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周講道(1 / 2)

就在十二元辰分身出了天界準備下山之際,卻是駒皺了下眉頭,卻是十二元辰分身發現他們與不周山之間竟然還有因果,而且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這因果還是個惡果,看來他們以為“在不周山上大肆搜刮一場之後再重新種上一棵主杈就不會與不周山結因果”的想法卻是有些想當然了。雖然這座不周山的名字是十二元辰分身所取,但不周山乃是盤古脊梁所化,它肩負著撐天的大任,在這片天地之間他不會欠任何人的因果。

娛樂秀

既然如此,那麼看來走之前他們最好還是先將這個還了的好。(因果有一種特性,那就是將因果拖欠的時間越長,那麼因果就會越大,就像後世貸款需要償還利息一樣,不過因果這東西有點像高利貸,雖然不是利滾利,但是拖欠的時間越長利率就會越高)

當下,十二元辰分身就開始思考怎麼償還不周山的因果,最後決定給不周山的靈根講道以償還因果。決定之後,十二元辰分身立刻盤膝坐下,同時閉起雙目醞釀了一下,之後也不睜開雙目,直接開始講起了道。

十二元辰分身盤坐於不周山之巔,周身綻放出不可思議之無量量之各色光芒,其中有智慧光、有光明光、有威嚴光、有莊嚴光、有靜氣光、有寶相光種種不可思議之光,這些光芒直衝雲霄,蕩滌洪荒宇宙。

十二元辰分身特意選取了後世一篇經典中的經典道德經,要說這道德經可是不凡,乃是三清之首太上老子在其他二清的協助之下編寫而成,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蘊藏著無窮的天地至理,可以這麼說,隻要你完全徹底的理解了這道德經,那麼你至少也達到了準聖境界的道行修為了。(雖然未必有準聖境界的法力修為)娛樂秀

十二元辰分身緊閉雙目,雙腿跌迦而坐,以心神發出滾滾雷聲,傳不世道法。此時,整個洪荒宇宙,除了冥河之外隻有鴻鈞道祖擁有靈智,除了兩人之外沒有任何生靈誕生了靈智,十二元辰分身隻有以如此方法講道才有效用。

隻聽道道經文箴言演化出無數天地至理,不見嘴動,不聞聲響,隻有在那心靈的深處、識海內振聾發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句句道家名言在不周山上化為萬千金蓮、五彩霞光,最後顯化出無數符文的金蓮與霞光落在眾多聽道靈根的之上。(雖然此時的靈根還沒有誕生靈智者,但既然是天地之初的生靈,就會有著種種不凡,卻是駒擁有識海,也是可以聽道的。不像後世那種種凡根,卻是無法聽道的)

此時的不周山,可謂氣象萬千、道意縱橫,隻見雲海雲卷雲舒,幻生幻滅,霞光聚攏,變化各種形象。十二元辰分身寶相莊嚴,跌迦而坐,神態安閑無比,頭頂之上五氣雲海時沉時浮,五道白浪來回洗滌衝刷,其中三朵金蓮綻放出無數金色華光,搖曳生姿,腦後駒浮現出一輪金光組成的光輪,仿佛太陽初升,真乃仙家風範,不墮凡塵之中。

隻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