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拂曉,三司弟子齊聚飛龍峰,巨子大選開始。
三位長老及六位供奉端坐前台,負責評審。
六位供奉大家極少看見,僅墨雲一人才駐劍閣,其他供奉眾弟子都比較陌生。
李卓沒有細察,樊噲之父也前台就坐,隻是一身長袍,雙目炯炯,仙風道骨,哪裏有農家老人的影子?
第一試三司各出五人,比試器械製作。
“下麵請三司弟子共十五人抽簽定序。”大長老宋京主持。
選手上台抽簽,各選一樣圖紙,然後選定工作間,按圖製作,統一規定三柱香時間。
評分從基礎,實用和創意三方麵評定。
李卓上台抽中六號簽,一幅刨木板圖,圖中刨木板塊狀木頭加一個刀片,刀片置木塊中間下凸一點。
圖下有言:木匠用於刨掉皮層或者讓木塊略微變薄而刨作,實用即可。
每個選手配雜工一人,雜工不能出自器械司。
李卓與劉邦選定五號工作間,直接開始施工。
依李卓的想法,照胡蘆畫飄,完成任務即可。
看到李卓手中簡陋的刨板模型,劉邦笑了。
天朝木匠的工具劉邦見過很多,其中就有刨子。近一尺半的桑木型架,在半尺處掏空放置刀片,刀片由兩塊鐵板固定。
型架中間要凸出兩個刨耳,雙手使力時刨子劃過木屑橫飛,想吃木深點隻需調整刀片深度……
對李卓闡明要點,劉邦便隻負責監工了。
墨家子弟的器械工藝基本功是很紮實的,李卓短期就把單個的木塊,刀片,掏空,加耳等工作完成,最關鍵的是刀片的固定。
劉邦告訴李卓怎樣固底,定邊,加卡,嵌刀,磨平……
飛龍峰上,各司弟子群情激昂,都希望本部師兄能過關斬將一路勝出。
器械司大師兄早就捧著作品出了工作間,其他四個人也陸續完工,就連風水亭也有三個選手站立峰台候評。
當李卓用木盒裝著成品,步出工作間時,時間已過二柱香功夫,第三柱香都己燒過半。
按抽簽順序各自展示自己的成果,並向評審團作三分鍾陳述。
一號宋代劍閣二師兄,製作一幅強弩。
“和圖中提供式樣基本一致,但通過延伸弩架加固側翼可以更加省力。本弩射程應該超過二百米。”
二號是風水亭大師姐鄢玉,製作一張可升降的座椅。
“和圖中模型一致的比例大小,隻是彈簧通過機關由手部觸動,方便拚作升降,優勢是升降可以控製。”
……
六號李卓上前展示刨木板:“和圖中模型相比,加長了固形木塊,除刀片外另加兩塊銅片固定刀片,這種固定是相對的,一塊細卡頂住銅片,可隨時拆卸或另加刀片。”
評審團中一位器械司供奉正瞪大眼睛,看著李卓的成品。
……
十號是器械司大師兄王正,製作一頭木馬。
“比模型中的比例縮小一倍,內置八個機關,按下木馬背上彈片,木馬即可四肢啟動,隻是速度還較慢。”
……
“下麵請器械司王供奉作點評。”
“第一名,王正。製作木馬體現了強大的基本功,縮小模型增加了難度,八個機關改進了中間流程,我們原本安排十個機關。以後可在速度上看手。
第二名,李卓。不僅把模型作了一定地改進,並且創意設計較好,這本是我最近的一種想法,有了這種工具以後在削薄木料時更好*控。而李卓把我的想法直接變成現實,並且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