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根據那森拍來的密報英開平公司倫敦董事部很快製定了他們的新戰略“采用減價辦法來阻止灤礦銷售,使灤州煤礦在沒法籌集資金去發展其事業時遇到困難”。英董事部在給那森的指示中凶相畢露地說廣我深信,即使政局不生變化,我們定能扼殺他們,使他們由於資金缺乏而陷困境”
在清廷推卸責任放棄對灤礦支持的背景下,孤立無援的灤州公司被迫走上了與開平公司強行競爭的艱難之路。這實際上是剛剛萌芽的中國弱小工業資本同強大的國際壟斷資本的沉重較量,失敗的命運是注定的。
1911年初的天津,幾乎成了這兩家公司激烈較量的戰場。開平公司動用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慣用的高壓、封鎖、收買、聯合和大幅度降價傾銷的種種手段壟斷煤炭市場,灤州被迫降價銷售,雙方損失慘重。
灤州公司退卻了。
他們不得不提出暫告緩解,停止競爭的建議,卻遭到了開平公司的嚴厲拒絕。
那森聲色俱厲轉告灤州公司,最好還是訂立最後協定!”
灤州沒有了出路。 開公司具侖完整的、先進的管理係統及生產技術,又有騙占的鐵路和港;灤州公司產量不及開平公司的三分之一,而成本卻高出許多。削價競爭,開平公司可以用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銷煤盈利補償在天津市場上的損失,灤州公司卻隻能在礦地銷售,在天津的損失無法補回。
更艱難的是資本。
灤州公司財政上無從補充,中國國內的金融界中無一家銀行願為該公司貸款而冒風險;向外國銀行求支援,又遭拒絕。因為英壟斷資本家早已通過公使,針對灤州公司借款事向中國外務部提出強烈抗議,並以武力相威脅此議果成(指灤州公司借款)將來開平損失必向中國政府索賠,亦隻得以兵力從事,恐釀成重大交涉!”
懦弱的清政府不僅不給予反擊,卻由外務部致函直隸總督陳夔龍“英公使意斬詞絕,勢難任其決裂,轉飭從速中止,免滋事端大清帝國先於灤礦屈服了。滿腔義憤的陳夔龍辭官而去。
政治上得不到保護、經濟上得不到支持的灤州公司,陷了進退維穀的兩難境地。
英人拋出了誘餌。這就是欲幫助灤礦股本升為100萬鎊,與開平在股本上對等大大提高灤州的實力,並為灤礦代募150萬債券保證其經濟實力不致於垮台。這一巨大的引誘,使肩負朝廷收開重任的灤州董事們頗為動心。
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朝不保夕,崩潰在即。麵對國內推翻帝製的浪潮,金融和資本家們急需以洋人為靠山,當年那些義正詞嚴、慷憾激昂地要求“收開”的股東們,也紛紛轉而上書直隸總督,要求速與開平公司聯合。
1912年,即中華民國成立後不久,隨著大清王朝的傾檀,開平公司與灤州公司達成協議,聯營成立“開灤礦務總局”。該聯合合同由開平公司代表那森及灤州公司代表周學熙、李伯芝簽字。見證人中還有那位曾導演了騙占開平醜劇的德璀琳。
東山再起又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立即揮筆批準了這個聯合合同。袁的長子袁克定被任命為開灤礦務總局的督辦。這位當年“收開”的總督,當上大總統後卻拜倒在洋人腳下。他終於實現了插足開平的夢想。
然而,這是聯合麼7
這是在不平等條件下的兼並!
請看英人提出的六條所謂聯合條件:
一在雙方同意的名你下組織一個新的英、中公司。新公司應作為一家英國公司在倫敦注冊,同時亦應在中國注冊。
二新公司的資本應當相當於價值1050萬英鎊,其中800萬應歸開平礦務有限公司的股東所有。250萬應歸灤州礦務有限公司股東所有。新公司一切股票在支付利息及進行清算時,均享有同等地位。
三開平礦務有限公司的待清債券以及將來應付利息均應視同新公司資產的一項固定支出。
四)天津應設立地方董事部,由倫敦董事部委派3人公司的中國股東委派3人組成。地方董事部有權經營並管理公司在中國的事務,但凡經地方董事部全體成員一致批準的中國管理事項,均由倫敦董事部決定,倫敦董事部的決定,即為最後決定。
五)公司在中國應設一外國總經理,由倫敦董事部委派,同時亦應設一外國協理由倫敦董事部委派。一個中國協理由中國董事部的中國成員委派。
麵對開平公司的聯合條件。灤州公司的總辦們麵子上感到十分尷尬。灤礦代表李希明提出了十條反建議,中心意思是要求兩公司在平等的條件下聯合。
