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隊中必須保持嚴格的紀律也許是拿破侖從皮埃蒙特戰役獲得的最重要的一個經驗,以前,他帶領科西嘉義勇軍,曾因部隊紀律渙散而有過痛苦的教訓。法國部隊一向不注重軍紀。當意大利軍團在冰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度過寒冬來到富饒的皮埃蒙特平原及其殷實的村莊後,部隊瘋狂地四散搶劫。其中有兩件事特別突出:一是4月14日在代戈,奧軍倉皇撤出該鎮時,撇下拖炮的騾馬,法軍官兵將這些東西統據為已有,結果拿破侖不得不每頭用一個金市將他們收購過來。
另一件是4月20日發生在科沙格裏亞河上的聖麥克爾激戰中,這次更為惡劣,塞律裏埃師的一個輕步兵團在攻占該村之後便立即四處搶劫,結果皮埃蒙特軍一個反擊就奪回了該村,致使拿破侖不得不將進攻行動推遲到第二天。
拿破侖意識到他所接管的這支軍隊,由於長期以來無人關心其疾苦,所以吃不飽,穿不暖,衣衫襤褸,裝備低劣,而且常常欠響達數月之久。從現在起,他要確保他們豐衣足食,但決不能因此而變成所占地區的一個禍害。盡管免不了要進行大規模的搶劫,但這種搶劫應是有組織的,軍人必須保持自尊。就這樣,他很快就贏得了部隊的信任和愛戴。
現在,剩下要作的事,就是把這些軍事上的勝利推向其自然的結局,並且把締結和約的條件,是交給暗裏希望媾和的薩伏依王室。督政們早已向拿破侖下達了命令:應當設法誘使撒丁王國脫離奧、撒同盟。其辦法是向撒丁表示,由於它在肥沃的米蘭地區喪失了薩伏依和尼斯,它有得到某種珍貴的補償的希望。
督政們的推斷是:一旦奧、撒盟軍充分嚐到了法國武力的厲害,且向撤丁表示它有希望得到重酬,就會瓦解奧撒同盟。督政們的意思不是要拿破侖本人去進行與撒丁方麵的談判;他的任務隻是,把撒丁方麵一切關於救和的提議都轉報督政府。甚至連停戰之事,他也無權擅自進行。他的責任僅僅在於狠狠地*住敵人,在於依靠他所征服的地方來解決他的缺衣少食的部隊的供給問題。就是說,隻讓他當一位將軍,決不讓他當談判代表。
這就表明督政們對拿破侖猜忌頗深;要不然就是他們對軍事問題全然無知。在都靈與巴黎之間的使者來來去去的情況下,拿破侖怎麼能使奧地利袖手旁觀呢?按照普通常識來判斷,拿破侖也必須在奧方最近吃了幾個敗仗而尚未重整旗鼓之前,就對都靈的朝廷實行停戰。不過,由於撒丁國王這時指示科利向法軍提出停戰的建議作為締結和約的第一步,倒使得他擺脫了尷尬的處境。這位法軍司令官,立即作了如下答複:締結和約之類的權力,是由督政府行使的;至於停戰,那隻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即:都靈的朝廷得把科尼、托爾托納、亞曆山大裏亞這三個要塞交給拿破侖;此外,還要保證法軍得以通過皮埃蒙特地區,並保證法軍得以在瓦蘭察越過波河。之後,拿破侖懷著一種對造成既成事實的無誤的信念,調動部隊向凱拉斯科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