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地方如果被拿下,新漢的地盤沒擴大多少,但實力卻會增加很多。
不出意外,出兵之前總要進行誓師大會,所說的不過是什麼什麼獎賞,什麼什麼奮勇殺敵等等洗腦般的語言。
所有人都很興奮,唯有何倫像是吃了苦瓜,因為他和劉俊的賭約看來就要有結果了。趙地不僅沒有能平叛成功,更是引來了周圍餓虎。
一萬新軍有半數擁有戰馬,而剩下的都隻能靠著雙腳趕路,所以效率很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出山劉俊的第一個覺得就是攻打趙軍補給線。
趙軍以騎兵為主,戰馬作為戰略消耗品,補給線上時常都會出現。
這是一萬新兵的第一次作戰,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劉俊以五千有馬的步兵發起奔襲衝鋒,將三千趙軍衝散後沒馬的步兵才開始進攻。
訓練時間還是太短了,而且沒有太多資源,使得這些新漢新兵裝備也不算太好。雖然成功奪取了補給線,可殺死敵人三千,自己也損失了近兩千人。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是一句空話,至少劉俊終於第一次嚐到了這滋味。
不過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經過一場戰爭的洗禮,活下來的人隻會更加厲害。
一支從巨鹿而來的軍資運送隊成了劉俊的第一個目標。
運送軍資的隊伍本來就隻是一些民夫和傷殘兵,雖然有五千多人,可這一次,新漢軍隻付出了百多人的性命就將敵人殺光。
能用的自己留著用,多餘的就是一把火燒掉,劉俊再度回歸前段時間的行事準則,絕不給趙軍留下一絲一毫的可用之物。
但補給線是重中之重,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剛剛打完運送物資的隊伍,趙軍五千騎兵精銳就來了。
周圍沒有趙軍營地,怎麼會有這麼一支隊伍?看來是趙軍早就知道補給線被切斷了,剛才的運送隊不過是誘餌。
劉俊再次覺得情報重於一切,雖然龍八回歸不會在兩眼一抹黑,可龍八也不是神,才剛剛發展情報工作不久,又被趙軍追殺了這麼久。情報也不算精準,就比如這次的事情,他就不知道。
不知道就不知道,劉俊看到趙軍五千騎兵不僅沒有害怕,反而變得興奮起來。
因為剛才的截取的物資裏麵沒有戰馬,隻要能吃下這五千騎兵,新漢軍就能夠人手一馬。到時候就能快點南下,攻取目標了。
趙軍看到新漢軍,沒有絲毫猶豫,占著自己全是騎兵,第一時間發動了衝鋒。
劉俊也不甘示弱,揮動手中的令旗,五千騎兵同時發動衝鋒。
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一切都隻能依靠戰士們的拚搏。不過值得慶幸,義軍本來也見過不少血,又才打敗了兩支趙軍,士氣很高,和趙軍能拚個不相上下。
可在劉俊眼裏,卻讓他有些痛苦,又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他需要的不是這樣,而是以一當十。
兩支騎兵隊伍互相衝鋒,交織在一起後就無法再次發起衝鋒了。這個時候步兵就可以上陣了,由於比坐在馬上還靈活,所以新漢步兵一加入戰團,勝利的天平便開始傾斜。
最終,近四千趙軍被留在了這裏,而新漢也有兩千多人永遠留在了原地。
帶出山的時候有一萬多人,現在隻剩下六七千,損失不可謂不大。
好在劉俊的目的達到了,七千人人人有馬,機動性無疑大大增加了。
樂平,武鄉,中郡,浦子,然後直插安定,這條線路能夠避過大部分義軍和趙軍,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但以手上這點人攻打北地長安和扶風是不太現實的,劉俊也沒盲目自大到這個地步。
他的想法是到了安定後南下武關,和夏侯聽槐他們對苻洪部和代軍來個前後夾擊,打敗苻洪部與代軍,在與新漢兵會合,然後兵分三路,各自攻打這三個目標。
想法是好的,但天底下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劉俊帶著部隊剛剛走到武鄉地界,便和兩萬趙軍碰上了。
這兩萬趙軍從軍容和精神麵貌以及武器裝備上來看是一支不輸於苻洪本部的精銳之師。
劉俊慌忙命令軍隊列陣,準備迎敵。
可就在這時,對方居然派出了使者。使者的目的自然是招降,而對方的話說的還蠻好,不忍漢家兒郎自相殘殺,說是隻要劉俊投降,他可以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