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瑾詩集《春花秋月》序(1 / 1)

彭文瑾詩集《春花秋月》序

田 禾

彭文瑾是湖北鹹寧的一位女詩人。說實話,在此之前我對這位女詩人並不熟識。看了她的簡介,才知道她已寫詩多年,並在很多報刊上發表過詩歌,還獲得過一些詩歌獎項。有些報刊我看不到,有些報刊我是能看到的,可能是我走馬觀花,看得不仔細,對彭文瑾的詩歌和她的名字沒在意,所以對她一點印象也沒有。

前不久我去鹹寧參加湖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會議,彭文瑾來在會上找我,非常虔誠而熱情地請我為她即將付梓的詩集《春花秋月》寫序。因有朋友引薦,加上她當時的誠懇、謙恭,看了她的小傳,又是一位多年的詩歌癡迷者,追求者。想到我當初也是得到了很多文學前輩的栽培扶持,才有今天,我沒作任何推辭,便一口答應了。

回到武漢後,我把彭文瑾的詩稿,抽整整半天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而且看得很認真,覺得不錯的詩,總要多瀏覽一遍或幾遍。我這人做事就是這樣,要做,就負責任,就認真做,用心去做,就像我寫詩,用心去寫。

恕我直言,彭文瑾並非一位天才的詩人,雖然她寫得有些靈氣,但彭文瑾對詩歌還是有她的獨到理解和獨特感受力的,我從她標出的每一首詩歌的創作時間看,後寫的比之前寫的總有進步,越寫越好。這一點對一個詩人來說非常重要,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詩人,必須在不斷的創作中,不斷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弱點,並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進步。詩人隻有虔誠地麵對生活,麵對人生,敬畏生活,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才能對詩歌有更高的悟性,才能寫出更多的優秀詩歌作品。

彭文瑾的詩歌繼承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她善於從生活的細微處,從自己的切身感受中,去發現和挖掘詩意,樸素、自然,少有雕琢。如:“荒野上的牛還在夕陽下反芻/老農在田埂收攏散落的稻草/麻雀瑟縮著翅膀在土地上覓食”(《冬天的大地》)。“傾聽春的聲音/在鳥語花香的清晨/莊稼在大地上拔節/河水輕盈流淌/柳樹正發芽吐綠”(《傾聽春的聲音》)。這些詩歌都是從土地開始的,彭文瑾以平和的心態麵對生活,麵對土地,用自己切身的體驗,抒寫那些土地和莊稼,生命與萬物,以堅實、清澈、透明和深邃的表達,將自己的精神體驗,審美體驗提升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是一種有質地的寫作。

詩歌是心靈與日常生活、現實世界溝通的一種最好的途徑。詩人麵對遼闊的世界,必須敞開自己所有最靈敏的感官,用耳朵去聆聽,用眼睛去洞察,用心靈去感知,用嘴唇去訴說。彭文瑾的詩歌是用筆來訴說,用筆來描寫的,她以娓娓道來的語調述說,語言真切、清新,情感真摯、深沉,融入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事的認識和思考。下麵我列舉的這些詩句,彭文瑾用語言直譯心靈,是對現實觀照的現實超越,她用出色的白描,恰當的意象和優美靈動的語言完成了自己的藝術構造:

那目光裏帶著深邃、悠遠、淡定、慈愛

博大的母愛像陽光,把我的一生照亮

——《母親》

清風明月,春暖花開,獨向花園深處

你聽,薔薇在歌唱,在飄渺紅塵之外

那些清麗的聲音,繚亂了夜色下的靜謐

——《薔薇之歌》

我磕長頭匍匐在五台山的佛前

轉動所有的經筒,許下所有的心願

不為來生

隻為在紅塵中觸摸你指尖的溫柔

——《那年那月那日》

以上的這些詩歌,有著強烈的生活味道,透著詩人的體溫和呼吸,給人有極強的衝擊力、震撼力,“博大的母愛像陽光,把我的一生照亮”“隻為在紅塵中觸摸你指尖的溫柔”這些詩句,用語節製,內蘊深厚,富有生命質感,足以讓人達到顫栗的程度。它是詩人向內心深處挖掘的產物,是詩人詩歌個性的高度張揚。彭文瑾綿密細膩、充滿活力的詩歌語言,豐厚而有蘊涵,樸實而有睿智,沉穩而有思辨,發人深思,耐人尋味,頗具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好詩。

彭文瑾的詩歌是有很深的基礎的,她有自己的寫作特點,有自己的藝術探求,有自己的審美取向,希望她在以後的創作中再多一點文字閱讀,再多一點生活思考,再多一點語言感悟,再多一點詩歌靈性。也就是能把詩歌寫得更明朗一點,更濃豔一點,更空靈一點,更雅致一點,更敏銳一點,更繁複一點,更智慧一點,更好讀一點,就更好了。我們完全有理由對彭文瑾的詩歌有更多更高的期待,相信我們今天的期待就是彭文瑾明天的現實。

2010年3月30日於武昌水果湖

作者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理事。著名詩人、現為湖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