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鷹在棲息的時候它最喜歡看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明亮純潔,蒼鷹巍峨雄壯,當蒼鷹展翅飛舞與月亮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好像一副千古流傳的美麗畫卷,但每每在這一時刻,蒼鷹總會朝著月亮猛地飛去,他好像要飛過月亮,擊落月亮,而月亮與蒼鷹永遠都有一塊誰都逾越不了的距離,蒼鷹成功不了,永遠都成功不了。那麼在武林中,在戰爭中,在朝堂上,誰又是蒼鷹?誰又是月亮?又或者誰又是天?
元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某一日夜,武昌城外的山林之間,一行人向南方快速的飛馳著,為首的一人是個年近五十歲身披戰甲的老將軍,他的盔甲上沾滿了血汙,身上至少有三處地方被包紮了起來,他的臉上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眼裏也已露出了疲倦之色,跟著他的兵將大概七十多人,這些人也都跟他一樣,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傷,很顯然他們是剛剛從一場惡仗之中衝殺出來的。
正在這時也不知是從那邊的樹林發出來“嗖”的一聲,同時那老將他身後一人慘叫一聲死屍即刻倒地。
隻聽那老將喝道:“不可停留,快走!!!”話音未落隻見樹林兩邊箭如雨下“嗖,嗖”之聲不絕於耳,一時間又有不少人中箭身亡。
頃刻間周圍喊殺聲四起,從東南西北各個地方忽的一下,隻見數隻軍隊如潮水般湧來,瞬間便將這幾十人的小部隊圍了起來,火把一舉四周亮如白晝。
從眾人之中有三將挺槍而出,為首的一將身著一身淡黃色戰袍,年齡大概四十歲上下,左右兩邊均是一員小將,年齡都是二十出頭,一人身著墨綠色戰袍,一人身著深紅色戰袍。
三人站定,隻聽中間那人說道:“張老將軍,別來無恙否?”
原來這老將軍便是被世人稱為元末第一猛將的大漢太尉張定邊,此人早年與陳友諒、張必先二人結為兄弟,從此生死與共一起打天下,誰曾想鄱陽湖一戰朱元璋大敗陳友諒,陳友諒亦不幸中流失而亡,漢軍一時間群龍無首被朱元璋的西吳軍隊擊潰,張必先自嶽陽趕來救援卻晚了一步被朱元璋半路劫殺擒了回去。
張定邊無奈隻得帶著陳友諒之子陳理並餘下殘兵退守武昌,豈料朱元璋大軍隨後趕到將武昌城水泄不通的為了四個月,陳理開城投降,張定邊拒不肯降隻得帶了自己的小股衛隊從武昌城掩殺出去。
張定邊笑道:“托常六爺的福,老夫好得很啊。”
常遇春笑道:“老將軍言重了,不知老將軍意往何處?”
張定邊道:“不知道啊,老夫打了幾十年仗了,想找地方歇歇。”
常遇春道:“老將軍想去哪歇歇?”
張定邊道:“去沒有你家主子的地方歇歇。”
常遇春大笑道:“老將軍此言差矣,我家主公不日便要去了大都,到那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將軍還能去哪歇?既然沒地方可去不如留下的好”
張定邊笑道:“常六爺的心意老夫領了,可老夫忙了一輩子了,委實累了,還望常六爺行個方便,給老夫讓條路出來。”
常遇春陰森森道:“我若是不讓呢?”
張定邊大刀一橫搖頭歎道:“那老夫也得走啊。”
常遇春冷笑一聲道:“能不能走,要看老將軍的本事了。”話音未落常遇春身邊那員紅袍小將挺槍而出高聲喝道:“就問老將軍神刀無敵,小將領教領教!”說罷將手中長槍一舉迎麵便刺了過來。
張定邊冷笑一聲:“就憑你還不配跟我過招。”言罷張定邊將馬一橫手中大刀一舉在那小將麵前虛晃一刀,那小將趕忙挺槍來迎,張定邊將大刀一收“呼”的一聲,將那小將攔腰斬斷,兩人過招不到半式張定邊便剩了那小將。
常遇春見此情形大叫一聲:“張定邊!你這廝敬酒不吃吃罰酒,看槍!”虎頭湛金槍一舉分心便刺。
張定邊大叫一聲:“來得好”將手中大刀一橫便與常遇春鬥在了一起,兩人一個刀法老練嫻熟,一個槍法剛猛有勁,戰了一二十了回合不分勝敗。
兩人均是越鬥越勇,越鬥越分不開,那綠袍小將見主將久戰不下各挺兵器來戰,兩人人將張定邊圍在當中轉燈兒般廝殺,張定邊一把大刀左架右隔,又奮戰了十餘回合,一個疏忽左肩肩頭中了常遇春一槍,張定邊眼見恐怕支持不住,將手中大刀舉起用盡全身力氣向那綠袍小將砍去,那綠袍小將眼見張定邊刀勢凶猛,趕忙挺槍招架,張定邊大喝一聲,刀頭一沉“嗡”刀槍相撞,震得那綠袍小將兩眼金星直冒,那綠袍小將在馬上晃了兩晃,鮮血從嘴中一口噴出,撲通一聲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