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紐扣必須扣好。襪子要穿好,鞋子的帶子要係緊。
釋之結襪
西漢時期,有一個王生,懂得黃老學說,被召到皇宮講學,就住在皇宮裏。
①上朝時,公卿都站立著,王生是老年人也得站立。
我的襪子脫落了,給我把襪子係上。
為什麼這樣
羞辱張廷尉!
我年紀老了,而且地位低賤,最終沒有辦法提高張廷尉的身價。
現在他正是天下的名臣,我故意讓他給我係襪子,用這種辦法提升他的名望。
這個故事讚揚了張釋之心胸開闊、尊敬老人的高尚品德。
你分析得很對。這是王生故意製造的局麵,用以提高張釋之的聲望。在大庭廣眾之下,襪子脫落,有損個人尊嚴和在公眾麵前的形象。這也從另一方麵告訴我們,個人著裝的嚴肅性。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放置衣服、帽子,有合適的地方,不要亂扔,避免把衣帽弄髒。衣服貴在整潔幹淨,而不在於華貴。見長輩時穿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時在家穿的衣服要和家庭狀況相稱。
致:招來。分:名分,身份。
善自修潔
封軌,字廣度,北魏官員。他好學深思,通覽經書,與光祿大夫孫惠蔚是好朋友。
封生對於經書的意義所知很深,我和他比相差很遠。
君子把衣帽穿戴整齊,讓人看著尊重,何必蓬頭垢(ɡòu)麵才算賢才!
學士不必修飾自己,這位賢才為什麼如此修飾呢?
③封軌的容貌很漂亮,還很善於修飾自己。
簪帽整潔
①王思遠喜歡潔淨,如果來訪的客人衣服埋汰,守門人就以主人不在為由加以拒絕。如果來訪的客人衣服整潔,守門人通報進去,王思遠就與客人促膝談心。
②客人走後,他還讓仆人把客人的坐墊拿出去打掃一遍。
看見王思遠整天端坐,不隨便說笑,頭簪(zān)、帽子、衣領,無不整潔,便想起了邱明士。見到邱明士蓬頭散發,終日大醉,縱橫談論,唐突宰相,便又想起了王思遠。他們兩人的個性恰好相反。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對於飲食,不要挑揀。吃到適可而止,不要超過平時的飯量。
食棄餅皮
鄭濣(wò),是唐朝的官吏。平時以節儉聞名。他的一個遠房孫子來做客,自然熱情招待。
①在這個孫子臨走的前一天,鄭濣把外甥、侄兒等小輩召集在一起,開宴會送行。
餅皮和餅瓤有什麼區別?我曾經對奢侈浪費的惡劣風氣感到厭惡,想要返樸還淳。你怎麼像王侯家的紈絝(wán kù)子弟呢!
②宴會上的主食是蒸餅。這個遠房孫子把蒸餅的皮去掉,光吃餅瓤。
③鄭濣伸出手去接孫子所扔的餅皮。孫子不知如何是好,就把餅皮裝在碟子裏送給他。鄭濣把餅皮都吃了,對晚輩們進行了一次現場教育。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年齡小的時候,不要喝酒。喝醉了的時候,就會醜態百出。
脫衣換酒
謝幾卿是南朝梁的尚書左丞,性格開朗,喜歡喝酒。
①在樂遊苑的宴會上,他喝酒沒有喝夠。
好酒,好酒!
②在道邊的酒館旁,停下車子,拉開帷簾,脫了衣服換來酒,他就與車夫對飲起來,看熱鬧的人圍成了一堵牆。
脫了衣服換酒,真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