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常山張燕(1 / 2)

代國,侯府。張淩等人已經等待蘇虎將近十日,雖被禁了出入的權利,可他們的各種生活需求,還是被代相韓禦戎統統滿足,從不拖延。韓禦戎的這個代相,隻相當於一個縣的縣令。可此時代郡的上下官員,可不這麼看。

他能力平庸,卻勝在做事踏實、勤勉,為人中肯,廉潔。深得代侯蘇虎信任,他日蘇虎更進一步,眾人相信,這個年青的韓禦戎自然也會更進一步。

張角的死訊,張淩等人早已知曉。那時隻顧得逃命,那還會想其他事情現在安定了,委托代相韓禦戎給他們購置了一些祭祀物品。就在代侯侯服為張角以及陣亡的黃巾渠帥們設立了衣冠靈堂。

供奉祭祀,連日不眠。張淩一身素服,跪在靈堂內更是傷感萬分。昔日如花似玉的容貌,好像也失去了光澤。讓不少少年心中難受,甚至比他們的師尊張角死亡還要難受。

十一月初八,蘇虎從馬城返回。一身戎裝坐在火爐邊,先召見了他聞名已久的張燕和周倉。在暖和的火爐旁,蘇虎戎裝上的冰雪逐漸消融,化成水,一滴滴地滴落。

“主公,張燕、周倉已帶到。”左持戈郭雍在門外高聲稟道,他旁邊兩個九尺大漢,左右張望。見侍立在門外的持戈衛士個個身披鐵甲,鐵甲上布滿冰霜。雖一臉倦容,可都一個個站的挺直,目不斜視。不由心驚於蘇虎治軍之嚴,大是敬佩。

“都進來吧!”蘇虎將三人招了進來,火爐旁還臨時擺了幾張胡凳。右持戈馮鏘坐在蘇虎右首,在火爐上烤著隨軍肉幹還有胡餅。爐上還有一口鍋,溫著幾壇酒。蘇虎身後還立著一個老奴,就是樂陵縣令韓平家中的老奴。

蘇虎示意幾人坐到火爐前,郭雍坐在蘇虎左首,開始擺弄麵前火爐上的酒壇。張燕周倉二人大大方方,坐到了蘇虎對麵。蘇虎見此也是一愣,突然笑了笑轉頭說道:“老頭,去煮點薑湯,溫些好酒,給持戈衛士分發下去。酒每人最多兩碗,多了會誤事。還有,燉些羊肉,胡餅給他們果腹。”

“自我蘇虎來代郡,所見者無不尊稱一聲代侯,或安遠將軍。兩位倒是真豪傑,反倒讓我蘇虎側目。”蘇虎見周倉長得高猛,體形健壯,虎背熊腰。可以和侄兒蘇信有的一拚。加上周倉看著麵嫩,年紀不大,很有培養價值。一旁張燕長的比周倉稍矮一拳,麵相普通,隻是一對眼睛很有神。

“代侯乘勢而起,實乃當世之雄,能得代侯誇讚,張燕竊喜。”張燕抱拳說道,語氣懇切,不卑不亢。張燕和蘇虎一樣,也是半途卷入黃巾陣營的。蘇虎當初是主動挑選黃巾陣營,張燕也是如此。

他本名諸燕,常山真定人,性格狠厲堅韌。在山中打獵,與豪族發生衝突,格殺數人逃亡山中。因他為人豪勇,不吝財物,周圍青年多有跟從。適逢黃巾起事,他本率著一夥青年在山中為盜,發現這樣也不是個事。堂堂男兒,怎麼也要立一番功業。

於是他帶著手下返回真定,打著黃巾旗號,殺官奪糧,以糧食招募兵卒,轉眼就聚集了上萬人。同時博陵人張牛角也帶人起義,部眾數萬。兩軍合軍,張牛角有長者風範,為人仁厚,張燕遂推舉張牛角為帥。

合軍進攻巨鹿郡郡城癭陶,張牛角攻城時為漢軍流矢所中,重傷不治。臨死召集部眾,囑咐眾人,要奉張燕為帥。張牛角部多有其宗族,為了取得這些人的信任,也出於義氣。張燕易姓,由諸燕改成張燕。

曆史上,此時的張燕應該兵強馬壯盤踞在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一帶,部眾百萬,自號黑山。漢室朝廷對他束手無策,河北諸郡也因為張燕,時刻不得安寧苦不堪言。後來張燕派人至京都乞降,朝廷拜燕平難中郎將。

在董卓遷漢獻帝於長安時,天下群雄反董,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張燕又率部與群雄結盟,共同對付董卓。之後的張燕和麾下黑山軍一直參與了公孫瓚與袁紹之間的爭鬥,直到曹襙攻破冀州,他就率眾投降曹*。曹襙拜他為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