這一個兒子了,為了兒子將來好,他就是摳他自己的花銷,也要讓兒子進馬球社!
兒子,爸爸給你買馬!給你交社團費!
朱世濤本來隻是想試一試的,結果,爸爸居然真的同意了!當時,他可是高興壞了,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他都樂得沒給朱大友的那些女友臉色看!
朱世濤交了申請後,過了兩天,馬球社派了一個學長來檢驗他的入社資格。
朱世濤隻能悻悻的說,馬還沒買到。
好在那個學長脾氣好,被朱世濤使勁求了求後,寬容了他幾天,沒立即往上報,否則光是這個臨陣磨槍的功夫,朱世濤入社的機會就得少上3、4成——要知道,能讀聖喬治的家庭至少都是個中產(聖喬治的學費是每年8萬),這將近30萬左右的額外花銷,出的起的家庭不多,但也沒少到一年隻有5、6個的程度。
甭管是輕輕鬆鬆,還是咬著牙出的這錢,每年能滿足馬球社入社條件的男學生至少有2、30個吧!
但馬球社寧缺毋濫,一般是畢業幾個社員,就補收幾個社員,隻是免得分隊練球時人數不夠而已!
檢驗完資格,才是騎馬技巧的實地考試。
這一關,朱世濤在同屆的預選會員裏排了個第6名,前麵5個都是打小就騎馬的老手,所以按說他應該驕傲的,可那年馬球社隻收5個新人。朱世濤的第6名正好名落孫山。
幸運的是,考第3名的那個男生臨時轉學了,於是朱世濤就替補這個男生進了馬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