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秋天的收獲
——讀彭文瑾詩集《春花秋月》的感想
劉書平
彭文瑾是鹹寧的女作家,工作在供電部門,算得供電戰線的一位才女。這麼多年來,她在創作上厚積博發,成果豐碩,前麵出版過詩集《陽光歲月》和散文集《愛是最溫柔的守候》,現在馬上又要出版她第三本作品集,作為同道的我,為她這種奮鬥精神而深深感佩,也為她百萬字的作品而刮目相看。在我眼中,彭文瑾是一團火,她在事業的領域燃燒;彭文瑾是一位健將,她在跋涉的路上奔走;彭文瑾是一個播種者,她應該在文學這片田園裏收獲了。
從彭文瑾身上,我看到了她高遠的誌向,堅定的力量,以及可敬的信念,我想,不管求學問還是求功名,都要有一種“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的勇氣。從彭文瑾的作品中,我知道她讀了不少書,這是成功者的階梯。誠如古人所言,多讀成頌,積土成山,讀書是清算前人的智慧,缺乏了這一點,很難獲取功名。這多年來,彭文瑾的路走得端正,我們從她的作品中窺視得到,其語言雖然不算老道,卻十分純粹,她的視野也開闊,作品涉麵廣博,愛情是她追求的主題,自然是她奔走的草原,生活是她演兵的場地,歲月是她彈奏的曲譜,村莊是她觀光的風景,鄉親是她練筆的素描。讀過她散文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點。寫到愛情,“一句簡單而溫柔的問候,常常能夠打破堅冰,挽回一輪嶄新的太陽。”——(《愛,需要表達》)。寫到歲月,她掛懷速逝的日子,“年年花開,年年凋零,總在這樣反反複複。這些開在春天裏短暫的櫻花,桃花在記憶中照舊一片雲霞,我似乎又聽見李煜在吟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春紅》),給人帶來一種沉鬱的情緒和泛泛的思索。寫到心胸,她展天露海,“陰霾與陽光,枯草與鮮花,醜惡與美好,構成了這個世界萬象叢生,萬物繽紛,何至於我們的心靈狹小到容不下一粒塵埃呢?”——(《陌生人的微笑》)。寫到生活,她顯露很多禪意,“一簞食, 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解其樂。為了金錢、榮譽、地位,我們的心靈承受得太多,我們應該舍棄一些東西,讓自己內心深處多一些平靜,讓陽光、綠葉映人心靈之湖,讓春風吹散浮躁的一麵,真誠麵對生活,享受真情和生命。”——(《簡單的快樂》)。
彭文瑾三本書我都拜讀了,作品雖然不是字字璣珠,也缺少那種震撼人心的大氣,但卻充盈著女性的才氣、文氣和靈氣。兩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她,從言語之間,我覺得她把自己身價放得很低,流露出對她單位上司的尊重,流露出對師長的崇敬,也流露出對身邊同事和作者的肯定和賞識,由此我牢記了這位品德優良的女作者。從經驗上說,大凡這種寬容之心的作家,總會有錦繡文章端出,總會把文章寫得真摯、自然而深秀。讀過她散文的人都有同感,她在抒情上善於創造情景交融、以形傳神的藝術效果,追求真善美,抨擊假醜惡。她在一篇《走進藝術天堂》的散文中這樣寫到:“不是身臨起境,我就不會感受到那些教徒般虔誠,是否心靈之路通往世俗的邪惡,還是通向神祗的聖潔?那條心靈的朝聖路,由於現實名利的種種誘惑,由於人性扭曲的種重變態,使得這一條原本鋪滿鮮花、灑滿陽光、盈滿鳥語的朝聖路上,布滿荊棘、塵埃遍地、凸凹不平。於是,我們看到俗世人們在金錢權利滿足後,在這條路上的痛苦掙紮,如同掉進一個恐怖的夢境不能自拔……”這是作家穿鑿人性的刀劍,也是思想上的快速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