已處於伏勢的英開平公司當即拒絕了灤礦的要求。後又考慮到如果將送上門來的灤礦拒之千裏,恐失去一次吞並灤州的機會,於是,1911年7月21日,倫敦董事部又指示開平公司談判代表薩敦說在談判中可以修改灤州公司的反建議,使它符合開平公司的意見,但不能改動到中國方麵不能接受的地步,同時必須保證財務事項的最高管理權應交給倫敦董事部總經理必須由倫敦董事部委任,雙方加遇爭執,應由倫敦董事部裁決。並指示薩說:如果為了解決問題必須花錢的話,倫敦董事部可以用債券形式籌得小額款項送給中國當局,或者灤州公司董事或者張翼。
善於窺測方向的那森,接到淪敦的指示後,分析了中國的形勢,深知岌岌可危的清政府已顧不得考慮開平和灤州問題,將來就是新政權建立,百廢待理也不會為一個開平、灤州煤礦的聯合進行幹涉。所以,他一麵指揮開平公司加緊對灤礦的競爭壓力,一麵在聯合後的利潤分配中提出年利在15萬鎊之內“開七灤三的分配方案。逼灤礦就範。
灤礦董事部認為這個方案吃虧太大。仍再次要求協商。!911年12月29日,即中華民國成立的前三天,一直未出麵的周學熙同那森就兩公司聯合問題舉行了會談。周對那森說,如果將“開七灤三”改成“開六灤四”,即可迅速達成協議。那森分析了周的談判動機和審時度勢後,認為這是一個達成協議的有利時機即是“開六灤四”分利潤,開平公司還是得大於失,所以表示請示倫敦董事部,希望批準這個方案。
1912年1月19日,灤州公司股東們聚集一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了這個“開灤礦務局聯合合同草案這個方案將原“合並”一詞改為“營業聯合”,注明年利在30萬鎊之內按開六灤四分配,10年後灤州可贖回開平公司。會議上股東們所重在利,董事們所重在權地爭論一番後,以“時事萬變,急切竣事”為由,同意了這個灤礦明顯吃虧的合同,並公舉周學熙、李伯芝為全權代表與開平公司正式簽約。
是年1月27日,雙方簽訂了開灤礦務總局聯合辦理草合同和附件。6月1日,雙方又簽署了《開淶礦務總局聯合辦理正合同》。灤礦正式投降。
當然,在“聯合合同”中,並沒有忘記以往所發生的龍旗糾紛。簽約時,這個敏感的字眼也自然地被提到議事日程之上。
“開灤兩個公司各礦、廠、輪船碼頭、棧房,應仍舊懸掛原商標旗幟;開漆總局各分處應另一式作為開灤專用之旗幟。惟遇應懸掛國旗之日,無論兩公司何處礦山、碼頭、棧房及開灤總局各處,概用中英兩國國旗並列懸掛……”
這是公然允許外國國旗堂而皇之地飄動在這片久爭不下的煤田上的正式文件。
以三參張翼而慷慨激昂,氣衝牛鬥的袁世凱,名曰“收開”卻又斷送了灤州。他批準“聯合”是北洋軍閥謀取私利,尋求洋人庇護的結果,與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張翼走的是同一條道路。
聯合事成後,中國的主權再沒人去談論,而灤州煤礦也乘機將股本虛提雙方談判的當事人還得到了未便言明情由的40萬兩白銀。袁世凱也從中撈取了大筆錢財。據史料記載,袁世凱死後分家時,袁克定以下兄弟17人,每人分現款銀元8萬元,黃金各40兩,開灤股票各7萬餘元,各位太太、姨太太各30兩黃金。總值大約140餘萬銀元,1000餘兩黃金,開淶股票100餘萬元,袁世凱兩手空空插手開平礦案,到此終於從開溧撈取了大塊肥肉,他如願以償了。
最耿耿於懷的是張翼了。本以為機會到來,可以重新爬上開平督辦的寶座再一次大把大把的撈錢,卻萬萬想不到,袁世凱又重新上台,自己原是黃粱美夢一場,他恨恨地咒罵道:
“我隻賣了開平,你卻兩個都賣……”
他又像狗一樣搖著尾巴去求袁世凱,要求撤銷對他的一切懸案,並聲聲要求索賠。
袁世凱再沒有當年的“正義”了。由他親自批準,同意由聯合後的開甲公司補給張冀白銀100萬兩。這個出賣礦權的罪人不僅沒受到最肟的懲罰,反而在一瞬間變成了中國最富有的人。
1912年,天津勸業場一帶繁華的店鋪中,突然新開了一個門瞼頗為壯觀的慶善金店。這個金店的老板,乃一位年逾古稀的肥胖老頭,他每日手持瑪瑙球,身著綾羅綢褂,臃腫的臉上隱藏著一股令人難測的失意站在店門前,目光呆滯地注視著這座躁動沉浮的城市,他就是因開灤聯合而被擠出開平礦務局的前任督辦張翼。陳夔龍的失敗,本已使他重新看到了再登“督辦”寶座的希望。英國人也開始向他頗送秋波。可真是世事難料,他的冤家對頭袁世凱在失勢幾年昕又東山再起,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他的美夢再度破滅。從此,無路可走,心灰意冷的他隱居天津靠討得的“盜賣獎金”收藏古玩字畫,以了殘生。一代沉浮,萬家燈火,留下無限唏噓從頭說。當年冬,這位曾名噪一時的張大人懷著滿腹的遺恨悄悄在天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