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表(1 / 2)

第一節 世界之表

E都幾乎被生命之洋所覆蓋。生命之洋,形如洋,卻不是洋,表層極其堅硬,內部卻柔弱如水,育魂種和永青藤被保護其中,以協助完成孕育和回收生命的工作。

7%左右的灰質洋層,像白衣裙上的汙垢一般存在著,實際上,灰質洋層是生命之洋在流動過程中凝結出的化學沉澱,由於這種凝結的方式和地點固定,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地質,目前,這種地質正在連年增長,預計百年後可達到7.6%。

此外,從生命之洋伸出來的部分永青藤的枝蔓也占有不小的麵積,約8.2%,甚至有些枝蔓密集、樹幹粗壯、形態穩定的永青藤聚集地還形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觀和生活場所,目前最大的永青藤聚集地是“聖亞德”。

聖亞德不僅聚集著大量棲息與此的永青藤,還彙聚數以萬計的生物和外來種族,甚至外界還稱之為“聖亞德國”,但該詞彙並不被E都辭典所認可。其中較有名的生物有心靈草、銀鷹、赤魚、香木荷、百味蟲、精靈犬、蛇頭雀、魚麵鮫等,外來種族有星巴矮人族、彌珥精靈、曼妮雅拉族等。

以永青藤聚集地為棲息場所的區域還有“古渡”、“斯白尼”、“亞特蘭”、“蒙納斯特拉”、“拉布多保”、“蘇加戈”等一些目前還沒有名字的地方,蒙納斯特拉是僅次於聖亞德的第二大永青藤聚集地,已成為研發部的重點研究基地,擁有E都最大的液態種植園。

(一)八大分都

根據多種多樣的自然地理事物,E都被劃分為八大分都,分別記作E1區、E2區、E3區、E4區、E5區、E6區、E7區和F區,E1至E7區分別是按照各區的資源籌備、開發程度、果文建設以及生存適宜度依次排列劃分的,其中F區是未被開墾的地區,很多外來民族打算收買F區,近些年,E都果有意把這裏打造成旅遊度假區,以迎接遠道而來的各星球、各名族的外邦友人。

E1區,又被稱為“黃金之都”,既是E都最富有地方,也是各種資源的主要輸送地之一,因此資源富集,這裏沒有工業和農業,隻用於居住和娛樂,但這絕不是在浪費洋表資源,而是對貧瘠洋表的開發和利用。

對於原本沒有物產資源和果文價值的E1區來說,把一文不值的區域變換成令果神往的天堂絕對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

在劃分區域之初,米切利(當時的管理部掌權)的提議在政論商討會上獲得了強烈的反對,可他一意孤行,甚至大量的物資和果力耗費至此後,還有很多果對此表示不滿,事實證明,米切利的判斷和選擇是正確無疑的。

信息和運輸將果們的所需傳遞至各個角落,絲毫不用再顧及果口與資源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為了方便飲食起居,果們真的不需要再圍著重要的農業資源或者工業資源居住,後來傳送門的出現,加快了這種生活節奏,更加證實米切利的“快都市”想法有多麼超前和長遠。毋庸置疑,E1區是E都的果口核心,聚集著需要到各個區工作和學習的各部門的果以及商果。

E2區、E4區是科學怪果們的天堂,這兩個區主要用於農作物生產和工業建造,其中還有一大半區域專門用於研究和開發。整個區的運作幾乎都依靠於機械,農業也好,製造業也罷,都是鏈條模式、區間生產,隻需要幾個後勤部的果們動一動手指、記錄一些數據。

至於那些每天忙於研究和開發的學徒和大師,他們所做的工作比後勤部的果們要複雜得多,且他們研究出來的產品和科學效果,就是為了減少後勤部的工作,讓原本需要人為的事務變成越來越不被需要。

從一開始的手動操作到現在的全機械製造,E都隻花費了一百多年,幾乎從米切利劃分區域之後,這兩個區域就拖動著農業和工業飛速發展,所以E2和E4區又被成為E都的“神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