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學生及其家長的話
我的一位朋友,苦於孩子語文成績不好,向我“求教”:讓孩子怎麼學,才能也像你那樣成為一名省文科狀元呢?
細想想,童年的啟蒙教育對我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我很小時,就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這些書都背誦下來了。當時就是傻乎乎地背,並不明白其中的意義,隻覺得朗朗上口,很容易記住,也不知道讀了這些有什麼用處。
真正認為有用是在上高中的時候,覺得語文課根本不用太費心去學。有一次市裏舉行語文競賽,出的題目都是陌生的文言文,我考了80多分,得第一名;第二名不到50分。這是我第一次感到讀那些東西有用了。高考語文我也答得很輕鬆,考試時間大約2小時,我70分鍾就答完了,成績不錯,成了那年的省文科狀元。
中國古文字是世界上最優美、最富含意蘊的文字。像唐?張若虛的那句“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詩,用現代白話文來解釋,幾百個字也寫不出那種意境。而這短短十幾個字,既有意境、情感,又有畫麵。
這讓我感到:學語文就是要打好基礎,打好文言文的基礎,之後,學現代文就會很容易。
如何打好基礎呢?小孩子就要從蒙學入手。中國傳統蒙學教孩子識字注重音韻美,易於讓孩子接受,還把枯燥的識字納入百科知識的熏陶之中。本套書“孩子受益一生的20部蒙學經典”首發的四種,都是極其適合小孩子閱讀的。
《三字經》被尊為“蒙學之冠”。它包含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曆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其以三字為一句,二句押韻,語言平易淺近,無艱深、古奧、勉強拚湊之弊,讀來朗朗上口,便於記誦。其內容則廣博豐富,堪稱“傳統文化小百科”。
《百家姓》是關於姓氏的書,講述了中國姓氏的起源與分類,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大有裨益的,並且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國觀念,即中國人對宗脈與血緣的強烈認同感。
《千字文》記述的內容有關自然、社會、曆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麵的知識。所選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於識讀。其精思巧構,知識豐贍,音韻諧美,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稱絕。
《弟子規》教導兒童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可以讓人一生受用的書籍。全文三字一句,非常適合孩子的語言特點。它音律優美,朗朗上口,易於記憶,易於培養幼兒的誦讀興趣,從小培養幼兒對古文的美感和學習興趣,開發幼兒心智。
幾位老先生認真做了釋義,從古代的典籍中選了相應的故事來進行生動闡釋,故事配有漫畫,家長可以把故事講給孩子聽,既了解了相應的典故,還加深了對原文的理解,且對將來寫作文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任何一個文化係統都有永恒不朽之經典作為源頭活水,而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曆久而彌新,足資開啟民族的智慧。不背下20部蒙學經典,不背下《詩經》,不背下“四書”“五經”,不背下《古文觀止》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近期看,語文是
學不好的,也很難答高分;從長遠看,是不能成為中國式文人的。
語文學習是無法拔苗助長的,要靠日常點點滴滴的積累。而童蒙時期的啟蒙教育就更為重要,猶如一棵幼苗得到了充足的養分滋潤。我個人幼時有幸得到了全麵的傳統蒙學啟蒙教育的熏陶,不但於高考中博得省文科狀元,更重要的是一生都受用無窮。
應朋友之邀,我按難易程度把20部應讀的蒙學經典排個順序 :《三字經》《百家姓》《小兒語》《小兒詩》《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弟子職》《格言聯璧》《聲律啟蒙》適合學齡前兒童和小學低年級孩子閱讀;《蒙求》《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笠翁對韻》《四字鑒略》《五字錄》《訓蒙駢句》《增廣賢文》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孩子閱讀;《名賢集》《朱子家訓》適合中學階段的少年閱讀。以上純屬個人由衷之言,僅供各位少年朋友和望子成龍的家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