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字之師

①楊廷秀寫有關幹寶的事情。前後的書籍相承都把“幹”字寫作“於”字,楊挺秀也寫成了“於寶”。

你怎麼知道的?

本來是“幹”字。

這是我的一字之師!

③小吏把字典找來,遞給楊廷秀,一查在“幹”字下注:“晉有幹寶”。

房屋清,牆壁淨,幾案潔,筆硯正。

[釋義]書房裏要整潔,牆壁要幹淨,桌案要清潔,筆硯要放端正。

朱子一日

朱熹,字元晦,是南宋的理學家,人稱朱子。他非常重視個人修養。黃幹講述了朱熹一天的故事。

①朱子在天沒亮時就起床,穿上家常禮服,戴上頭巾,穿上方頭鞋。

②到家廟叩拜祖先,然後還要叩拜先師孔子。

③退回來,坐在書房裏,桌案必須擺放端正,書籍用品必須整潔,用盤子端來的飯食,必須有固定的位置,筷子、湯匙擺放在固定的地方。

④累了休息,閉著眼睛,端正坐著。休息以後起身,邁著整齊的步伐,緩慢行走。

墨磨偏,心不正;字不敬,心先病。

[釋義]把墨磨偏了,說明心不在焉。字跡潦草不整齊,說明思想不集中。

[注解]敬:恭敬,指整齊。

門限為穿

南北朝的陳朝,有位書法家,他是個和尚,法名智永,俗姓王。他通曉各種字體,尤其擅長草書。

②他練字特別認真,堅持了三十年,他把寫壞的廢筆扔到大甕裏,積累了十口大甕。後來他把這些廢筆埋成一座墳墓,稱為“退筆塚(zhǒnɡ)”。

③人們說智永的書法,繼承了晉代王羲之的藝術傳統。請他題字的人越來越多,竟把他所住屋子的門檻都踏破了。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釋義]存藏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一本書,歸還到原來的地方。

聚書萬卷

宋朝宰相王溥喜歡收藏書籍,多達一萬多卷。

①他的孫子王貽孫把這些書都看了。

②王貽孫任右司郎中時,宋太祖問趙普禮儀的事。

拜見的禮儀,為什麼男人要下跪,女人不下跪?

實在不知。

③趙普問禮官,禮官不能回答。

太和年間,幽州從事張建封著《渤海國記》中,詳細記載了那件事。

這句詩的出處是?

④王貽孫說:“古詩有‘長跪問故夫’的詩句,這說明婦人也跪拜。”趙普極為賞識他。

蜀山藏書

蜀山書舍,是徐賁(bēn)讀書學習的地方。

①徐賁曾經從吳興帶著書籍抵達蜀山書舍。

我的山在城東若幹裏,我的書房在山上有若幹間,我的書有若幹卷。山雖然小卻很美;書房雖然樸素卻大體完整;書籍雖然不多卻足可供閱覽。事物的道理與聖賢修養自身、治理天下的要點,都不超出書籍的記載範圍!

徐賁,元末明初畫家,詩人。與高啟、楊基、張羽齊名,稱“吳中四傑”。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

[釋義]即使有急事不看書了,也要把書整理好,如有缺損之處,應當馬上修補好。

[注釋]卷:卷帙(zhì),書本。束:捆綁。

借人書籍

晚唐詩人陸龜蒙,年輕時就通曉六經,尤其精通《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