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那麼敵人殺死了我們/還要用刺刀指著我們的骨頭說 /看哪,這是奴隸! 劉誌剛拿出在溪邊撿的小石礫在崖邊那塊大如照壁的石頭上寫下這幾句詩,這是劉家潭村來的徐老師今天教的。
聽說,徐老師原本是北平國立清華大學的學生,盧溝橋事變後,他和他的幾個同學一起上宛平前線,但後來宛平失守,他們不得不和29軍的國軍將士一起後撤。徐老師和同學失散了,後來到了武漢,在武漢一所中學教書。不久前,徐老師又到了湖南,來到了高泉山下的劉家潭。
劉家潭民風淳樸,村民尚武,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黃髫稚子,人人均能練上幾趟拳;且村上有族學,請了私塾先生,十二歲以下的娃娃均可免費就讀,實乃桃源之地。
徐老師到了這裏之後,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尚文又尚武的地方,於是和族長交涉了一番,就住在了族學裏。平日裏就教娃娃們讀書習字,像劉誌剛這種已經十六歲的少年娃也常常偷著跑來聽徐老師講課,因為徐老師不像之前教私塾的老夫子就會講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之類的,徐老師給孩子們講的東西包羅萬象,既有傳統的倫理綱常,更有新文化,新思想,還和他們講北平前線29軍的英勇抗日事跡,講大刀隊如何稀裏嘩啦砍鬼子。
在這群懵懂無知的孩子最渴望了解知識,獲得啟蒙時,徐老師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天地,他們一個個伸長脖子,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雛鳥,劉誌剛也不例外。
昨天,徐老師就說了今天要教大家一首新詩,劉誌剛躲在族學牆邊上聽得很是興奮,整整一個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大清早就把舅舅交給他看的幾條牛一起趕到溪水東邊的草地上,找了幾塊大石頭,把牛繩係在石頭上,就偷偷溜到祠堂邊。
祠堂西邊就是族學,每逢初一、十五或是臨時有事,族長和幾個族老都會到祠堂議事,重大節日祠堂也會打開供族中父老聚會、祭祀,平日裏都是關著的,恰好方便了劉誌剛。
他偷偷溜到祠堂邊,邊上有棵大樟樹,他哧溜哧溜就爬到樹幹上,翻過祠堂院牆,跳進族學院子裏,就能聽見其他娃娃們在背誦《滿江紅》:“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劉誌剛小心翼翼的靠在門邊靜聽。徐老師待大家背誦完後,開始講嶽飛抗金的故事。
劉誌剛聽得如癡如醉,突聽徐老師聲調高昂起來:“孩子們,下麵我教大家一首新詩,大家先聽我背一遍”,然後徐老師滿懷激情的念道:“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那麼敵人殺死了我們/還要用刺刀指著我們的骨頭說 /看哪,這是奴隸!”
劉誌剛記性很好,一下子就記住了這首詩,徐老師又在那塊大木板上用黑煤塊寫下了這幾句詩,孩子們一個個睜大雙眼,疑惑地望著徐老師以及木板上的詩句。
“日本鬼子已經無恥地發動了全麵侵略中國的戰爭,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國民政府已經組織軍隊在英勇抵抗,我一路從北平南下,但國民政府的軍隊也在節節後退,這個時候,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站起來,拿起武器,抵抗侵略。隻要我們萬眾一心,一定可以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去。”
“我,你們,還有劉家潭的父老鄉親都必須做好準備,日本鬼子就快打過來了。”
“孩子們,你們雖然還小,但一定要有勇氣,日本鬼子就是強盜。”
“強盜來了,來搶我們的東西,還要殺死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要燒我們的房屋,我們怎麼辦?沒有其他辦法,我們隻有站起來,我們要有勇氣拿起槍來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衛我們劉家潭,不讓我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遭受鬼子的欺負,不讓鬼子來搶我們的東西。他們要是敢到劉家潭來,我們就殺死他們。”
“孩子們,你們怕不怕?”
這群孩子一下子呆了,眼裏露出驚懼的目光,看著徐老師,說不出話。不知是因為聽說日本鬼子要來了,被嚇到了,還是因為聽徐老師說的,要去殺死日本鬼子而感到恐懼。平日裏,這些孩子舞刀弄棒,一個個了不得的樣子,這一會卻全呆了。
劉誌剛耳朵裏嗡嗡直響,他不像那群孩子被嚇呆了,而是目不轉睛的盯著木板上那幾句詩,嘴裏嘀咕著,誰也不知道他在嘀咕什麼,也許隻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