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後 記

詩歌出現於遠古漁獵時代,流行於文字形成之前,是應人類生存之需而產生的,是應社會進步之需而發展的。我國詩歌發展史證明,詩歌的本質屬性是實用性。如果沒有實用性,詩歌就不會產生更無從發展。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是一個詩意國家。我國有著“詩教”傳統,將詩歌作為蒙童的首選讀物和教育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說:“學詩可以情飛揚、誌高昂、人靈秀”,闡明了學詩的重要性,也說明了詩歌對人與社會的重大影響作用。

我慶幸生長於詩國,感恩詩國有“詩教”。我從小愛詩,從小學時代隨性寫詩,到中學時期有意學詩;從用詩歌助推學業、事業和家業,到被詩歌融入感情、親情和愛情,與詩歌結下不解之緣。我對愛詩、學詩、寫詩的人會產生親近感,會有與之結識並交流的願望。四十年前,我在住院治病時,遇到一位女青年在讀詩給她弟弟聽,我就主動與她交談,並與她成了好朋友,她就是我的發妻舒愛萍。

我少年時代主要學寫紅色詩歌,青年時代主要學寫頌揚、勞動、交友、詠物、山水等詩歌,從戀愛迄今,愛情成為我寫詩抒情敘事的重要內容。對過去寫的愛情詩,我已選了一些放入《晚潮拍岸的聲響》和《陽光化作七彩虹》兩本詩集。近期,在一次文友聚會上,文友們對我寫的愛情詩讚賞有加,並建議、鼓勵我出本愛情詩集。於是,我萌生了把已經發表和尚未發表的愛情詩精選結集奉獻給讀者的想法,並采取以分類為主、時序為輔的方法進行編排,形成了四輯:第一輯,收錄我用自由詩的形式寫的愛情詩;第二輯,收錄我用新風詩的形式寫的愛情詩;第三輯,收錄我贈給妻子的詩與寫妻子、孩子、自己和家庭的詩;第四輯,收錄我寫的廣義的愛情詩。

我在出版愛情詩選過程中,得到了許多鼓勵和幫助。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會長葉辛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海年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寫了序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鋼鐵詩人”劉希濤和他的妻子張泉英對我出版本詩集給予了熱情鼓勵和精心指導,劉希濤老師還將他的大作《我和“父子作家”的交往》給我放入書中作為附錄的內容。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張蓉、我妻子的表哥胡金標、我和妻子的良師益友王家泉分別為我的愛情詩寫了詩評文章。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係教授盧敏博士、教授朱伊革博士和2013級翻譯碩士(MTI)研究生冀潔茹、何昆侖、夏恬等同學英譯了我的愛情詩,教授盧敏博士和講師劉霽博士帶領學生英譯並分別做了校譯工作;妻弟舒強華日譯了我的愛情詩。作家出版社的韓星是我的詩選《陽光化作七彩虹》的責任編輯,這次又擔任了本書的責任編輯。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項純丹、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陳蕾為我出版新詩集提供了許多幫助和支持。我的愛妻舒愛萍為本書確定了書名,撰寫了詩評文章,將自己為我愛情詩譜曲的兩首歌曲放入書中,並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具體細致的工作。對此,我一並深表謝意。

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詩人歌德有句名言:“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聖。”青年男女本就鍾情和懷春,中老年男女也應追求和享有幸福的愛情生活。愛情是人類最純潔、最無私、最甜蜜的感情,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動力,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礎。而愛情詩是人類愛情意識的產物,是人們愛情情感的升華,有利於我們形成正確的愛情觀,有助於我們找到並珍惜來之不易的真正的愛情。正如詩歌是隨著人類生存、社會進步之需而產生、發展的並反作用於人類發展、社會進步一樣,愛情詩也是隨著愛情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的並反作用於愛情的浪漫與幸福。願我的愛情詩能使正在閱讀的你感受愛的偉大、情的寶貴,帶來我對世間鍾情人追求美滿愛情和婚姻的熱情鼓勵,帶來我對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並為詩歌的通俗化、大眾化發展起到一塊鋪路石的作用。

2015年10月28日於上海

封底用詩

在那別後漫長的歲月裏,

我常在心中輕輕呼喚你。

人說愛情是心靈的共鳴,

那呼喚可真傳進你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