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7終局,沉睡
臨近過年,黃埔的很多事情,幾乎都停了一來。雖然現在還在喊著黃埔,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在討論新朝的名稱了。按以往的慣例,這名稱可能還是一個字,但似乎現在以之前不同了,所以新朝的名字,雖然是眾說紛雲,但始終沒有一個定論。
為什麼會沒有定論呢,因為張睿從來都沒有鬆口過,原因其實簡單,因為現在他同樣也在考慮著這個事情。
當然了,他要考慮的事情,可不是隻有這一個,還有年後他沉睡之後,黃埔的走向問題。係統不會騙他,已經多次提示了,如果在年底沒有收複整個國土,那麼他將麵臨五年的沉睡期。對於一個依靠他個人實力的國家來說,這五年之後的事情,還真的不好說。
兒子在幾天前,終於定下了大名,以後就不會一直東東的叫著了,這是幾天來,唯一的好消息。陸思風還在考慮著關於土地的問題,王明也在考慮著如何盡可能快的收複道新疆,西藏等地,而沈一平則是考慮要不要與英國一戰,爭奪一下海洋的霸主地位。
而張帆呢,他現在也是信心滿滿,雖然黃埔的造船業,還是隻能建造黃埔級這個水準的軍艦,但黃埔級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副炮的布置,比如內部艙室的調整,比如水下防護的問題,比如遠洋航行時,自持力的提高問題。
而且除了單艘軍艦的事情外,艦隊的整體實力,也是一個有著可以提高的空間。比如用於艦隊指揮的泰山級,雖然安裝有完全的指揮係統,但本身的噸位與艙室空間,還是限定了其指揮效能。所以一艘,或者說是一級專用的指揮艦,就被張帆給提了出來。
但是張睿想到了藍嶺號,這比現在還要專業的指揮艦,但是……想想那幾乎要突破天際的成本,還有那幾乎沒有的自衛能力,張睿表示這是在送死吧。這可不是在開玩笑,在沒有製空權的時候,這種用於指揮的軍艦,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要知道既然是指揮艦,那麼排水量怎麼也要重巡的標準,而防禦水平,卻是達到了重巡的標準。而在速度方麵,重巡與輕巡可是慢多了,而且比輕巡洋艦更快的魚雷艇。別的不說,就是那靠上來的快速軍艦,絕對可以教指揮艦做船。
再說了,在沒有全麵戰場感知能力的時候,指揮船可以發揮的空間,還真沒有多少。而且還要布置至少一艘戰列艦用於保護,這樣的指揮船,真的是不要也罷。與其有這點錢,還不如再加一點錢,去建造一艘戰列艦,至少不會那麼容易被擊沉嘛!
當然,張帆想要發展指揮艦的想法,其實是沒有錯的。性能專業化,與用途專一來,是以後發展的重要方向。要知道美國都已經開發了藍嶺號,而且還是作為第七艦隊的指揮艦,可見這指揮艦的重要性有多大了。
可是這樣一艘重要的軍艦,其重要體現在兩棲作戰,而不是艦隊決戰,這就有些不對了吧。但即便是這樣,藍嶺也體現了其強大的實力,特別是在軟實力對抗方麵。不過藍嶺號的弱點也非常的明顯,22節的最高航速,還有其薄弱的防禦火力,這就是死穴。
而美國人對於藍嶺號的優點還是缺點,美國人可是門清得很,所以藍嶺號,也僅僅是兩棲作用的指揮艦而已。至於第七艦隊的指揮船,那自然是噸位大得嚇死人的航媽了。看來美國人也是認得很清嘛,航媽這麼多的體積,隔出一個指揮艙,其實也是可以的嘛。
對於張睿駁回了申請,張帆表示理解,想當初輕巡洋艦設計的時候,還不是被張睿給駁回了很多次嘛。所以現在張帆,也是很理解的,看來這是自己設計不到位,或者說還沒有到指揮艦出來的程度。
看著大家都有事情做,張睿表示自己現在的狀態還是可以的嘛,自己故意留下著的幾個地方,看來是激勵著這些人幹活呢。而沙俄與英國人的威脅,更是一種動力,一種讓他們無法退縮的動力呀。
這些人好對付,畢竟他們從一開始,就是跟著張睿的走的,哪怕是其中有一些事情發生,但其根本還不沒有變過的。帝製對於他們來說,天生就應該是這樣,張睿本來就應該坐那個位置。這些人好對付,有著特勤的監督,看來問題不大。
可是秋真源,這真的是一個大問題,從黃埔才開始的時候,張睿與秋真源的理念就不一樣。張睿是想坐帝位,可秋真源想的卻是共和,這根本就沒有共同的語言。說什麼求同存異,那是在兩上獨立的個體之前,可張睿與秋真源,根本不是兩個個體。
為什麼張睿不弄掉秋真源呢,其實秋真源的是很強的,甚至說在某一方麵,他不比王明要差。要知道他還是掌握著整個警備部隊的,100多個師的規模,他能管理得這麼好,已經說明了他的能力。可是他的理念,卻是讓他與王明等人,有些格格不入,所以……
“真源,真是很久不見了,我們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談談!”張睿有些擔心的說著。這個很久不見,似乎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吧。從上一次談話之後,除了官麵上的交流,私下張睿與他,還真沒有怎麼去交談過。這其中之一呢,是秋真源的工作的確是非常的忙,張睿也是在考慮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秋真源要不要拿下來。