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聲
曆史,讓江蘇與伊犁河穀相遇,讓江蘇與霍城相遇。
我們無論是濃妝豔抹,或者輕描淡寫,都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江蘇無錫、江陰與霍城對口援助的10多年,其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2001年,霍城全縣的社會總產值為23.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為12.9億元,財政收入為5384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68元。其中:農牧民人均收入為2464元;工業總產值為3.8億元。
而2012年,霍城的社會總產值則為129億元,年均增長16. 6%,翻了5. 4倍; 國內生產總值則為75.12億元,翻了5.8倍, 年均增長17.7%;財政收入為4.5億元,與2001年相比翻了8.4倍,年均增長2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510元,翻了4.9倍,年均增長15.6%。其中:農牧民人均收入則為9597元,翻了3.9倍,年均增長13.2%;工業總產值則為28億元,翻了7.4倍,年均增長20%。
農業總產值為23.17億元,與2001年相比翻了3.44倍,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05億元,與2001年相比翻了3.5倍,年均增長1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35.64億元,與2001年相比翻了31.8倍,年均增長37%。
數字是驚人的。數字反映的是事實,顯示的是速度,證明的是成功,留給我們的卻是思索——
為什麼霍城的上升幅度如此之大?
為什麼它的前進步伐如此之快?
是什麼使霍城煥發出如此迷人的光彩?
伊犁將軍府輝煌的曆史早已煙消雲散,但曆史的記憶還在,民族的屈辱不可忘卻!
過去,國破山河碎,令民族辛酸;而今,邊陲霍城變,讓世人驚歎!
曆史的定格,總是瞬間的事。
假如沒有10年前中央將霍城列為對口援疆試點縣,假如沒有江蘇選擇雄厚實力的無錫直接援助霍城,假如沒有新一輪援疆後將“全國百強縣(市)”之首的江陰直接對口霍城,假如中央沒有明確對口援疆試點縣(市)主要領導幹部負總責的使命,假如沒有實施從幹部援疆到全麵援疆的戰略決策,假如沒有對口援疆試點縣“霍城模式”的成功探索……
我們很難斷定,江蘇省市兩級黨委就能派出最優秀的援疆幹部到霍城,很難會給援疆幹部帶來巨大的激情與動力,霍城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很難就這麼迅速,霍城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數很難就會迅速攀升,也很難說中央會將兩個對口援疆試點縣(市)迅速推廣到5個……
然而,曆史沒有假如。從10多年對口援助霍城的足跡,我們看到了霍城的巨變與速度:
從社會總產值到人均占有,從GDP增幅到實現利稅總額,從財政遞增速度到人均收入增長,從產業結構變化到企業項目劇增,從二三產業創利到未來目標的巨大潛力,一切的數字都是實實在在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援疆幹部的先進理念、超前的思維方式,給霍城各族幹部群眾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這種思想方式的改變,是人的精神麵貌的改變!是靈魂性的改變!這是任何金錢都無法衡量的,這也給霍城人創新求變帶來了巨大的動力!
這便是援疆“霍城模式”帶來的啟示錄。
今年年底,新一輪霍城援疆幹部將完成其使命,離開他們傾注了心血與汗水的“第二故鄉”,而作為其領軍人物王進健卻仍將在霍城奮力拚搏,他將迎來又一批與其共同奮鬥的“新援友”。
不過,堅冰早已打破,航程早已開通。
隨著中國向西開放戰略的提升,中央的援疆政策優勢還在,霍城麵臨霍爾果斯的政策地緣優勢還在,霍城各族人民創新求變的“幸福夢”依然蔚藍,新一輪霍城援疆幹部領軍人物王進健的報國情依然熾熱,又一輪霍城援疆幹部的國家情懷也同樣激情洋溢……
我們有理由堅信——
一個富裕的霍城,不再遙遠!
一個燦爛的霍城,不再遙遠!
一個美麗的霍城,不再遙遠!
一個幸福的霍城,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