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愈濃的大梁王城上空,並沒有肆意飛揚的落葉在空中隨陣陣秋風飄舞。大梁王宮裏也因為少了一些宮人的緣故,比往常冷清了許多。魏王假對大魏國前途的憂心忡忡也並未因為他寶貝閨女的到來,而有絲毫的減弱。
王宮內殿,桌案上的香爐,無休止地冒出絲絲青煙,青銅香爐上麵有優美的紋飾,繁雜的花紋,可這一切都不重要。最關鍵的是心焦如焚的魏王假,已經揮手將它摔到了地上。
“父王……”魏王假的寶貝閨女可能是頭上次看到著急上火的老爹,差點眼淚都掉下來。站在內殿的內侍忙過來將香爐收拾下去,而後遠遠躲離魏王假的視線。
高大個與老小子也都屏息凝神,魏王假對於是否撤離王城至今拿不定主意,便如一個賭徒始終不想離開賭桌一般,想著再來一把試試。其實魏王假的生死對於我來說,無關緊要。秦國一統天下,也是促進民族大融合,推動曆史向前發展。正式確立了封建社會這一主體製度的成形,也為之後兩千年的中國定下了大體上的基調。當然我說這些不是顯得我對秦軍有好的觀感,而是兄弟當初上學那會曆史課本上就這麼寫的。
再者魏王假這小子也是壓在勞苦大眾人民頭上的大山,雖說當魏王沒幾年,壞事還沒來得及做,可也沒做出對魏國民眾有利的事來。要說兄弟為什麼費心勞神地把他給弄走,主要是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要說私心就是:魏王假走後,兄弟希望守城的大魏軍士可以理性地與秦軍坐下來談談,再者大梁是一國王城,繁華百年,若被大水給淹毀了,也著實讓人惋惜。
想及此,這魏王假有得在秦軍正式放水淹大梁之前撤離,為後來的的兩軍對話掃清障礙。
我心中想著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是正確觀點,口不對心地對魏王假拱手道:“臣請魏王定下撤離王城之期,也便做好萬全準備。”
魏王假用手揉著額頭,沒有看我,隻是口中淡淡道:“公叔老將軍,先祖創立近兩百年的大魏國今日真的要亡在本王手裏麼?本王日後到得地下如何麵對先祖們的責問?”
老小子忙起身離坐,站到我與高大個身前道:“老臣惶恐,今日大魏國之危皆因老臣作戰不利,老臣懇請我王降罪。”
“公叔老將軍何罪之有,大魏國能守住大梁便是老將軍的功勞。可惜我大魏時運不濟,未想到秦軍虎狼竟想出水淹之策。孟夫子說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大魏落到此地步也是天意難違。”魏王假說了半天題外話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兄弟這等他說確切日期也好心裏有個打算。要是魏王打死都不走,誓與大梁共存亡,那留下來守城的大魏將軍大半都得讓秦軍給做掉。
“國之興亡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魏王也不必太過自責,當前要務是如何護送魏王離開王城。”老小子抓住重點,低聲陳述道,“臣等皆不疑魏王有為大魏國同存共亡之心,可剛才公主的話說的對,魏王在,大魏國便在。若魏王有所不測,老臣等如何擔得起重建大魏的重擔,老臣也敢請魏王避開秦軍鋒芒,離開王城險地,為重建大魏留存希望。”
老小子忽悠人的本事那可不是蓋的,連兄弟我都被他不知不覺地忽悠的好幾次,每次還覺著老小子把自己當兄弟看,其實根本不是那會事兒。
“海外之地老臣年青之時出使齊國也曾聽聞,齊國海邊漁民也有人曾因在海上迷失方向,到過海外之地。老臣本想那地處荒蠻,又無文明開化之民眾,也未曾放在心上。可如今秦軍勢大,齊楚兩國斷不敢收留我王,即便容得我王,也是仰人鼻息,在他人國土之上談何重建大魏國。此次我王若能率領臣等開拓海外疆域,一可暫避秦軍鋒芒,安心重建大魏,恢複我大魏昔日榮光。二可教化當地民眾傳播我大魏中原文化,讓其融入大魏,也算是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